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对人类的贡献除了造纸等四大发明外,茶、丝绸、瓷器和中药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川雅安蒙顶山是迄今为止有记载的最早人工种植茶树并以茶为饮品的地方,因而蒙顶山被称为中国茶文化"圣山"。雅安还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和藏茶的主要供应地,故而雅安被称为"藏茶之都"。由于多种原因,当下雅安的茶产业规模虽大,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地域茶文化品牌。针对雅安茶产业的现状,本文提出了转变发展观念,推动茶产业向茶文化产业转型;打造"蒙顶中国绿"和"黑茶之祖源"等茶文化地域品牌,提升茶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是将内地茶叶运往藏族等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道路,即茶马贸易的古道,而不是用马匹驮运茶叶到藏区销售的道路。内地茶叶输藏始于唐代。迄至宋代,我国茶叶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四川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加上战争的刺激,使得茶马贸易更为发达,宋代茶马贸易主要集中在熙秦地区,青藏道成为茶马贸易的主要道路。元末战乱,四川茶叶生产一落千丈。至明代,四川茶叶生产有所恢复,明政府为笼络藏族僧侣上层,使得川藏路成为贡道和官道,并成为主要的茶道和商道,取代了唐宋时期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的地位。清代放宽茶叶输藏,使得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川藏茶马贸易古道,在加强汉藏民族间的联系与团结、促进藏汉贸易繁荣,以及藏区市镇的兴起方面,都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素有"天府之肺、熊猫家源、世界茶源"之称的雅安,探讨新时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以《中华文化论坛》刊名作为研讨会名称,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与进一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高度契合。在南方丝绸之路门户雅安举办"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将茶马古道与重建新路贯穿、红军精神与时代意志结合,对推动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胜鬘经>中的如来藏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如来藏是圣谛所依,其义甚深难知,非一切凡夫二乘所能了达;如来藏即如来法身,出缠曰法身,在缠曰如来藏;如来藏智即空性智,就其离烦恼、本性空而言是空如来藏,就其具足一切功德与不可思议佛法而言是不空如来藏;如来藏是生死依,是有情流转和解脱的依持;如来藏自性清净,客尘所染.本文还论述了<楞伽经>继<胜鬘经>对如来藏思想的发展,即对如来藏和阿赖耶识两说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北丝绸之路"及"大运河"的申遗成功,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保护并利用好这类集自然与文化资源、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遗产,对串联区域、整合资源、再现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和研究进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茶马古道"雅安段遗产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对其遗产内容和保护与利用现状做相应的解读,并综合诸多建议模式,最终形成5个层次统摄下的保护与利用方案,亦对现阶段"茶马古道"雅安段文化景观的打造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故宫藏《嘉興藏》,由正藏、績藏、又績藏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册函的首尾册有蟲蛀、粘連、霉變等破損现象,已嚴重影響到保存和利用,急需修復。爲此根據破損情况,制定修復方案,選配修復用紙,進行清洗、修補書頁,拖裱加固。修後效果良好,使《嘉興藏》得到了原生性的保護,延長了古籍的壽命。  相似文献   

7.
<正> 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是康巴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厚重、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蕴含着康巴藏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  相似文献   

8.
之一 一談及近代中國文獻東流日本的問題,總要提起陸心源及其皕宋樓.陸氏為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鼎盛時期藏書多達十五萬册,分别以丽宋樓藏宋元古本、以十萬卷樓藏明清秘本、以守先閤藏通行本.1907年,陸氏後人以十萬元的價格,將藏書悉數售予日本三菱財團岩崎彌之助的静嘉堂.  相似文献   

