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文将网络关系区分为工具型与私密型,将人际信任区分为认知型与情感型,将知识共享区分为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基于179份来自江苏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关系、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具型关系对认知型信任、私密型关系对情感型信任的影响程度更高;认知型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显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情感型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隐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私密型关系对两类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认知和情感信任对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和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促进知识共享是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326份知识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认知和情感信任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情感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认知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钟琦  李骁 《现代情报》2016,36(8):143-150
团队知识共享对提升团队的效率至关重要,如何促进团队知识共享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对高校研究生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及对比研究,并进一步对情感信任这一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通过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上知识共享行为与线下知识共享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线下方式相比,线上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情感信任会同时对线上与线下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相比较而言对线下的共享行为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个体知识共享的动因角度出发,来探索个体因素中知识共享态度、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和自我效能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针对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所得271份样本数据,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验证了知识共享由提供知识和获取知识两个因子组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态度、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和自我效能都能较好地预测知识共享行为.同时发现,态度和自我效能部分地通过信任,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博  刘佳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56-1163
 本文从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所处的网络位置与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出发,通过对9个科研团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个人在“学习咨询网络”的结构位置中心性受到个人在正式组织结构中的职务、科研工作协作网络中心性、科研任务相依性的正向影响,以及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而个人在“友谊关系网络”的结构位置中心性,则仅受到科研网络的正向影响,以及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受到职务、科研协作网络、学习咨询网络、友谊关系网络等变量的正向影响,而受到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个体知识共享的动因角度出发,探索个体因素中自我效能和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了研究中开发的知识共享量表,由提供知识和获取知识两个因子组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和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是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探讨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网络、信任、规范、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以178个样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网络、信任和规范对知识创造有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信任与知识创造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为组织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提升知识创造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8,(6):74-77
结合社会网络和技术创新理论,跨层次分析了网络联结强度与企业间信任的内在联系,揭示企业间信任与技术创新模式对合作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基于陕西、江苏、广东等全国多地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372份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经济型信任,强联结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型信任;情感型信任与渐进式创新交互正向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经济型信任与突变式创新交互正向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成员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水平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的注册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所得的292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所提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区成员情感信任和自我效能有利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姜道奎 《软科学》2017,(2):66-70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变革型领导、信任倾向、团队知识共享绩效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样本包括791份有效问卷以及所对应的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通过信任倾向作为中介变量对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信任倾向在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知识共享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信任倾向和团队知识共享绩效的不同维度产生影响作用的路径是不同的,任务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共享意愿、共享行为、共享绩效有显著影响,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信任倾向、员工满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投票机制有利于信息消费者筛选高质量回答。本文以用户原创回答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知识分享用户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信息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知乎社区71 495条回答,结合文本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从回答特征、回答质量和回答者特征3个方面探讨知识分享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回答特征(及时性、图片或引用)、回答质量(答案中心度、情感支持)、回答者特征(社会网络中心度、可信度)均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正向影响。回答的语言多样性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负向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进行客观分析,有利于促进回答者贡献高质量回答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文把团队知识异质性分为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研究了其通过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通过团队互动最终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团队伪隐性知识的异质性对于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团队协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最终促进了团队创新绩效;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阻碍了知识共享,引发了团队人际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团队创新。调节变量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团队信任能够显著调节团队沟通、知识共享、人际冲突、工作冲突、团队协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微信群作为新型的社会关系组织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微信群交流思想,传递知识。研究不同场景微信群内部的知识共享差异,可以解决微信群知识共享低效的问题,为多元化的知识治理提供支撑。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微信群内部显性、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差异,并借助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工作场景下,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个体中心性、互动关系强度、认同、互惠和信任;影响显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个体中心性、认同、互惠、信任和共同语言。学习场景下,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个体中心性、认同、互惠和信任;影响显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个体中心性、互动关系强度、互惠、信任和共同语言。生活场景下,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互动关系强度、认同、信任和共同语言;影响显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信任和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组织内知识共享为研究对象,借鉴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将组织内知识共享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贡献行为,提出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将阻碍知识共享而个人功效感能够促进知识共享,进而提出团队工作以及信任度将通过对个人利益和个人功效感的作用影响知识共享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Knowledge sharing can be viewed as a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new ideas and develop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rough socialization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knowledge workers. Moreover, numerous scholars have proposed that interpersonal trust is an important facilitator of knowledge sharing.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research model examining how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nfluences the intention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sharing through organizational perceptions of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perceived relative advantage and compati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Data from a survey of senior executives in Taiwan were used to test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measurement model, and the structural model also was analyzed to test the associations hypothesized in the research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rganizational perceptions of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perceived relative advantage and compati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which in tur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organizational intention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sharing.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皮圣雷  丁铭铭 《科研管理》2020,41(6):210-218
在线的C2C分享平台是目前分享经济的重要方向之一。一些C2C知识分享平台中采用对成员的评价机制作为鼓励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评价机制与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却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内一个咨询行业专业QQ群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实证探讨了系统评价和群内成员互评两种评价机制在成员的知识分享行为与个体知识网络中心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根据系统评价和成员互评两种评价机制作用的异同将知识分享平台划分为应用型、创新型和合作型知识分享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创新企业知识共享穿透切入,基于社会网络理论(SNA)分析视角,重点剖析社会网络"结构洞"对创意知识共享的"倒U型"影响。通过构建数量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旨在建立黏度适宜的"社会网络桥",撬动"结构洞"与创新能力的倒U型曲线,强化创新企业社会网络内各个行为利基体间的沟通与信任,增强彼此间的联系强度与网络中心强度,提高创意企业的创新知识共享水平,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组织间知识共享关系现状,提出互惠型知识共享关系的概念及内涵,从项目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互惠型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模型,通过整体网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指标对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组织间知识共享关系未真正引起管理者重视,网络密度较低,凝聚力不强,基于互惠互利为目的知识共享关系合作不明显;建设单位、政府部门和总承包商处于网络核心位置,是组织间互惠型知识共享关系的协调人和拥护者;组织间存在以核心利益相关方为中心的小团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