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 丰富的健康信息源拓宽人们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但也给用户选择健康信息源提出要求。现有研究围绕用户和健康信息内容特征展开,较少考虑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梳理得到健康信息源、健康信息源选择主体、任务、外部环境构成的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首先设计健康信息素养测评问卷,识别低健康信息素养人群,接着通过访谈构建模型。最后设计问卷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 健康信息内容和健康信息源平台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源选择的两个主要维度。权威性、时效性、相关性、实用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几个影响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教育水平会显著影响低健康信息素养用户的健康信息源选择。  相似文献   

2.
信息源研究是信息资源发掘与获取工作的基础。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界定国防科技信息源的内涵,对该类信息源的特点展开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中心扩散"、"以点带面"、"层次转换"三种发掘与获取策略,以期推动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发掘与获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索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开源情报工作的影响与改变。[方法/过程]以ChatGPT的形成与AIGC技术演进为研究起点,分析ChatGPT现有技术特征与技术演进趋势,从开源情报全周期视角解析该现象级应用对开源情报工作的潜在影响。[结果/结论] ChatGPT对开源情报的信息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环节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现有技术缺陷使ChatGPT在开源情报全流程介入中仍面临数据可靠性、情报隐秘性、意识形态风险等问题与挑战。建议情报机构采取AIGC技术融合理论探索、AI生成式内容可靠性评估、智能技术体系建设等积极策略来应对本轮技术变革,更好实现开源情报价值。[局限]受限于AIGC技术领域专业化知识与ChatGPT应用下的开源情报实践不足,研究结论仅是ChatGPT对开源情报工作影响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大数据下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依赖性不断上升,但存在使用障碍。本研究旨在探究大数据下企业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使用行为,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经典信息源分类,针对现有研究不足,创新性地将大数据下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分为社会化媒体类、互联网公开类、互联网商务类。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类网络信息源的重要性增强,但传统信息源的作用不容忽视,质量是影响网络信息源使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互联网开源信息具有海量、多源异构等特点,如何从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情报利用一直是情报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文章提出一套开源的学术会议领域信息抽取框架,解决信息抽取语义理解和关联融合的问题,并将其应用于情报研究中,为解决情报分析的智能应用提供工具和方法。[方法/过程]采集网络上新闻报道的内容,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方法挖掘学术会议事件信息,提出面向特定领域的信息抽取框架,实现会议名称及其举办时间、地点、出席人、发言人信息的抽取,并进行实际的情报利用研究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相较于单一抽取实体的方法,抽取会议核心元素更具有情报关联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对开源热点事件发现和跟踪监测、目标人物轨迹动向分析等研究提供方法,为情报分析应用和情报研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12):92-95
基于成本与收益理论,整合信息源质量与信息源可获取性,引入个体差异变量——学习导向与吸收能力,提出一个统一模型,探讨在工作任务情境下信息源偏好的形成机制。360份问卷分析显示,信息源质量、信息源可获取性分别对信息源偏好有显著促进、抑制作用;学习导向与吸收能力对这两种作用的联合调节效应显著;吸收能力调节信息源质量、信息源可获取性与信息源偏好的关系有赖于学习导向;学习导向低、吸收能力高的员工,对信息源质量与信息源可获取性的态度发生转变,最小努力原则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全球地缘冲突风险下,搭建自主可控的国防科技情报智能感知系统,对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决策支撑作用重大。开展融合大语言模型的国防科技情报智能感知系统建设研究,能提高情报获取效率和智能分析能力。[方法/过程]该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分类更新,可以快速识别技术情报及专家情报;构建了庞大知识库和信息模型,融合大语言模型智能挖掘创新点和前沿技术。[结果/结论]该系统总体上实现了根据任务及时监测重要情报线索、深度挖掘支撑可信情报的证据及证据链、智能感知领域技术关键内容等功能,为国防科技情报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琳 《现代情报》2018,38(10):65
[目的/意义]产品情报的有效获取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竞争态势,并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产品情报及其知识需求呈现跨领域、跨行业、多主体的综合性及深度挖掘商业价值的迫切性。[方法/过程]构建细粒度的产品情报知识元模型,通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过程,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与关系集描述空间的扩展以及知识元属性关系网络的生成。[结果/结论]实例研究从业务和竞争力两个视角,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的融合与深加工,为产品情报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提供相对完备的知识基础。证明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方法对产品情报知识元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为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的有效探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CSSCI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SSFC)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多项数据作为数据源,从宏观层面对图书情报领域近十年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研究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从微观层面对对图书情报领域成果进行文本挖掘,发掘出近十年研究热点。[结果/结论]图书情报领域热点主题以“图书馆”“情报”为侧重点,呈交叠式融合、各热点之间互相交错关联的社交网络图。这从侧面也证明了图书情报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题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愈加剧烈,准确把握未来科技前沿是科技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科技前沿探测是科技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树的科技前沿探测方法,通过科技前沿知识树反映领域科技前沿的发展信息,探索解决科技前沿探测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冗余、探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以深度学习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树的科技前沿探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科技前沿探测过程的效率,改善科技前沿探测结果的质量,可以为面向特定领域的科技前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树娟 《情报杂志》2000,19(3):59-60
