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审美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网络文化简介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人们在网络时代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将受到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将更多的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思想准则、价…  相似文献   

3.
张富洪 《教书育人》2002,(24):22-23
危机一:网络灰色文化的泛滥易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感危机“网络灰色文化”是指那些通过网络连续不断地向受众传递的经过渲染的文化信息,尤其是那些经过包装和夸大的低俗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网络灰色文化的肆虐会瓦解我们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毁掉我们构建的真善美的标准,对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巨大冲击,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感危机。例如,网络对比尔·盖茨的“超级暴富”和“网络神话”的过度渲染容易造成青少年对其盲目崇拜,甚至亦步亦趋,效法其中途退学,创办公司、企业,完全不顾环境的约束。可…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什么叫网络文化?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代表一种生存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做人方式等等。进入21世纪,一种以信息为标识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崭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虚拟生存”或“网络化生存”方式,称为网络文化。它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生存方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交往、思维、情感、行为、乃至思想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式。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教育问题,首先要弄清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因为…  相似文献   

5.
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积极引导教育青少年对互联网以及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消除负面影响,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应该直面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作用,以疏导为主,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质,采取积极措施逐一破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报道,我国网民数量增至870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和“网络犯罪”的出现,这些网络问题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焦虑。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负面影响还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地冲击。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互联网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自由地实现全方位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一把文化的“双刃剑”,既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也有其破坏性的一面。所以,应作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当代大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网络文化“双重影响”的特点分析 所谓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人——机”信息互动为沟通半径、以个性化的选择偏好为基础的“价值——行为世界”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引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网络文化对学习、交际和民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多重影响,但网络文化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要注意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异化和价值偏离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0.
“梗”文化是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青年网络交往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深受“梗”文化的影响。“梗”文化本质上属于网络亚文化,具有表达形式多样、流行传播圈层化和价值情感成分多元的特征,为青年群体热衷追捧。但由于“梗”文化内容鱼龙混杂,形式泥沙俱下,容易引发侵蚀语言文字规范、触犯网络空间道德底线等问题,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需要从提升青年网络素养、纾解青年成长成才压力、创新主流文化内容等多个角度发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网络交往活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的巨大的冲击:(1)网络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却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2)以电子媒体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使得青少年变成了“多媒体人”;(3)信息泛滥给青少年带来精神上的信息焦虑;(4)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使得青少年易患上“网络迷恋症”。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提高青少年课外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网络娱乐活动有待节制、不良信息接触有待规避、知识产权意识有待深化、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升等。“00后”大学生出现网络失范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网络认知存在偏差、教育引导仍需加强、错误思潮伺机传播、网络规制力量作用有限等因素构成了影响青年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内外因素。基于问题表象与深层诱因的分析,提出应对“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治理策略: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提升铸魂育人实效;抵制网络不良文化,凝聚青年思想共识;推进网络空间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普及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日益成为科技、文化、教育等传播的重要载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意识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并非全是福音。网络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青少年学生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他们是上网的主体。处在童年阶段向成年阶段过度的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信息的能力有限,极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不健康信息的最大受害…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使青少年所遭遇到的社会化困境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然后又指出,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才是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精神治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解决“认同难题”,本文将网络空间文化准则概括为“善待网络”,并梳理出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既然使网络走向有序的最有效手段是基于道德的精神治理,青少年网德教育便成了教育在新世纪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一互联网作为信息高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促进世界经济、文化、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网络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在传播有用信息的同时,也会传播和制造许多“垃圾”。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致使虚假信息、暴力文化、迷信文化、黄色文化,以及旨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黑色信息”等精神垃圾充斥网络,时刻都在蒙骗和毒害着广大的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它们对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网民产生严重危害。还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具有互动性,能最大…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少年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重要位置。将来网络是造福于人还是祸害于人,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起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网络作用不是单一的,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文化环境,同时网络中存在的不良文化信息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因素也是不容轻视的。只有重视并解决好这些负面问题,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一、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一词风行于目前社会,既有形容新社会形态的“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也有形容基于互联网而架构的计算机“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还有形容公司机构之间的组织合作方式的“网络”以及社会学中早已存在的关于社会结构的“社会网络”理论.然而,涉及网络技术对现实社会关系影响的论述却还是少数,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三方面梳理关于“网络”的概念,尝试找出各种“网络”话语中的共同点,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描述“网络”为人们带来的变化及新传播技术在全球传播时代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休闲娱乐和信息接触的重要方式,其极易引发成瘾的系统设计和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会损害青少年构建自我同一性的心理能力,引发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早闭、扩散或延缓,造成同一性危机。为了降低短视频对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应针对青少年不同同一性风格进行分别指导,满足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求,降低短视频成瘾可能性,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短视频使用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崇尚“卧室文化”的青少年把手机和网络视为必需品,图为艾威同学想要购买的诺基基亚N86手机,关于这款手机他在互联网上找到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