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上海市高校专利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7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7所高校与企业以及其它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可视化网络,并且重点研究专利合作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和合作模式。研究表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处于专利合作网络重要位置,4所高校应该互相合作,以提升专利质量的方式推动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ICT领域产学研联合申请的SIPO授权专利为样本,按照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组织类型区分产学研合作模式,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比较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演进路径;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产学研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及其时空演化,进而对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及效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CT产业的创新主体已由大学转变为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经历了由以大学、研究所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到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的转变。产学研合作网络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整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集聚程度较低,但网络连接效率较高。说明我国ICT产业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大学、研究所、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知识转移效率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已形成,这为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开展更加广泛、紧密、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国家体系中重要的创新模式,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08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ICT)的专利数据,以三年时间窗构建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为节点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并计算有关网络结构特征指标;提取生成涉及2603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缺口,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专利合作创新理论,从微观视角研究ICT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伙伴的专利合作网络构建与治理问题。首先归纳了模块化推动技术创新的机理,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模型。其次,选择我国ICT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华为作为案例,揭示了该企业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模块化的前因与动机,追踪了其在2006—2016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技术分布及演化轨迹,并对华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合作伙伴的发明专利合作网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网络在模块化下的专利合作行为以及案例企业的相关治理实践,最后给出了结论和若干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专业化建设,基于该区域内2004-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其医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并以6年为时间窗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医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21年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合作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合作密度较高的网络,并在不同时期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趋势,网络规模与合作频次不断增加,子网络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江苏和浙江发挥排头兵作用,其中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校和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院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和研究所占据网络的核心地位并逐渐形成多中心合作子网络,而医药大企业并未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从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激发核心节点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主导地位和提高医疗机构参与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分析产学研合作演化特征对制定合作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合作时间、合作地域、合作机构、合作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高速稳定发展期;中...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11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了“211”高校与企业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重点探讨了校企合作的技术领域和地理距离。以东南大学为例分析了1985-2011年期间4个不同阶段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专利合作模式主要以亲缘型合作为主、以地缘型合作和业缘型合作为辅,将来会形成“一体两翼”的专利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在专利运营方面,存在着专利有效实施率低、实施绩效不足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可知,制约我国高校专利高质量运营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利运营团队的专业性不强,专利运营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足,以及专利运转模式不顺畅等因素。有鉴于此,在合理借鉴美国、日本专利运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应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路径,进一步强化专利运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高校在专利运营激励和保障机制上的自主权和利益分配权,不断深化高校、企业在专利运营模式上的合作与协同。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为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夯实产学研合作平台基础,把握内江市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开展市校合作的机遇,县科技局于近日深入威玻集团、百胜药业、莱宁科技等24家科技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深入交流,宣传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了解企业科技创新、科技项目实施、专利申报、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政府资助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效果,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政府资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天阳  成丽红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98-1505
企业不仅嵌入于物理意义的地理单元,更嵌入于社会意义的企业社群,社群成为企业的异质性资源,跨界协作成为企业研发的新常态。现有研究仅选取了特定行业合作研发的数据,无法展现我国协同创新的全局特征。基于此,通过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利用联合申请专利的大样本数据构建了1999-2007年中国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1)中国专利申请和协同创新的数量整体上逐年增加,而且增速不断加快。(2)中国协同创新最密集的地区分别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协同创新网络逐渐由“几支独秀”向“遍地开花”的格局转变。③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主要为大型集团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和分公司、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垄断资源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它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主体在享有独占收益的同时为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影响着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的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多赢离不开对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考虑.分别按照收益的独占性共享性、风险的可控性及可防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有代表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管理风险实现更多收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促进形成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型协同创新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剖析了国内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专利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结果/结论]在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案例,对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出了建议,最终形成了面向高校内部、面向协同创新产业链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层螺旋上升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现实考虑,低碳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重要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低碳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维邻近性及演化,然后以低碳汽车技术为例,基于联合申请专利,利用数据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构建1992-2011年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考察网络中多维邻近性存在与否,演化过程如何。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及其合作创新网络与多维邻近性协同演化;低碳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演化涉及不同国家地区与行动者网络位置与能力的演变;低碳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演化需注意避免过度邻近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6.
张亚峰  李成龙  肖利 《科研管理》2021,42(5):133-142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是国 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瑞典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基于 1988年至2017 年瑞典、中国申请及合作申请的 PCT 专利和 EPO 专利,对专利申请及合作趋势 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与瑞典在专利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及在专利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瑞典科技与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尤其是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探讨与关键性小国的合作对我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 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兰芬  姜军 《科研管理》2006,41(2):142-151
本文以2002-2016年间的学术文献和专利两种数据源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论文作者所属机构与专利权人、作者与发明人、学科与技术领域等多维视角,对全球云计算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创新合作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云计算论文作者及所属机构间的合作更普遍;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呈现分散的小网络特点,专利发明人合作关系更密切且群体性更强;云计算的基础学科是计算机理论与方法、电气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而核心技术是数字计算机和电话与数据传输系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对接和融合,利用合作网络分析发掘重要的创新竞合对象,精准定位领军人才和创新群体,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等促进中国云计算协同创新与产教融合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基于专利数据的统计,分析广东企业和高校近年来在专利授权、有效专利及技术领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挖掘和探讨区域范围内这两个主要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并就进一步增强省内高校的创新优势以适应地区技术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推进省内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产学合作提升专利质量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萧萧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61-1470
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合作之间的关系一直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尝试基于专利引文结构视角,以专利质量为切入点,运用中国2006-2010年在PATSTAT上的专利数据,考察高校、企业、产学合作对专利质量的影响。并根据专利前向引用和后向引用中位数,将专利质量分为技术独特者、技术先驱者、技术模仿者和技术促进者四种类型。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高校独立研发对专利质量的提升无显著的正向影响,更趋向于技术先驱者;大企业独立研发对专利质量的提升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更趋向于技术独特者及技术促成者;产学合作对专利质量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对有效实施专利分类管理及识别潜在产学合作伙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