企业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需要系统的信息支持,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源作为信息获取目标,事关情报质量及情报的使用价值和效益问题。提出“闭环反馈信息收集系统”的概念,从信息收集者、信息分析者及情报使用者的角度,应用模糊评价法对信息源进行系统评价并以此淡反馈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信息源的科学控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情报对抗中认知塑造的基本原理,梳理总结情报对抗中认知塑造的实践运用策略与能力需求导向,以认知塑造的新视角拓宽情报理论研究的领域范畴。[研究方法]在认知战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认知塑造的全新概念,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深入研究情报对抗中认知塑造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理,进一步阐明其运作筹划的方法策略和能力需求。[研究结论]情报对抗中认知塑造的核心要义就是在对手情报机构或决策者认知观念中塑造形成错误知觉,诱使其对当前的情报态势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具体的实践方法包括饱和攻击、思维误导、心理干预和舆论操控等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在情报投送、舆论宣传、隐真示假、科学评估等领域对未来情报能力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突破迷雾,掌握科技前沿发展线索,是优化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并满足“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需求的关键所在。[方法/过程]文章对科技前沿的概念、线索发现范围及战略意义进行了解读;系统分析了科技前沿线索发现的情报工作关切及分析方法,提出科技前沿线索发现中情报方法构建的优化思路。[结果/结论]以全谱系思维为指导,构建谱系扫描方法体系,响应“全谱扫描、极致洞察、关联感知、刻画表达”的科技情报工作过程;在谱系扫描方法优化方面,应注重方法技术与情报工作流程中各环节的良性融合,基于任务场景考量把握具体扫描方法的选择与组合的适用性,还需借助专业学科知识与新时代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归纳总结美国典型智库研究科技问题的信息源类型及其特征,以期对我国开源信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美国典型智库的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案例,对其采用的信息源的信息类型、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引用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开源信息已经成为美智库研究中国问题的主要情报源,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公开信息的安全性,平衡信息开放与安全之间的矛盾;不同性质智库应发挥各自优势,优化我国情报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构建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的情报支持框架,以进一步发挥情报研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方法/过程]融合多源信息数据,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多种情报方法,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系统识别与解构,深入剖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布局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并制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策略。[结果/结论]集识别、解构、诊断、布局于一体,可有效提升情报分析效率,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通用方法流程。[局限]需要结合更多应用场景加以实践和改进,在提高语义挖掘精准度、全景可视化设计、布局现状动态诊断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在开放科学环境中和网络信息技术加持下,科技情报面临更高的泄密风险,我国科技情报安全的防失泄密治理变得尤为迫切。[方法/过程]选取新美国安全中心编制的《理解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巨头产业地图》两项目有关我国国内信息源的219条引文,通过引文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评估我国科技情报泄密风险,并识别泄密风险点,提出反情报思维下的反制措施和科技情报安全的保护策略。[结果/结论]一是国外智库在获取我国科技情报时注重情报源采集多样性,注重一手情报获取,运用众包方式;二是从情报泄密视角看,我国科技情报安全面临内外部的威胁;三是从拒止、发现和欺骗提出科技情报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时晨 《情报探索》2015,(1):132-135
介绍Web2.0环境下技术竞争情报(CTI)搜集工作的新特征,包括新的信息源及针对这些信息源所采取的情报搜集策略。分析Web2.0环境下的多种新的CTI信息源(如微博、SNS、Wiki等)及其各自的特点,提出新环境下的3种情报搜集策略,即人际情报网络、RSS聚合和以标签为基础面向主题的搜集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是高效完成国防科技战略研究任务、提升国防科技战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从动态研究类、专题分析类、综合研判类等方面,详细分析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任务体系,细化提出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情报获取能力、情报挖掘能力和情报融合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方法(QFD),构建任务驱动的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结论]提出任务驱动的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评价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任务与能力的映射关系,为提升基于任务的国防科技战略情报研究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动态情报研究在“耳目、尖兵、参谋”情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构当前动态情报研究模式,深度挖掘动态情报产品汇集的价值,发现潜在科技情报产品中的新现象或新认知,能够更有力地支撑科技创新和管理决策。[方法/过程]文章在对动态情报研究业务现状与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流程、方法与产品相结合角度审视和重构现有的动态情报研究模式,提出数据驱动的情报跟踪流程、人机融合研判的情报分析方法和深度循环的动态情报产品体系3个具体构成,并以某机构国际防务快讯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实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利用文章设计的情报跟踪流程与分析方法进行的动态情报主题抽取、不同主题的语义标注和挖掘分析,可以从原始汇聚的快讯产品中提取并刻画形成某主题技术的知识元组成、某先进技术群发展的产品谱系、某国家技术研发的需求演进等二次情报产品,同时发现其中隐含的有价值异常点,获得新的启发与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疫苗产业的国际竞争已跃升为大国之间的正面对抗领域。国家安全视阈的疫苗产业竞争情报研究,使竞争情报的服务对象提升到了国家安全高度,具有典型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研究方法]该文首先分析了疫苗产业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路径;进而从情报理论探析和情报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入手,基于国家安全视阈阐述了对疫苗产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思考。[研究结论]疫苗产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各相关主体应着眼国家安全大局,综合关注产业链内外部条件,明确情报规划目标,高效获取和分析相关信息,提升相关情报产品与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