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兴媒体具有多种信息形态和时效优势,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纷繁的碎片化信息也容易使受众感到焦虑和阅读疲劳.而传统的纸媒阅读能使人静心思考.媒体融合下的报纸副刊,在做优质内容的同时,注重版面的创意设计与插图的运用,提升报纸的品位.  相似文献   

2.
组合式报道让版面形式服务于内容、让内容价值更加凸显、让版面更加引人注目是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组合式报道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报道当中,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的报道中.因而,对组合报道的探讨和研究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稿件组合成版面,是报纸编辑过程的一道重要程序。运用不同元素编排出图文并茂的版面,既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也是新闻产品的质量所在。而一张报纸或一块版面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的技术含量和编辑的编排手段。  相似文献   

4.
做经济版面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虽然编辑也努力去做活版面以吸引读者。但是比起那些花花绿绿的体育及社会新闻.财经版面仍旧不太招人喜欢。相对而言,如果用服装来做比喻.财经版面就是规规矩矩的职业装,而那些文体类版面,就是紧跟潮流的时尚装、休闲装,活泼、人眼。  相似文献   

5.
版面创作也称版面设计,是对版面进行的创造性编排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一方面体现出编辑的创意与思想,一方面力求版面赏心悦目,吸引读者,以最美的形式最恰切地表现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版面是报纸的表现形式,是报纸个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讲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提出一个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命题——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各种审美客体,也创造了审美主体。马克思通过把人和动物对比,从而发现,人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美的规律”,自觉地、全面地进行各种社会生产劳动,创造各种美的事物形态,以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报纸版面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据报纸版面自身的“内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创造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物质形态,一种精神产品,因此,也必然与美学有关,也应该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规律。 报纸版面具有审美特征,是由报纸版面内容和形式的特性和特色决定的。 报纸版面是对不同内容的各类稿件编排布局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平面媒体广告竞争的日益加剧,除了服务质量、策划组织外,落实到版面上,广告的设计制作,视觉的感官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客户的关注。一个好的创意设计,能给读者带来愉悦的享受,能让客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平平淡淡、没有新意的广告,在咨询发达的今天,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起不到良好的回馈结果。近年来,全国各地市党报都逐渐认识到了设计制作在广告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也都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版面语言是版面形式根据一定的编辑思想,通过编排手段在版面空间的不同组合布局,运用相对的强势和弱势,优势和劣势规律,对版面上的各种新闻进行总评价的一种发言形式。构成版面语言的元素有布局、文字、标题、图片、线条、底纹、色彩、刊头、报花等。善于运用版面语言,能够起到新闻稿件本身所没有的特殊效果。本文就地市报纸时事报道版面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要求作一粗浅的论述。布局结构要有和谐匀称美版面空间的切割划分变化无穷。有变化才有生气,才能避免布局结构的呆板、老面孔。这也要求版面容纳的稿件多,信息密集,便于变化。如果版面上只有两三篇长稿,就很难有什么变化和美感。当然,一个有变化的版面并不等于就是美的版面。稿件的随意排列,结构杂乱无章,虽有变化也丝毫谈不上美。只有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在地方党报上迎来“黄金时代”还是近几年的事。然而,当大量社会新闻昂首阔步走上版面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即囿于传统的新闻操作办法,社会新闻的价值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得到表现,或者以处理经济新闻的方法,“软”新闻“硬”做,埋没了新闻事实的社会性;或者单纯追求“卖点”。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往往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新闻价值不大,受关注程度不高。其实,社区新闻不仅可以与社会新闻一样引起轰动效应,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温润广大读者的幸福生活。一、驻扎社区办公,挖掘新闻素材为社区版面写稿,如果仅靠通讯员来稿办社区版面,那么不是把社区版面办成晚报中的"日报",就是办成了"老头老太太版"。在各个社区"芝麻绿豆"的十分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版面编辑,我们要思考的就是通过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版面内容新和形式美的统一,让读者的"眼球"多在我们的版面上停留。在整合新闻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精于选稿,在版面上把新近发生的、影响社会并和广大读者息息相关的新闻凸显出来,体现"内容为王"。同时也力求把版面做得鲜活、生动、形象,具有美感。  相似文献   

