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剖析微博舆情生态全貌,更全面揭示微博舆情生态的全景。【方法/过程】以生态学 理论为基础,结合知识关联的思想,对微博舆情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揭示,提出了微博舆情全景生态这一概念;对 其构成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行了解析;从三个维度对微博舆情生态的全景进行了描绘,并最终构建了微博舆情全 景生态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对微博舆情全景生态的解析,得出了微博舆情生态的全景维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客观存在、关联关系、运动本质即超网络结构、多维图谱、传播机理。【创新/局限】由于本文是对微博全景生 态的宏观概述,所以对微观层面的要素关联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后续研究中将对其全景生态模型进行更深层剖析。  相似文献   

2.
史伟 《情报科学》2018,36(4):27-31
【目的/意义】微博转发行为反映了微博用户对所感兴趣微博的一种行为表现,对微博转发行为的研究有助 于微博的深度挖掘工作。【方法/过程】本文从内容分析的角度,对微博转发行为进行了预测。量化分析了微博内容 中一组低水平特征和高水平特征,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对微博转发概率进行预测,并在微博数据集中进行了训练和 验证。【结果/结论】基于模型中的参数学习,证实这些内容特征对于微博转发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此进一步推断微 博用户主要的兴趣点。  相似文献   

3.
微博——正在改变世界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微博的发展现状,分析微博创新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应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积极作用,将微博作为政府关注民意和服务民生的新平台;加强对微博传播内容的管理创新;鼓励开展基于微博平台的应用开发研究;加强微博商业赢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基于客观行为数据构建微博发布-评论行为的定量模型,解释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交互关系,为微博舆情的监控与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揭示微博群体层面多对多模式中的发布-评论行为特征的五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构建描述微博多对多模式中的发布-评论行为的定量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微博评论数频数分布满足幂指数为1.6659的幂律分布;微博已获评论数、微博影响力、信息可见度是影响新增评论的连接机制。本文构建的定量模型可以较好模拟真实的微博发布-评论行为。【创新/局限】从人类动力学视角解释了微博多对多模式的微博发布-评论行为的过程,揭示了群体层面的发布-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本文没有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评论行为进行区分,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针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评论行为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借助知识图谱对区域政务微博内容进行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展示,能够提升用户的知识阅读及获取效率。[方法/过程] 首先,基于LDA模型对区域政务微博进行主题建模,通过依存句法分析对微博内容进行语义三元组抽取。其次,构建了区域政务微博知识模型,形成了知识图谱的语义架构。最后,借助图数据库Neo4j及D3.js插件实现了区域政务微博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及关联化保存。[结果/结论] 经理论构型与实际验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主题划分的区域政务微博知识图谱,为社交媒体内容的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情影响趋势的基础上,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研究微博舆情扩散规律。应用微积分知识和MATLAB数值仿真,分析模型性质,确定了微博舆情扩散的三个阶段及其影响。最后,通过宜黄拆迁事件新浪微博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政府实行微博舆情疏导提供数量模型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陈岚 《现代情报》2015,35(3):37-41
针对政务微博发展的特点,将公众参与政务微博划分为2个层次,即关注层和互动层,结合TAM模型、动机理论、信任理论提出地方政务微博公众接受模型,对概念模型中的潜在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构建其观察变量,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保秀 《科技广场》2012,(4):148-152
在研究微博信息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网络传播中采用的信息空间模型构建了微博舆情的三维空间,对微博舆情的主客体进行分析,建立了微博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主客体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并提出体系中不同指标的量化方法,为管理者对微博舆情进行疏导提供了决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 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 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 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 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 息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博信息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五家同类型企业微博信息行为过程,提出建议,从而提高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效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本文通过网络爬虫采集五家汽车企业近三年来的全部微博数据及粉丝数据,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将企业微博在线活动特征可视化,分析企业在线活动的时间特征,在线内容挖掘及热点分析,共同关注者的网络可视化及差异比较。【结果/结论】本文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博信息行为模型可以作为企业在线信息活动分析的研究框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活动,提升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申静  张璐  王若佳 《情报科学》2019,37(12):3-10
