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梦初先生的《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一书从13个专题入手,对刘禹锡朗州十年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缕析,尤其是“刘禹锡贬谪朗州的背景与经过”、“刘禹锡在朗州的谪居生活”、“刘禹锡朗州诗文的地方渊源与影响”数章,最见作者功力。该书的特点一是视角新颖,二是资料翔实,三是语言纯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新唐书》称刘禹锡竹枝词作于朗州,近千年来俨成定论,今《辞源》,《中文大辞典》皆袭其说。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认为刘禹锡竹枝词写于夔州,今人亦信之。故朱东润、马茂元等编纂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两说并存,未有定论。本文拟从竹枝风格的转变,刘禹锡对朗、夔语音的辨异,及建平地望的探究等几方面来证明“朗州说”不立,“夔州说”至确,并试图澄清一下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被贬谪放逐远州23年,创作了许多经济生产民俗诗歌,内容新奇,形式多样,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唐时期朗州、连州、夔州三地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习俗,具有很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为他的诗立意新颖,格调高昂,他又被大诗人白居易尊为“诗豪”。刘禹锡抱负远大,参加了王叔文集团以图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相似文献   

5.
五、谪居朗州、勤于创作在唐代,士人多数愿意当京官,不乐外任。刘禹锡先是无辜地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一带)刺史,所受的打击是很大的,哪知行至荆南(唐荆南节度使驻江陵府,今湖北省江陵县),又改授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他想到别人横加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的咏史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其咏史诗的生成与其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二十三年的特殊经历以及贬所——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和文学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被贬朗州期间的诗歌创作,积极与荆湘文化相结合,吸收了当地贬谪文化和贬谪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大力描写楚地特有的自然景物、风俗以及历史古迹和区域意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地避世传统和老庄哲学的影响,使其朗州诗歌呈现出浓郁的楚地文化特色。不仅丰富了贬谪诗歌的内容,扩充了唐诗的表现力,也奠定了刘禹锡在唐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 772年生,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改革家和有独特成就的诗人。   公元 793年,年仅 21岁的刘禹锡中了进士,以后又考中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这时的他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正月,忧国忧民的刘禹锡参加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口号的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被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活动,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改贬为朗州司马。这一去就是 10年,直到元和十年 (公元 815年 )刘禹锡才被从边远的朗州召回长安。 10年的贬谪,并没有消磨刘…  相似文献   

9.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桔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本文即借用刘禹锡的《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见怀之什,时守吴郡》的前四句作开篇,这虽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写的,却十分精炼而又深为眷念地概括了前在朗州的十年贬谪生活。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祖籍洛阳,出生苏州,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和吏部取士科,  相似文献   

10.
在白鹤山上     
于沙 《初中生》2002,(1):7-9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任朗州司马.朗州,即今之常德.常德西北郊,有山,名白鹤山.据说刘禹锡的名诗<秋词>,就是游览了白鹤山后写成的.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即附着在物象上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情趣.<秋词>的诗意,就是附着在鹤这个物象上的.而这鹤,乃白鹤山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1.
唐朝诗人刘禹锡是与大诗人白居易同时代的人,他是一位正直的人,也是一位改革家。因改革失败曾被贬为朗州司马,在外地漂泊20  相似文献   

1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作者是中唐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到边远的朗州任职多年。被贬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由贬所奉召至京,时正值“花时”,他们便相约赏花,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  相似文献   

13.
中唐时期,“诗豪”刘禹锡仕途坎坷,他借助文学创作抒发郁愤。与忧患抗争。贬谪连州、朗州时期,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谪居夔州、和州时期,他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晚年闲居京城时期,他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纵观刘禹锡一生经历及创作.其人其文都无愧于“诗豪”之誉。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因为他参加的改革失败,先被贬(biǎn)为连州刺史,后加贬朗州司马(朗州:今湖南常德)。一贬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来,觉得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唐宪宗把刘禹锡调回长安,让他留在京城做官。刘禹锡回到长安,看到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guàn)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些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名政治家、思想家、学家。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前后共23年,后又调任夔州、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刘被召进京,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白赠诗一首,刘以此诗作答。刘禹锡在诗中抒发了自己遭贬谪的愤懑心情,表现出坚持理想、  相似文献   

16.
遍检古今学人诗文论著,对于刘禹锡创作《竹枝词》的创作时间地点说法多种,其中作于元和年间、地点为朗州的误说占据主流地位。而比勘各种材料,《竹枝词》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创作地点为夔州的说法比较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他诗文成就卓著,还是一条硬汉子,他两度题诗玄都观见证了他的铁骨豪情。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继位。为了永保唐代基业,他决心革除弊政,支持王叔文提出的政治改革,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运动,史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作为王叔文的得力干将,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后改授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谪居朗州近10年。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刘禹锡奉诏回京,见到了同时返京的难友柳宗元等人,彼此重逢,感慨万千。来年二月,这群满腹牢骚的文人,相约去京郊玄都观踏青赏…  相似文献   

18.
在白鹤山上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任朗州 司马。朗州,即今之常德。常德西 北郊,有山,名白鹤山。据说刘禹 锡的名诗《秋词》,就是游览了白 鹤山后写成的。诗云:“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 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即附着在物象上的、具有审 美价值的情趣。《科词》的诗意, 就是附着在鹤这个物象上的。而  相似文献   

19.
<正>唐代诗人刘禹锡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其中《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两首七言绝句很是特别。这两首诗前后相隔十四年,但情感一脉相承,诗意前后衔接,精神依然如故,均在抒发诗人因宦海沉浮所引起的无限感慨。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8-141
刘禹锡乐府诗多产生于其贬谪连州、朗州、夔州、和州、苏州等地期间。乐府诗题的命名,诗中对当地自然、风俗的描绘及诗歌语言对当地方言的借用,均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刘禹锡乐府诗这一特色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被贬在外使其有了接触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机会;被贬后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觉进行乐府诗创作的观念;继盛唐之后的中唐人以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地追求新变;盛唐边塞诗对异域风情的描绘引起诗人的猎奇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