12.
晚报版面的经营特点——新·杂·广任何一个版面,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综合体。晚报版面的潜力在哪里?我们首先从两个比较分析来看它内容上的经营特点。(一) 晚报区别于日报——让日报截稿后至晚报截稿前的新闻成为版面重点。晚报、日报都是传播新闻的报纸。在日报也出现大量社会新闻的情况下,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3.
黄艳 《新闻窗》2006,(2):34-34
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版面的编排设计。有特色的报纸版面设计。即使不看内容。仅看版面就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报纸版面设计构成了报纸独特的“造型”,以其个性化、差别化、思想性和艺术性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产生认同感。但是报纸编辑也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版面效果而陷入版面设计误区。版面设计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没有章法。就会设计出“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价值不相符,比如大量使用新闻价值不高的巨幅照片。或者对一些内容并非重要的稿件大做标题。还有就是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来装饰版面。这些做法不仅造成版面资源的浪费。而且读者从中并不会得到多少裨益。  相似文献   

14.
现时代,在报纸数量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报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文字要耐读,版面也要漂亮。1994年,《新闻出版报》社在太原召开版面研讨会,将报纸版面称为除文字、图片之外的“第三种语言”,即版面语言。这种定义是科学的,也是符合报纸实际情况的。版面是报纸的感性外观,是稿件内容的能动反映。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版面设计一方面要体现出编辑的创意与思想,另一方面要力求使版面赏心悦目,吸引读者,以最美的形式最恰切地表现出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让报纸的“第三种语言”更美呢?  相似文献   

15.
媒体之间激烈竞争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迫使各个媒体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寻求突破,以便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时下显现于一些媒体上的话题性版面或栏目,就是这种突破的形式之一。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甚至直接影响着各个媒体的传统观念以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这些潜于意识、张扬于媒体界面、时而凸现的或大或小的变化,恰恰是媒体新闻报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点。话题性版面或栏目在受到读者和观众欢迎的同时,也引起了媒体业内人士及传媒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所以,探讨党报的话题性版面或栏目也有其特殊的价值。话题性版面或栏目…  相似文献   

16.
中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报纸《新华日报》以精心的广告经营表达了党报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它在广告人员安排、价目制定、版面设置、理念提升和创意设计等方面显示出独有的广告特色,增强了报纸的经济势力,拓展了报纸的服务功能,为党报刊登广告提供了良好的模本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有位老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我写出的稿件交往编辑部后,我知道能发表在报纸版面中的哪一个位置,是头条,还是报眼,或是右下角。这自然与其长期的采写实践经验分不开,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记者对所写的消息、通讯的新闻价值有着准确的判断力,有着较强的版面意识。而现在一些记者版面意识淡薄,写出稿件给编辑部一交了事,认为组版是编辑的事情。这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记者根据新闻价值标准来选择报道对象,来判断新闻事实的取舍。而编辑部则是根据记者采写出的稿件进行编排、选择,并通过对稿件在版面上的安排,体现出编辑部对稿件所含的新闻价值的再度判断。用版面语言,诸如稿件的位置安排及标题字号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谢静 《新闻大学》2000,(3):44-47
什么是好版面? 好看?好读?好卖? 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出发点不同,回答也就不一样。不过,既然是针对同一事物,即使不能“共享”,只为“沟通”,也必须首先澄清:版面是干什么用的? 一曰导向性。即通过版面编排,体现编者的意图和价值取向,并指导读者循序阅读。 二曰艺术性。即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如文字与空白的对比、色彩的变化等,给一种新奇感和愉悦感,使人在阅读过程中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产生阅读欲望,增加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可视性表现在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展示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版面亮起来、活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高雅的版面构图艺术,正是鲜明个性的艺术感染力在版面上的集中体现,也是报纸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完美结合呢?  相似文献   

20.
罗华山 《新闻窗》2013,(3):32-33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特有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而受到读者关注;政法新闻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和民众情绪。许多新闻记者都十分乐意到出新闻的政法战线采写新闻,因为这个领域的稿件读者众多,也容易出名,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带来方方面面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政法新闻的"度",便显得十分重要。总的来说,新闻价值是报道选题的标准。判断政法新闻的价值高低,不仅要看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显著性、鲜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还要看新闻事实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