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课程是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的核心课程。针对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和网站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案,保证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内涵出发,介绍该课程在水工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探讨该课程在教学中的改革模式,得到该课程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幼儿文学课程建设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尚为空白的大学幼儿学课程建设进行研讨。章主要分析了该学科的课程特点与课程编制等内容,认为大学幼儿学课有其不同于一般学课的自身特点,即有明确的情感体验性,独特的学科整合性、急迫的领域研究性,因此,在课程编制上,应该切合这些特点,用整合化的课程理论作为本学科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明确学科目标,安排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形式与评估方法等,上述研讨之意义在于为以后的课程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BTEC是英国权威职业资招考试和颁证机构之一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he Businessmd Technology Education、Council)的简称。该机构成立于1986年,它由商业教育委员会(BEC)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EC两大职业资格评估机构合并而成.其主要任务是课程开发,教学大纲编写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BTEC课程就是对该组织开发并操作运行的课程的简称。后来,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TEC)和伦敦大学考试与评估委员会(ULEAC)合并,成立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Edexcel Foundation)。目前.BTEC课程由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操作运行。该课程属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BTEC课程模式是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和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数学分析课程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分析》课程在保持基础性教学目标的同时,克服过分追求知识内容形式化、综合化的倾向,减少繁琐计算与论证的教学要求,发掘该课程在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中学社会课程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综合课程,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中学社会课程的改革,又是综合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了解各国该课程的改革历史经验,是我们进行综合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令下达之后,关于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是很难很好地实施教育活动的。所以我们从课程哲学、课程实践、课程本质、课程主题、课程形态五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观。事实上,它也是决定课程目标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下面我们从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一、课程哲学: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选择课程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反映的就是对课程价值的两种思想。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  相似文献   

8.
传统学科式英语教学的弊端是知识和语言的学习分离,教学模式与学生身心特点脱节,学科教学式英语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相背离;隐性课程的开发是意义重大的挑战性问题。浸入式教学模式中的隐性课程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持久性等潜在特点,在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要增强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的反省意识。要基于对儿童充分的理解,提升对该课程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前,河南省师专体育教育专业由两年制赂三年制转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尚没有该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致使该专业的课程开设以及时间安排上,各学校之间存在很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级年的潜心实践与研究,结合实际需要,依照教育部体工艺字[1998]481号试行方案,将课程划分为五类: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突出强调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注重技能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突出地方特色,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改革又受诸多因素影响,课程与知识之间,课程与学生之间,课程与教师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除此之外,课程还有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要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影响。要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组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结合我省实际,从课程内部看,我认为,重点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课程综合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思想和原则,课程综合化已是世界各国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从分析课程综合化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论背景入手,对课程综合化与缩课程、缩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借以纠正某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课程教学行动研究探讨,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反思近年来的教学行动,探讨出该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企业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映射成课程体系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可能导致课程开发失控,课程质量差。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模型,然后探讨了过程模型的关键活动和开发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在实践中应用该模型为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提高了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英 《宁夏教育》2007,(3):78-78
杨明全在《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中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它的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课程领导具有普遍性。郑先俐、靳玉乐在《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中认为:课程领导注重课程权力共享,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它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等与课程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都看作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使他们能广泛分享课程领导的权力与职责,扩大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河南省师专体育教育专业由两年制向三年制转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尚没有该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致使该专业的课程开设以及时间安排上,各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潜心实践与研究,结合实际需要,依照教育部体卫艺字[1998]481号试行方案,将课程划分为五类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突出强调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注重技能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突出地方特色,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20世纪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学科课程可以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实践的日益发展,课程理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其中学科课程理论可以说发展得最为完善,其他课程理论都是在与学科课程理论的对抗中衍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有的课程理论或思潮至今也只能说是初见雏形。在我们热烈拥抱新世纪的曙光之时回顾与展望学科课程理论的发展与流变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对新世纪课程理论的发展,还是对新世纪课程实践的变革,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该课程的任务、内容及目标,分析了该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革的设想,如改革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等,最后,总结了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澜 《幼儿教育》2003,(4):18-19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多年来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借鉴、融合世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课程模式,开展了发展课程的研究。该课程的实质是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阅读下面这组章,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孩子也从中获得了生动、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观念获得理念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搭起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框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标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根基,创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该课程体系践行了课程育人、课堂育德的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