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新作文》2006,(6)
就要毕业了,难忘小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难忘和同学们度过的每时每刻,难忘共同流过的眼泪,难忘在一起的欢笑……通过下面这些片断,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2.
瓦莲京娜·阿列山德罗夫娜·奥谢叶娃(1902-1969)是已故的前苏联著名女作家。 奥谢叶娃曾经长期当教师,所以对儿童生活十分熟悉。她写的许多儿童故事,都直接取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蓝色的树叶》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悍(han)、生活气息极浓的优秀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3.
未来象征     
在那棵美丽的白杨树下,等候电车。生活中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熟悉与不熟悉的朋友,有的以后成了知交挚友,更多的不过是匆匆过客。生活也真奇怪,在相熟与不相熟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民办教师”——一个既陌生又熟悉、令人陡生无限感慨的词语。在“民办教师”再也不复存在的今天,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曾经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民办教师”们,回顾一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坎坷与痛心,为曾经的“民办”,也为如今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民办教师”——一个既陌生又熟悉、令人陡生无限感慨的词语。在“民办教师”再也不复存在的今天,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曾经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民办教师”们,回顾一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坎坷与痛心,为曾经的“民办”,也为如今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终于搬家了!优美的社区环境,崭新的居住空间,很向往新的生活呀!不知道我们的宝宝是否会适应这全新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圈,告别了曾经的小伙伴,小家伙能适应吗?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老一辈人,几乎都熟悉邵华泽。这位年近八旬,获得中将军衔的新闻工作者,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几十年,曾经冒着枪林弹雨采访报道了我们最可爱的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曾经代表中国人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许多正义之声。他是孩子们心中一颗闪亮的文曲星。邵华泽爷爷出生在浙江淳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6岁起学习书法  相似文献   

8.
《少年科学》2007,(1):7-17
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它远离其他大陆,曾经有许多不同寻常的动物在那里生活。让我们去澳洲看看,探索一下那里奇妙的生物吧!  相似文献   

9.
星期八     
曾经那么亲密曾经那么熟悉曾经以为,你,会是我的惟一直到某天你的眼神开始游离你的言辞闪烁不定我明白我们的故事已不会有一个——完满结局比起痛苦的回忆我宁愿忘记  相似文献   

10.
咏梅诗话     
中国是梅的故乡。《诗经·召南》有咏梅的篇章,《山海经》又有咏梅的记载。古代,梅花曾经开遍全国,即使大西北也不例外。流传到现在的羌笛名曲《梅花落》告诉我们,一向生活在甘、新、青地区的古羌人对梅花是很熟悉的,赞不绝口的。梅花是值得赞美的。历代的骚客诗人,曾经在我国的诗苑里,创作了大量的咏梅佳品。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生活是乏味的,生活是无趣的。人们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但是,火柴不会因熄灭而哭泣,因为它曾经燃烧过;蝴蝶不会因坠落而恐惧,因为它曾经翩翩飞过;花朵不会因枯萎而伤感,因为它曾经绽放过。享受过程,感受生命的精彩,才是生活的本质。爱因斯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是世界名人。但是,在爱因斯坦少年时却被别人认为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境外许多事物渐渐被生活在大陆的人知晓。诸如赌马,六合彩等常在媒体中提及。对我们来说,了解一些原来不熟悉的东西也是必要的。其实,一些博彩游戏和古老的赌博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用初等概率知识对其中的现象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离开熟悉的高中校园很久了。奔波于现实的生活当中,常为一日三餐劳神,为写书熬到深夜。万籁寂静时偶尔抬头仰望夜空,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温存再现。书山题海,少年情怀,绝望中的希望,苦苦支撑的信念,剪切出一幅幅焦灼的场景……年少的我们曾经在无奈中憧憬,不知道将来何去何从。也曾经彷徨动摇,信心被失败粉碎。最终坚持下来的人,进入大学,有  相似文献   

14.
【作文欢乐行】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审题小橘灯】这篇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所谓熟悉的人,就是经常接触、比较了解的人。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爷爷、奶奶、姨妈、叔叔是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生熟悉农村生活。他们了解本地区的乡俗民情,特别是我们太湖地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神话故事。我在作文教学中汪意发挥这一优势,组织学生分头去了解有关太湖  相似文献   

16.
新词语是对当代社会最迅速、最直接的反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新词语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因此,了解和掌握英语新词语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加深了解和熟悉新词语的词义,并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英语词语中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西妇联的调查报告,截止2006年10月,广西91个县区的留守儿童达98.98万人,占所调查县区儿童总数的10.2%。但这是一个时点数。我们走访过许多村庄,实际上绝大多数农村儿童都曾经历过一年以上的留守生活,他们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与曾经的留守生活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8.
人居成都     
背着行囊走下飞机,迎接我的是湿湿的空气、阴阴的天空,陌生而又熟悉.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之后,我回家了,回到了曾经一度想背叛的家乡成都,重新找寻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告别初三     
有人说:"岁月如歌."有人讲:"时光无情."我说:"时间就像拧足发条的机器,不断干着它的工作,没有停息地流走,留下许多回忆." 还有几个月,我即将告别初三,告别这个整整生活了四年的校园.曾经,我们迈着悠闲的脚步,从没想过初三的苦闷;曾经,我们飞奔在篮球场上,从没有想过初三的压力;曾经,我们畅饮"可乐",嚼着"奶茶"珍珠,幻想着初三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群体”和“资源”这两个概念非常熟悉,但对“群体资源”这一概念却未必耳熟能详了。我们倡导集体主义半个多世纪了,但我们是否曾经把集体或群体当作一种资源来对待和评判?当然,也有人把群体当作一种资源,但他们是把它当作可资利用的工具资源、生活资源、享受资源还是生存资源?群体资源对我们的作用不仅仅有正作用,也可以是负作用,我们如何区分这些资源的好坏优劣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在我们的切身经验中可以发现,作为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