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3.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4.
江西抚州市集邮协会编辑的《抚州集邮志》日前出版。该书为16开本,316页,21万字,插图1000余幅;分为邮事篇、邮品篇、邮戳篇、邮刊篇、邮谊篇、邮文篇、邮人篇、大事记、附录等共十大章。全书采用“略古详今”、“一纵一横一突出一中心”的编纂方法,对抚州集邮  相似文献   

5.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邮史》在介绍东北、华东及其他沦陷区的集邮活动时,说“1944年,日本人四川高岭等在大连发起成立日华邮票研究会,出版发行会刊《邮趣》,双月刊,只印3期即停刊。”(文中“四川高岭”应为“西川高岭”《邮趣》应为《邮海》)此外,《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邮》2000,(10):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颇受欢迎,继江西省之后,本刊又特邀黑龙江的何宏、杨述杰为主持人,请几位哈尔滨邮人也来“品茶”。  相似文献   

8.
近日,编辑部收到沧州读者张春清老师的来信,建议《集邮博览》开辟一个“小资料”专栏,并热心地整理了两篇小资料供邮友们分享。我们觉得这个提议颇为实用,不仅符合《集邮博览》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的办刊宗旨,且对邮友们的集藏活动助益良多。因此,欢迎广大读者将自己所整理的小资料发过来与邮友们共享,一起完善我们的资料库,一起享受集邮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0.
喜欢文献的邮友们,常为能收集到创刊号兴奋不已。热衷于收藏《集邮博览》大全套的邮友也为数不少,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缺失某期的附品(即随刊夹赠品)而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只有收集到杂志及其所有附品,才是至臻完善,十全十美。因此,《集邮博览》杂志附赠的自成系列的贺年封也就成了藏友们热切寻觅的品种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邮》2001,(1):4-4
时间在前进,世纪在更迭。读朋友们,我们携手并肩,踏入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蛇年到来之际,《中国集邮》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满怀着敬意和喜悦,向各位邮友道一声“新年好!”愿各位邮友蛇年大吉,心想事成,集邮丰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集邮》2000,(1):5-5
此封以《中国集邮》公函封制作。纪念封右上角贴《万国邮联125周年》邮票,盖北京99.11.28邮戳,封上加盖了红色“中国集邮首届集邮沙龙纪念”戳。该封主要在当天供参加沙龙活动的邮友使用,现尚有少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贴有邮票而未盖戳的纪念封,欲收集请与俱乐部系  相似文献   

13.
因为一直没收到《中国邮史》2005年第6期,加之事忙并未翻阅近期《集邮博览》,承中国邮史研究会麦国培会长提醒并补寄一份,拜读后才知道我那篇小文引起不少邮友关注并提供了宝贵意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对于《集邮博览》2005年第12期上黄继光先生的“释疑”一文,我略有不同意见,黄先生所称的“从拍品的表面情况分析,似较符合第八十六条所述情况,该拍品是否附有“寄信清单”?则不得而知。”那我们再来看看第八十六条究竟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4.
集邮真好     
正2013年年末,在我八十寿辰时,收到了十几位邮友寄赠的纪念封、片,让我欣喜万分。邮友们八仙过海、各尽所长,封、片的设计很有创意,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让我由衷的感慨:集邮真好!集邮使人心情愉快,集邮使人健康长寿,集邮使人朋友多多,集邮使人更有智慧。承蒙多位邮友的关爱、鞭策和鼓励,令  相似文献   

15.
云南邮友晓梅撰写的《神舟飞船:大版张比小版张少》在《中国集邮》今年第三期上刊出后,就引起了集邮爱好者的极大关注,邮人十分重视大版张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初读时。我主要对作者所分析的发行量感兴趣。作者十分谦虚,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随着去年下半年邮票发行量的正式公布,大版张市价开始攀升。这一切证明了作者具有深厚的数理统计预测知识功底、丰富的投资技巧。《中国集邮》发表的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成功的投资指南佳作,其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16.
看到2004年第6期《集邮博览》第51页上邮友苏文土先生“介绍一款邮件通知便条”一文后,笔者查阅了国家邮政局2000年12月编印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一书。在国内邮件业务单式目录中,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出编号(邮1406)规  相似文献   

17.
当前,集邮文献越来越引起邮人重视,收藏集邮文献的邮友也越来越多。但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即相当多的邮友只注重收集,而没有注重学习、研究和利用。笔者认为,目前文献集邮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邮》1998年第1期刊载了李曙光先生的《北海“免邮寄递”邮筒之探讨》文章,对这件在战争年代由非邮政部门印发的印刷品“定性”颇费思考,仍有疑惑,诚盼邮友们直言协助研判。笔者现在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邮》2000,(4):40-40
为感谢你们的厚爱《邮配售品目录》长期免费赠阅。凡一次性购满100元邮品者,赠送千禧龙纪念币或集邮专用放大镜一套(自选),该系列广告分别刊登于《中国集邮》、《集邮》、《集邮博览》等刊,各地方邮协会员部分邮品优惠5%-10%。详情请见目录。为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西北邮友、邮政局均给予最大优惠。业务洽谈处:镇江儒里邮政局南集邮办公楼业务科。咨询热线:0511-3755558 37556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