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近几年大陆小说在台湾的市场逐渐扩大,成了消费者在本土小说及翻译小说外的新选择,其中又以台湾缺少的盗墓、考古题材的小说最受欢迎,新颖独特的题材成了台湾出版社引进的重点,未来台湾也希望多与大陆出版社交流。普天出版社主编陈奕君表示,普天近3年引进的大陆原创小说相当多,最早  相似文献   

2.
台湾报纸报道,申请出版大陆出版品的办法公布前,台湾的出版商为了取得光机,纷纷接洽香港的中介公司,极望取得大陆方面的授权。香港一位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已经取得大陆三家官方出版社香港分公司总管理处的同意,授权由他和台湾的出版社签约,另外还有两家出版社也同意授权。由于台湾出版社都有意愿,他表示目前已经和两三家颇有名气的出版社取得协议。至于出版的书籍种类,由于台湾出版商都属意于小说、散文、美学、辞典以及风土人情记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多家出版社陆续与大陆出版社合作,但在合作方式上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以出版社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合作两种,而大多数的出版社都采取自行接洽。联合文学目前考虑以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各半的方式往大陆发展而皇冠出版公司、联经出版公司及远流出版公司都采用自行接洽的合作方式台湾角川则授权"台湾华文轻小说暨插画大赏"的得奖作品给广州天闻角川公司,以简体版出版。  相似文献   

4.
台湾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据台湾“新闻局”的有关资料,1993年台湾又有425家新出版社登记,这样,台湾出版社总数已逾4000家。而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大陆出版社目前也已达540余家。在海峡两岸的出版机构中,有些名称相似相近或完全相同,这在出版交流日益频繁,版权贸易日趋活络的新形势下,容易造成混淆和麻烦,值得引起注意。现将台湾与大陆名称完全相同的出版社列出如下:  相似文献   

5.
1975年,隐地(本名柯青华)创办了尔雅出版社,开始了文学出版生涯。三十八年过去,尔雅没有改变,依然坚持着纯文学的道路。在台湾乃至大陆出版界,尔雅出版社,几乎是个传奇。创办之初,尔雅编选的《年度小说选》一炮走红,接着陆续出版年度散文选、年度诗选、年度文学批评选等,至今仍按年度推出新的选本,品种数量达七八百种,堪称台湾文学界的集精  相似文献   

6.
侯明 《现代出版》2004,(1):62-64
早在2000年,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第一次举办两岸大学出版交流活动,邀请大陆名的大学出版社负责人到台湾,介绍大陆大学出版社之宗旨以及运作模式,引起了台湾大学校院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1975年,隐地(本名柯青华)创办了尔雅出版社,开始了文学出版生涯.三十八年过去,尔雅没有改变,依然坚持着纯文学的道路.在台湾乃至大陆出版界,尔雅出版社,几乎是个传奇.创办之初,尔雅编选的《年度小说选》一炮走红,接着陆续出版年度散文选、年度诗选、年度文学批评选等,至今仍按年度推出新的选本,品种数量达七八百种,堪称台湾文学界的集精华之大成.  相似文献   

8.
两岸出版合作议题一直是华文出版关注的焦点,1988年开始两岸进行接触,严格来说,起初的几年里两岸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只是一些互访与版权贸易.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少数的几家出版社藉由与大陆出版社版权贸易,进而进行试探性的合作,所谓试探性合作就是由台湾出版社派人到大陆,以一人领着几位大陆编辑挂着涉外编辑室的名义做起了出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陆出版社的角度出发,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大陆出版社电子书的版权情况以及它们对台湾进行电子书授权的意愿和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从主观意愿出发,大陆出版社愿意在数字版权领域与台湾合作,但他们同时也担心因为电子阅读市场的不成熟,市场的回报率不能得到保证,版权可能会有流失的风险。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对未来两岸数字版权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起尔雅出版社,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者都不会感到陌生,研究理论与批评的不会不知道它出版的《龙应台评小说》,也不会不注意到它出版的年度文学批评选;研究小说的不可能没看过它的年度短篇小说选及现代小说选,近代小说选和十余种的《尔雅极短篇》;研究诗歌的也都欣赏它出版的年度诗  相似文献   

11.
徐尘 《出版参考》2006,(6S):29-30
台湾简体版图书在大陆公开销售,简体版图书需求日渐增长,商家更是推陈出新提供各种交流机会。日前,台中市文化局、联经出版公司与上海书店联合举办了鉴古薪传——大陆古籍出版社联合书展,共计约3000种、6000余册的图书参展。这也是台湾业界首次结合大陆22个专门出版文物典藏、书画鉴赏、考古、文史、古籍、线装书的出版社,为台湾读者提供的大型古籍书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13.
台湾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五人以下的小公司,虽然类似大陆的文化公司,但运作模式还是同大陆有所差别,笔者这里要特别谈谈台湾的"B级书出版社".首先要声明的是,B级书出版社不等于B级出版社,有一些B级书出版社,非但业绩不B级,还是A+级,反而是某些A级书出版社的业绩,还可能比不上B级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日前,大陆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台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南昌举行了结为兄弟出版社的签约仪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和台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翁天培分别在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15.
从1987年以后,台湾许多同胞回大陆探亲访问,于是我们与台湾出版界的朋友经常在北京见面,但大陆出版界极少有人访问台湾,因此我们这次在海峡彼岸相见,真是太难得了。我们大陆出版界代表团一行12人,从5月5日到15日,在为期10天的访问中,接触了台湾一些有影响的与大陆出版界合作较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现代传媒热炒下的《新宋》200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刊出《两岸同时推出历史幻想小说〈新宋〉》一文,声称:作者阿越的网络连载小说《新宋》,已引起多方关注——金秋十月,大陆《科幻世界》杂志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将推出中文简体版;台湾鲜鲜文化出版社也要以繁  相似文献   

17.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0,(16):36-36
台湾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五人以下的小公司,虽然类似大陆的文化公司,但运作模式还是同大陆有所差别,笔者这里要特别谈谈台湾的“B级书出版社”。首先要声明的是,B级书出版社不等于B级出版社,有一些B级书出版社,非但业绩不B级,还是A+级,反而是某些A级书出版社的业绩,还可能比不上B级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台湾多家出版社陆续与大陆出版社合作,但在合作方式上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以出版社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合作两种,而大多数的出版社都采取自行接洽. 联合文学目前考虑以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各半的方式往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7月8日台湾开放大陆图书进口销售以来,大陆出版品在台湾市场占有率明显增长。为加强两岸图书交流,由两岸图书发行协会主办,农学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大陆图书展售会”于7月31日至8月4日在台湾举行。这次大陆图书展售会共有102家大陆出版社的2500种约7000册图书参展  相似文献   

20.
相对大陆而言,台湾的出版社都属于小型出版社,虽然如此,它们还是可以区分出大小,总的来说,台湾的出版社从过去的家庭手工业为主,转变成今天的大集团与小个体户两极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