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杀,这一非常沉重的话题,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据有关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尤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莘莘学子自杀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年轻生命的自我终结,令人痛惜不已!这一切悲剧的起源是什么?什么是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诚然,当前社会正值转型时期,经济和生活变化急剧,升学就业的竞争激烈,以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各种生活事件都可能给人们,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学子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最大的压力往往不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施加在自己身上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全面改革的转型期,社会变迁、文化嬗变以及各方面的压力,给研究生带来了紧张的心理感受。近几年发生的研究生自杀等事件以及其他心理问题导致的犯罪行为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现象了,已经成为研究生自身成长道路上令人忧虑的问题,并且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作为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凄惨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疑虑和深思。笔者认为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完全必要的。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世界上有的国家十分注重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介绍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摸着孕妇的肚皮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那时因为“偷碟”而自杀的双胞胎兄弟吗?我想无论谁看完那则报道都会为他们年幼的生命惋惜的。如果可以重来,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一切呢?男孩艾尔比的“妈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上升,有一项对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8%的人有过自杀企图,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而对这一切他们的父母竟一无所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如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培养积极的、乐观进取的生存态度?生命价值观已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命是什么?我在进行初一《思想品德》(人教版)“生命宝贵”教学时,并没有急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什么是生命。有的学生说生命就是生命;也有学生说生命就是活着的东西;还有学生说没有想过。答案可谓…  相似文献   

6.
2011年以来,武汉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南通市中小学生也发生了三例自杀事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现网络与报纸。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花季少年生命为何如此脆弱?他们自杀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学生自杀问题凸现了当前教育的缺位。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学生的所谓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阶段学什么?怎样学?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是每个受教育者的责任,更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理应追问的问题。研究生教育:什么最他得学习1.学会对生命价值的反思近年来,大学里出现了因各种原因而自杀、杀害他人或沉迷于网络而贻误学业的现象,这深刻反映出大学教育的一个缺失——对生命价值缺乏认识和反思。过度地关注专业研修、知识学习,受教育者自己没有深入反思自我生命价值,教育者在这方面指导的缺位是这些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事件频发,这些悲剧性事件中当事人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轻易放弃或对他人生命的蔑视,在给当事人家庭带来莫大的痛楚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反思。这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反映了家庭和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的必要性。为防止或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文章就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屡屡发生的青少年自杀、凶杀等事件给学校、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开展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可以完善青少年的主体发展,也可以给预防青少年自杀、犯罪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有些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常常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杀或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他们或把这作为逃避挫折的方式,或把这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生命高歌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羽翅与红嘴,生命的舞蹈与欢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聆听这生命的欢歌、不能感受这生活的韵律,而偏偏要频频地选择那些自伤、自残、自杀的残酷行为,制造那些令人扼腕、流泪的黑色事件呢?!生命———本该是人类社会最美妙、最精彩、也最生动活泼的“元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重我们自己,都应该是存…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了解,11 ̄1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0万的青少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把他们推向黑暗的坟墓?他们心灵的黑匣子里又装着什么秘密?还有多少孩子潜在着自杀的危险?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选登了几个青少年自杀的案例,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自杀事件却屡屡见诸报端。生命是美丽的,可为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却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教育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对我们现行的教育进行反思?在此背景下,文章从现象和问题出发,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在逐年上升,自杀这种让人撕心裂肺的事情,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实施生命教育,拯救那些试图结束自己生命,走在生死边缘的大学生,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教育界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具体学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生命教育的目标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7,(21):6-6
尽管青少年自杀和自我伤害事件从未杜绝,但自杀和自我伤害在很多学校中一直都是被回避的问题,教师和家长担心与孩子探讨这类话题会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而近期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6.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中学生自杀的消息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出现。是什么让这些正值花季的青少年想要匆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煎熬他们怎么看待"生命"这两个字面对这些过早凋零的花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又做了多少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几个相关案例的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一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生命价值,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价值。但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残害他人或自己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以及去年震惊全国的马家爵杀人事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据报道,武汉市高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其中10人死亡。深圳大学两次发生学生跳楼自杀惨剧。有关资料显示,仅2003年2月至7月的半年间,北京、武汉、深圳三地高校至少失去了14个年轻生命。2003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有研究人员估计,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近100名大学生自杀。樊富珉…  相似文献   

19.
丁玉艳 《家教指南》2004,(12):21-23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这相当于全自杀者总数的1/5。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消息屡屡见于各种媒体,令人触目惊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是怎么了?有什么想不开的,还有多少孩子让人不放心?这些花季少年自我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心灵的黑匣子里装着多少秘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学生自杀的消息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出现。是什么让这些正值花季的青少年想要匆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煎熬他们怎么看待"生命"这两个字面对这些过早凋零的花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又做了多少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几个相关案例的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