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在指导思想与理论表现形态上,对中国近代以来大学体育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1)中国大学体育理论发展历程,根据存在形态与“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学”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滥觞期(清末-1927年);系统引进国外“体育教育理论”时期(1927年-50年代末);混沌于自主建设的“体育理论”各个部分时期(五十年代末-1983年);分化于“学校体育学”(1983-至今)时期;(2)大学体育理论长期处于与中小学体育理论并存统一的局面,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进行的讨论,受中小学体育理论影响较深,整体上对对象结构、承担任务、服务领域日益复杂、特殊、广泛的大学体育实践的指导性较差,种种迹象表明,大学体育理论在新时期正酝酿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对两者的对立统一进行了理论思辩,并指出了两者矛盾存在对各自健康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学的角度,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体育测量属于事实判断,体育评价属于价值判断,测量为评价提供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开始(诊断性测量和评价)、教学过程(形成性测量和评价)、教学结束(终结性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评价强调体育的教育性功能,侧重于提高目标评价与个体评价,评价的重点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突出他评与自评的形结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分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关系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认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内容,传承运动文化,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成为‘文化化’新人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应确立逻辑起点,层次目标应具有可检审性和操作性;协调和平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需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体育本质属性的要求,但体育课程对健康功用范围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本从美国大学生蓝球联赛(简称NCAA)和中国大学生蓝球联赛(简称CUBA)的成功举办,揭示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内涵。论述了体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动感的化,论从历史的视角和对中西方体育化的比较,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淡同的维度,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化价值及其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将体育化上升到哲学和理论思维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对当前大学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与关系问题进行简单论述和初步探讨,旨在使人们对大学体育的重要性有更进一步认识,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大学和谐体育观,忖立大学体育教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新困惑和矛盾.为了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全面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新型关系,探讨了全面发展与专项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明确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放羊式"教学的本质区别,理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兴趣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述教学中的哲学思辩,指出教学中的若干哲学问题,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地位与作用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云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2007年又被遴选成为全校文科中唯一的创新团队。该学科主要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为学术切入点,以期在该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1)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与学科体系等;(2)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形成、传承、演变与传播研究;(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冲突与对策研究;(4)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的对接研究;(5)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发展走向以及在世界体育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思辩法,对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包括四个方面:①秦汉以前--浑然一体;②封建社会--双双游离学校以外;③民国时期--进入学校并开始解体;④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发展.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内在联系体现为政治性、人本性、科学性和体能性.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人本性是目的,体能性是过程,科学性是方法,政治性是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延斌 《甘肃教育》2005,(10):32-32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活动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了出来:(1)把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视为客观存在的真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准确传授有关增强体质的系统知识、技术,发展体育能力,而其他的情感、意志、创造性等目标则成了次要的、附属的。(2)体育教学被当作是增强体质的工具,而作为完整的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却被遗忘了。教学中学生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掌握教材、提高身体素质,学生成为运动技能和知识、技术的附庸。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关系不是被看作是活生生的生活关系,而认为仅仅是一种认知关系。(3)与以上两点相适应的是教学呈封闭化倾向,以“达标”、“合格标准”、出勤表现来督促学生学习。没有对智慧的刺激,对道德、审美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使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学生缺乏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用哲学来观照体育,有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视角。在体育研究领域中,本体论研究的是身心关系;认识论研究的是人在体育中能动性;价值论研究的是体育如何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本文主要从本体论的视角来看体育。我们认为,成人主体性的体育必须以身心统一论为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人文精神构建关系密切 ,人文精神是体育的价值抽象 ,体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在以儒道教义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社会 ,体育和体育精神的缺失以及气功养生型文化的张扬 ,导致国人身体素质低下和人文精神的衰变。近代体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这种“西化”的竞技运动和教育模式 ,包容身体锻炼和人格培养 ,将身与心、灵与肉辩证地统一起来 ,折射出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哲学。回溯体育与近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剖析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 ,解读体育精神并将它融入现代教育理念 ,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树现代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分析现代社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体育哲学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体育哲学已经被显学与隐学之争波及,论文从体育哲学的课题立项、教材与教学和科研质量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证实了体育哲学的隐学地位。论文最后分析了有助于体育哲学发展的时代条件,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体育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人源于自然为基本事实,论述了体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体育科学的前提就是体育基础;阐述了“人天关系”、“身心关系”等古老哲学问题对人类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概念的界定和体育类型的划分是体育学学科建设首先应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体育实践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传统体育的定义和分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给我们原本就不成熟的体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带来许多困惑。理论和现实的需要迫使我们必须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界定。我们认为,“体育,就是人特殊的育化”。体育可分为:运动的体育(体育实践)、科学的体育(体育理论)、产业的体育(体育经济)和文化的体育(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后。围绕是否需要编写体育与健康实验教材学生用书的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活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学生用书,以下同)意义不大;另一种意见强调。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但许多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需要通过教材这样的载体而获得。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面向二十一世纪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一是确定体育价值观。体育可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二是深化教改,把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教学拓展和培养师范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有(1)体育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时代,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2)改造、提高、丰富课程教材内容,要结合师范生的专业特点。(3)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4)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三是加强课外体育改革,促进学校体育繁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体育中“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两对范畴作了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论述。外部自然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与研究,体育活动能改变人的精神及心理状态,是精神本身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主要包括: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同全民健身相协调,是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并确立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长远的战略意义。一、体育教学必须确立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翻开人类历史画卷,从欧洲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到现代中国伟人毛泽东,多少先哲们把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