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程度副词“很”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频率较高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偏误。首先对简要阐述程度副词“很”的本体用法,然后归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程度副词“很”习得的偏误类型,并从用法上分析偏误,得出偏误原因,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黄薇  彭杰 《现代语文》2013,(1):143-146
汉语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虚词中占很大部分的副词,是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使用偏误频出之处.本文将对汉语和越语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从意义、用法两个角度作简单的对比,从而观察汉越两种语言中副词的意义、用法、搭配及入句条件等方面有何异同,希望对越南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以及对越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薇 《文教资料》2012,(29):43-44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汉语句子中的副词能否带“地”与副词音节的数量、性质和构成方式都有关系.越南学生在学习“副词+‘地’”作状语这一语法点时出现了“地”的误加和遗漏.根据对比分析理论研究其产生偏误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黄薇  彭杰 《考试周刊》2012,(81):14-15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副词“常(常)、往往”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千万”和“万万”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用作副词时,它们在一定句法环境中可互相替换,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邢福义先生“表-里-值”三角的指导下,旨在分析“千万”和“万万”副词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再”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因为“再”在汉语句子中有多种用法,所以在翻译成日语时,不能简单地使用日语副词“また”或“もう”来进行翻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语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来探讨其在日语中对应的表达方式,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相似文献   

10.
副词“也”本身意义较为单一,用法相对简单,对于汉语为母语者不存在学习和使用上的难点,因此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蒙古国学生使用副词“也”存在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错误,即无论表意如何,习惯性将“也”置于第二分句的句首或第二分句主语之后。笔者通过语料分析、问卷调查并且通过与蒙语中表义相同的“ ”对比,归纳出偏误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越南学生运用汉语语气副词中常见的逻辑联系语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越南学生在运用汉语语气副词中产生的逻辑联系语偏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逻辑联系语的误代”、“逻辑联系语的误加”和“逻辑联系语的位置不当”等,并进行分析和辩正。  相似文献   

12.
辽宁盖州方言中,程度副词“通”主要用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通常和它所修饰的成分一起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在上古汉语时期,“通”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到达、通到”义。随着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以及词义的发展,其动词词性逐渐减弱、词义范畴不断引申,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表“很、非常”义的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通”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十分少见,该用法主要保存在盖州方言等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3.
副词"也"本身意义较为单一,用法相对简单,对于汉语为母语者不存在学习和使用上的难点,因此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蒙古国学生使用副词"也"存在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错误,即无论表意如何,习惯性将"也"置于第二分句的句首或第二分句主语之后。笔者通过语料分析、问卷调查并且通过与蒙语中表义相同的"Бас;ЧБас;Мθн"对比,归纳出偏误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副词"正、在、正在"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词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副词“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探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学习副词“就”时的表现,以及学习策略一母语迁移、过度泛化等对学习者偏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用法复杂,表义抽象,个性非常强,有的副词虽然属同一小类,但在使用上可以有很大差别。常用副词“还”的义项纷繁、用法灵活,因此我们引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语言实例,从语法分布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对该副词作了详尽描写,特别是对该副词的基本意义和派生意义作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副词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这些副词进行辨析,是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汉语中,"一直"和"从来"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是在使用方法和出现环境上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副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8.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谈副词“实在”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描写古代汉语中跨层结构“实在”的分布类型与用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现代汉语中副词“实在”的由来及其虚化机制。“实在”从跨层结构凝固为副词的过程,在语义方面是“在”的词汇功能逐渐虚化以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在句法方面则经历了“实+在+V”的重新分析,并试图由此归纳出一种副词虚化的机制:句法层面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副词“千万”主要用于否定祈使句中,起加强祈使语气的作用。这种用法由古代汉语数词“千万”表示不定量的多数的用法发展而来,“千万”由数词逐步虚化为现代汉语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