9.
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na.在<地藏十轮轻>中载,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秘,犹如秘藏",故称"地藏".地,即住处之意;藏,即为藏之意.在<大方广十轮经>中又称为"伏藏",即埋藏在地中的宝藏之意.地藏菩萨在佛教中是和文殊师利、普贤、观音并排的四大菩萨之一,文殊显大智、普贤显大行、观音显大悲.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中國有藏傳佛教、漢地佛教和南傳的上座部佛教三大門派.佛教三大門派,在中國都有傳承.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在中國的藏族地區形成與藏區文化結合的特殊形式,然後延伸到蒙古地區、滿族地區,在藏蒙滿地區比較集中,都信仰藏傳佛教.傳到蒙古以後,比如現在俄羅斯境内的布理亞特人、卡爾梅克人,都是蒙古人的後裔,也都信仰藏傳佛教,到現在也是.滿洲人來到内地以後,逐漸和漢地的主流文化合流了.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01,(5)
1 人面大钺(商代)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藏2 鼎(商代)德国斯图加特国立民间艺术博物馆藏3 疏林行别图(清代 弘仁)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4 兽面纹 (商代)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5 宁方彝(商代)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6 方觚(商代)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海外遗珍图录  相似文献   

12.
藏彝羌走廊石棺葬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迄今已走过70余年的历程,学术界就石棺葬文化的命名、内涵、族属、分布范围和影响等达成了较多的共识,但在许多问题上也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六家学术单位于2009年7月举办了"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国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研讨主题包括石棺葬考古新发现、石棺葬文化专题研究、藏彝羌走廊及民族文化研讨和工作研讨及其他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法门寺藏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原藏佛经的再现,不但为佛经宝藏增添了奇光异彩,而且对佛藏刊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984年,我有缘被邀参加了这批宝藏的清理工作。当时,我教学任务繁重,冗缠身,只能把这些经典按藏别分类,供研究生们造册登记,作出叙录,未及细审,旋即返校。后来,又翻阅了有关材料,觉得有必要对这件事情作一交待。一、佛藏的新发现在这批佛经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新发现,除近代版本外,新发现的宋、元藏经就有三项:1.《毗卢藏》。《毗卢藏》是北、南宋之际刊刻于福州开元禅寺的一部大藏,时值战乱,传本不多。现在…  相似文献   

14.
高城 《寻根》2013,(6):72-79
藏民族信奉藏传佛教,形成很多神圣严格的规仪。作为信仰的外化和载体,转经算是最典型的藏民族文化和社会现象,甚至可以说是藏族人生活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藏冰考     
《寻根》2017,(6)
<正>《左传》说:"《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藏冰的有关制度和举措在《诗经·豳风·七月》的最后有明白的表述。其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凌阴,就是藏冰的地方。这四句诗是说:夏历十二月采冰,一月藏冰,二月举行一个开冰仪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十三)。可见,藏冰渊源古老,但后世相关文献并不多,藏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与党中央"一带一路"国策的推进,中国古代西部特有的一条经济交流要道——"茶马古道"的民族团结大道、中外交流纽带等的社会属性更加凸显,旅游人文色彩更加浓郁。本文试图以四川雅安段为例,"茶马古道"背后的人文内涵及旅游开发思路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及文物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开幕。来自文博界、收藏界、书画界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官员出席开幕式。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长王立梅女士、翁氏家藏传承人翁万戈先生、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雁南女士及文物出版社长苏士澍先生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8.
作爲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精華的木犀軒藏書,於1937年由袁同禮、胡適等人與原藏家李盛鐸家屬開始議價,但一度因抗戰烽火中斷;1940年,才以40萬元的價格,歸入當時在北平淪陷區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1942年,木犀軒藏書全部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并由吴豐培、華忱之等人進行了點收和編目;1956年,在趙萬里、宿白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出版。  相似文献   

19.
藏彝走廊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区域。在这样的区域中,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接触呈现了什么样的状况?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藏彝走廊中的民族在民族交往中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主观上民族观念淡薄、民族界线模糊;二、文化普遍持包容态度,使各民族在文化上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章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讨论,认为藏彝走廊多民族交往的这些特点,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并非结束的落幕公元2013年4月23日晚,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天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天坛奖"10个奖项逐一揭晓,吕克·贝松、基努·里维斯、张艺谋、成龙等中外影星以颁奖嘉宾的身份现身,一时间光影汇聚,影河璀璨,星夜梦幻。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由经纬、春妮、季小军等主持,文艺晚会首先为日前不幸遭遇强震的雅安人民祈福。伴随大型舞蹈《追梦北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