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档案的对外开放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前来查阅文件、  相似文献   

2.
档案开放是实现档案社会价值和作用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开放相关政策由关注“历史档案开放”到关注“档案开放”的演进过程,阐述从“历史档案开放”到“档案开放”的政策演变逻辑:一是认知逻辑,“档案开放”包含“历史档案开放”;二是实践逻辑,“历史档案开放”易于且应快于“档案开放”。以此为基础,本文揭示了我国档案开放政策发展中开放范围扩大的趋势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档案开放"语词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改娇 《山西档案》2005,31(5):16-19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档案开放”语出法国大革命。文章作者认为,“档案开放”一词并非“法国造”,200多年前,法国人提出的是档案馆开放和公民享有利用档案的权利,而非档案开放。“档案开放”是国人结合了法国“档案馆开放”的含义和我国当时“开放档案”的表达需要,由“开放历史档案”、“开放档案”、“档案的开放”逐渐演变而来的。在这种语言转换过程中,档案馆开放的精髓——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观念,逐渐被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惯性淡化了。  相似文献   

4.
档案开放是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厘清“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的关系对于做好档案开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档案开放审核”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深入解析“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人们区分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启示下的档案开放制度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档案开放问题是一个令档案人爱恨交织、喜忧参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80年代“档案开放”方针的提出到2004年我国万卷外交档案的开放,每一次开放工作的重大突破都得到了民众的热情回应,让档案界赢得了久违的关注和赞誉。但是,与国外档案开放率普遍在90%以上相比,与政府信息公开最短时间为一小时相比,近两年外交档案开放的斐然成绩,浙江、广东等地文革档案开放的喜人现象,并不能彻底改变全国档案开放的尴尬状况和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7.
杨青 《兰台内外》2023,(15):14-16
档案开放鉴定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为视角,探讨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与档案开放鉴定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视角下档案开放鉴定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档案信息“供需耦合”,做好档案部门档案开放鉴定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梦怡 《浙江档案》2023,(9):51-53+57
当前,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存在进度缓慢、质量参差不齐、档案形成(移交)单位参与度低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档案开放审核制度不够细化、参与者权责不明、审核手段比较落后、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探索馆藏档案开放审核新路径——细化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制度,变“模糊化”为“精准化”;建立权责明确的多方协同机制,变“单兵式”为“协作式”;开发AI辅助开放审核系统,变“人工化”为“智能化”;打造跨地域人才共享专家库,变“封闭式”为“共享式”,通过多角度创新,推进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高效、高质开展。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一)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EIectronicArchives)具…  相似文献   

10.
档案部门在执行档案开放法规时过于强调开放时间的一般限定和延长规定,保守谨慎地体现了对法规中保密精神的贯彻,忽视了法规中提前开放的规定和鼓励利用的精神,导致了档案“超时”开放。要改变档案开放时间的滞后。必须从“源头”上完善档案法规关于“档案开放时间”规定的合规律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社会的需要,2005年3月4日举行的上海市档案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探索依申请开放档案的工作”。由此表明“档案依申请开放工作”业已提上了议事日程。笔者就此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上海档案》2006,(1):31-32
王玫娇在《山两档案》2005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我国.“档案开放”一词是从“开放历史档案”逐步演变来的。1980年,中央决定向学术界开放1949年以前的档案。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开放历史档案”一词便频频出现在国内有关的政策文本中。1985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家档案局决定扩大开放范围,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不仅望继续开放解放前的历史档案.而且对于解放后的档案也要准备分期分批地开放”。由此“开放历史档案”演变为“开放档案”,它的含义是“档案馆将超过一定保管期限的档案向社会公开提供广泛利用的一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档案利用率,从传统的观点来说,是反映和揭示馆藏档案利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研究档案利用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笔者发现,近年来学界对档案利用率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多为分析档案利用率低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等等,很少从档案利用率本身进行分析和反思。因此,笔者试对档案利用率本身进行反思,探究档案利用率之主要误区,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 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 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 1.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档案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档案资源大多仍在档案馆里沉睡,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如何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料”,让档案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档案的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外交部档案馆目前保存的外交档案共计33万多卷,其中很多是“海内孤本”,极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首次开放的外交档案,涉及年限是1949—1955年,这一时期形成的目前保存在外交部档案馆的外交档案近1万卷,本次开放3千余卷、1万余件,占同期形成档案总量的30%。其中有的过去发表过,如周总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真     
《档案与建设》2005,(10):13-13
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网站(wdjj.cn)已经开通,这是我国档案界第一个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站,全天候开放。今年下半年开设的课程是《档案鉴定》。  相似文献   

18.
刘国强 《档案》2011,(5):63-63
近年,酒泉市档案馆在档案利用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意识,采取“六步”工作方法,提高了档案的开放利用率,有效加强了档案的安全建设。“六步”法为:一看,即查看有效证件。对于已开放的档案,只需查看身份证即可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新环境下影响档案开放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档案开放是国家开放政策的表现形式,我国实行档案开放20余年,经历了由“点”到“线”至“面”的发展历程,公民对档案的利用范围也随之逐步扩大,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档案开放利用率仍然很低。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档案的社会开放利用率不足10%,这就是说,尚有90%的档案资料仍尘封在库房中,而欧美一些国家的档案开放率达到或超过60。世纪之交,人类迈向了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环境,加之我国加入WTO,必须恪守“透明度原则”,保证公民依法享有档案信息的权利,因此档案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档案开放的力度,调整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档案开放工作已进行了20年,但许多人对什么是“开放档案”、开放有哪些特点,认识并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开放工作的深入发展。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