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3.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自主体验,感悟时间"秒"1.自主构建新知目标。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1秒有多长。生:我想知道1秒在钟面上是怎么显示的。生:我想知道分与秒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生齐说: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有——(生齐说:奇松、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教学片断:师:于老师写课题时少了一个标点符号,知道是什么吗?生:(齐)双引号。师:(在课题上补写引号)这里的"番茄太阳"加上双引号表示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一、妙解文题,激发兴趣师:课题中"跨越"是什么意思?生:跨过去。师:你能做个跨越的动作吗?(生离开座位跑跳步跨了一大步)师:(微笑着)你很了不起,不但知道意思,还能做出动作。谁知道"海峡"指哪个海峡?生:台湾海峡。师:为什么说是"生命桥"呢?生:可能和生命有关。师:用木头做的桥叫(木桥);用石头、水泥和钢筋筑的桥叫(石桥);树搭在河上供人们通过的桥叫(独木桥)。  相似文献   

8.
【片段】课件出示问题:1.出示课题:包公审驴。2.质疑:看到课题,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生:我想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师:你是想知道"包公为什么要审案",还是想知道"他为什么审驴而不审人"?(师边说边给"审"字和"驴"字做记号。)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回顾师:有关比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生1:我知道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生2:我会化简比,还会求比值。(通过投影出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师:看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5~51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想知道有哪些体积单位。生:想知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想知道什么是体积。生:想知道体积与前面学习的面积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巧妙导入,初读感知 (板书课题,生高声读) 师:看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个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 生:这种"课本"指的是什么? 生:为什么"课本"前要加上"绿色的"三个字? 生:怎样才能"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生:"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能像打开语文课本一样,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到精彩的内容,获得美好的享受吗?  相似文献   

13.
水乡小桥多     
大家都说江南好,生在江南,也一直没有深究江南究竟什么好,只知道唐人说"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宋人说"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曾经有幸看到一位被骗来常州搞传销的西部打工仔骗同学也来常州搞传销的信,  相似文献   

14.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百花园中的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师: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就是启示、教导。师: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题目告诉我们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生: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相似文献   

15.
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 :从课题看 ,你能知道些什么呢?生 :这是一篇游记 ,我从“记”字看出来的。生 :我知道双龙洞在金华 ,属于浙江省。师 :看了课题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为什么叫“双龙” ,那里真有龙吗?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多大。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哪些地方值得游览。师 :看来 ,同学们的兴致一点儿也不亚于作者叶圣陶爷爷。这节课 ,我们就陪叶老一起游洞 ,大家愿意吗?生(齐) :愿意。师 :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 ,看看作者从哪儿出发?经过哪儿 ,…  相似文献   

16.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先读一下.(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先读一下.(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一、与课题对话,进行阅读预测,产生阅读期待师:请同学们读课题,然后指出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生:从"天游峰"这个词语中,我知道天游峰一定是很高的,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是在天上游览,但天游峰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儿的呢?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了解性地引入,动态性地感知 师:(板书"倍")对于这个字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倍"就是倍数. 生:我知道有几倍.  相似文献   

20.
方西河一隔影探花,花香初嗅 师:同学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句? (生自由发言) 师:真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朵开在心田上的花,这就是——百合.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 生:这百合花为什么开在心田上? 生: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生:心田上怎么能开花呢? 二品读花语,言为心声 师:要了解一株花,就要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仔细观察其一言一行.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百合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