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救助管理办法》不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的特殊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科学分析流浪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做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童是俄罗斯处境不利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全面关注流浪儿童的成长,本文从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流浪儿童成长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等几个角度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晴天 《当代电大》2006,(6):58-59
早上醒来。我躺在床上对我上铺的兄弟说: “等俺有了钱,买包子,买两斤。送流浪老头一斤,送流浪儿童一斤。 等俺有了钱,夏天买草帽,买两顶。送流浪老头一顶,送流浪儿童一顶。 等俺有了钱,冬天买棉衣,买两身。送流浪老头一身,送流浪儿童一身。 等俺有了钱,在地下通道开浴池,开两个。给露宿这里的男流浪汉开一个。给露宿这里的女流浪汉开一个。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随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组织的考察学习团,奔赴重庆市巴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学习,让我真切地触摸到巴蜀小学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巴蜀师生崇尚的目标: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存在,教育的本质是对丰富存在的唤醒。而这丰富的存在不仅仅指那些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辛勤工作的教师们。管理者的职责就在于不断引领广大教师“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不断推进“趋合时代、顺应潮流”的巴蜀教育。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属于特殊儿童种类的一种,他们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维护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然而流浪儿童正当权益的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仍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本文从维护流浪儿童正当权益的角度,分析了流浪在城市中的那些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的特点,并通过对他们权益现状满足现状的阐述,发现在权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便于更好的维护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据权威资料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15万多名流浪儿童。他们都是花季少年,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生活,本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畅游知识的殿堂。可是,他们现在却匆匆地流入社会,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去拾垃圾、乞讨、充当廉价童工、卖艺卖花,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佳木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就集中了一批流浪儿童。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辛酸的故事。我想爸爸妈妈,不想流浪!14岁的男孩鑫鑫说:“小时候,爸妈对我挺好的。爸在砖厂上班,妈在工程处当会计。因为他们工作忙,下班晚,没时间照顾我,我就在姥姥家…  相似文献   

7.
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心理与行为均表现出一定的异常.在调查和深入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EPQ)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生命历程的访谈,探讨流浪未成年人流浪的社会性因素;同时尝试运用支持疗法、强化与惩罚、认知重建、同伴教育等心理学方法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8.
前一阶段,学校接到教育局通知:市里的英语会教活动决定在我校举行。同时,作为承办方,我校可以推荐一名英语教师参加这次会教活动。 接到这个通知,我欣喜万分。毕竟这是展示我校师生风采的难得的好机会。于是,我开始为这次活动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们山东省禹城县在这次农村教育改革中对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采取一次文化考试的办法而决定留免。我认为这是欠妥当的。去年10月县教育局对全县联中和小学的教师、校长们进行了一次文化考试。其考试试题是由地区教育局和县教育局分别拟定的。小学教师考语文、  相似文献   

10.
违法流浪少年儿童的矫治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违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社会化过程或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问题所致。它既有一般青少年违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少年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违法。违法流浪儿童的矫治与回归是一个再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工作应由矫治社会工作人员在社区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这次中科院教育局为研究生组织的专题讲座,不知为什么点到我。也许是认为我在大学呆了20多年,讲课比较擅长。可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讲课或作学术报告是一回事,要跟研究生讲做人修养、成才之道,又是另一回事,因为讲这一问题得讲出点道理来,就需要比较多的素材;另外,我是做具体研究工作的。缺乏政治理论修养,所以对讲这次课很为难。怎么办?想来想去,只能讲一讲我个人的治学经历,所走过的路,然后结合经历的每一阶段,谈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进而探讨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流浪儿童的再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0名流浪儿童和71名普通在校生共131人进行了测评,同时运用访谈法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在校生。结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三个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是救助工作的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235名男生(其中流浪儿童75名,流动儿童88名,处境正常儿童72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通过流浪儿童与流动儿童及处境正常儿童在性格和行为各重要指标上的比较来分析流浪儿童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与流动儿童及处境正常儿童相比,流浪儿童的自控能力、自我概念水平较低,享乐取向和潜在犯罪倾向较高,更倾向于外部归因;(2)流浪儿童的依赖、焦虑、退缩、冲动、夸大等行为更多,更具攻击倾向。  相似文献   

14.
罗歆灵 《海外英语》2012,(20):198-200,203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预防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籍流浪儿童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的流浪儿童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导致新疆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做好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彩琴 《安徽教育》2009,(Z1):47-48
<正>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池州市教育局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积极推进各方协作,多方位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韩智景 《辅导员》2014,(14):60-61
语文教师韩智景执教展示课 展示课虽然结束了,但备课、磨课直至公开课上的点点滴滴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促我深思。思考1:如何“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 “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这是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因为它体现了新课程下学生才是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此在这次备课、磨课的过程中,我也在一直思索着如何在这节课上凸显“让儿童站在最中央”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反思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探索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在救助流浪儿童中的运用,形成以“积极的人性观”作为救助流浪儿童实现其“助人自助”的出发点;以“流浪儿童为中心”的助人关系为主轴;以“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为救助活动的最高价值,提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