【目的/意义】以微博为代表社交媒体是智库利用新媒体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知识服务范围的重要渠道。 【方法/过程】以8家中国智库的新浪微博为例,采用Python爬虫工具共搜集到65209条智库微博数据,从微博活跃 度和社会关注度分析智库微博的基本特征;基于LDA模型,从主题类别、主题活跃度、主题传播力分析智库微博的 主题特征,并通过系统分析揭示中国智库微博内容的主题特点。【结果/结论】中国智库微博的内容原创性较强,但 对其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严重不足;微博的主题类别与智库的专业定位密切相关;“经济政策与创新 发展”是智库微博的核心主题;“一带一路与合作发展”是智库微博的热门议题;“会议资讯与成果发布”主题尚未得 到智库的广泛重视。新媒体时代,中国智库应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应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高社会 关注度,并通过树立智库专家的媒体形象和及时传播智库的知识成果,不断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公益机构微博的粉丝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公益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以公益机构微博的粉丝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影响的认同机制和内化机制出发,将社会资本理论纳入传统顾客忠诚度模型中,提出公益机构微博粉丝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是影响公益机构微博粉丝忠诚度的重要因素,而且满意度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推动微博公益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的逐渐发展,以微博为依托的各种营销得到各个行业的青睐,旅游业也加入微博营销的阵营,且迅速发展,微博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营销渠道。目前各省市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基本都开通了旅游官方微博。因此,分析微博的特征数据对官方微博的影响对开展微博营销的部门和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以微博平台的特征数据为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造微博的影响力模型,用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给政府部门进行旅游微博营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红  赵磊 《现代情报》2012,32(9):48-52,56
论文阐述了微博及其信息交流的相关概念,通过对用户属性和用户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3种信息交流网络结构模型,即圈子模型,嵌套模型和围观模型。同时对微博信息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微博信息传播机制角度提出了裂变模式和聚合模式,从信息内容分析角度提出了链状模式、环状模式和树状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微博的类型、功能及其应用,认为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布、资源推介、反馈互动、学习交流等,根据功能的不同,把图书馆微博分为官方微博、部门微博、馆员微博、图书馆微群等几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微博的具体应用,并针对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子溪  朱鹏 《情报科学》2017,35(8):94-100
【目的/意义】微博作为主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话题可信度评估以及从认知角度了解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 因素对判别信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现有的详尽可能性模型对信息可信度的研究,从微博 内容、微博作者、社交网络传播三个维度,对影响微博话题可信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微博内 容信源的可信度对内容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内容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专业 知识对作者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高校图书馆微博内容分析、关注对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资源建设、提高发布频率、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对同行的关注几个方面,对微博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琳  陈荔 《情报科学》2022,40(11):49-55
【目的/意义】为识别微博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规律从而使干预决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提出一种多 主体干预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模型。【方法/过程】该模型融入网络媒体和政府的多重干预,考虑了多个舆情话 题不平等竞争的特性,并可从交互传播的整体视角来分析干预措施的作用。【结果/结论】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 够较好地模拟微博平台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演化趋势;话题交互传播过程中,多主体干预下的舆情治理效 果更好;制定干预决策不能仅关注单一舆情话题,而应综合考虑多个舆情话题及其交互关系。【创新/局限】文章通 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多主体干预下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过程进行探究,为微博平台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 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相关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对微博海量信息采集分析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提出基于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行为的热点话题检测算法。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话题传播和演化过程中具有加速传播和引导等作用,本文从具有影响力的微博意见领袖采集微博信息,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微博话题,并利用Single-Pass聚类算法作为核心算法进行话题的抽取,有效地提高热点话题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现时微博谣言泛滥,对现实社会危害巨大。为了科学控制微博不实信息的传播,本研究根据微博网络谣言传播特点以及病毒传播模型,提出具有怀疑与反谣言机制的有向传播模型SIR-CO,并进一步提出谣言源影响力评估算法,实时监控微博谣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对微博谣言传播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内容信服度、节点影响度以及抑制时机是影响微博谣言传播与控制的重要因子;谣言源影响力与传播数、感染节点数以及等级影响度分布皆存在相关关系,最后趋于稳定状态。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建议控制微博谣言传播时,可运用目标免疫策略阻止谣言向外传播,并采取多点侧面慢性策略减低谣言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