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即当代东京开设幕府,建立了日本历史最后一个武家政权,江户时代(1603-1868年)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秀外慧中、多谋善断的杰出女性,她22岁嫁给德川幕府第十三代将军,23岁守寡,一度被裹挟进幕府夺权的明争暗斗之中,曾落发为尼,后在日本内外交迫的幕府末期,凭借政治智慧和高远目光,化解了战争,推动了政权的和平转移。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子名叫笃姬。在日本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时代,她周旋于政治军事强人之间、倾全力缓和战乱纠纷,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笼统地说,浮世绘就是风俗画。确切地说,浮世绘指的是自日本江户时代初期至明治维新以前描绘以江户为中心的庶民生活和风俗的绘画。日本文献上最早出现浮世绘一语,大约是在1682年左右。这种新形式的风俗画,以表现当时庶民的享乐生活为主。浮世有现世之意,故产生了浮世绘这一新的词语。从表面上看,浮世绘是日本传统的大和绘在某种意义上的复兴,实际上是对受到武士及贵族保护的画坛上的主流,如狩野派、土佐派、汉画派这些以画日本古典和中国故事及凤景为主的,即所谓堂上画派的反抗。浮世绘表现出江户时代庶民的阶级  相似文献   

4.
<正>人的生的本能,在或生或死的情况下,当然是执着生。只是人在美美地生,美美地死的时候,执着死经常觉悟到是背叛了美。人嘛,美美地死、美美地生是困难的;同样,彻底丑陋地生、丑陋地死也是困难的。——三岛由纪夫400多年过去了,每到雪花纷飞的时候,江户老幼便纷纷前往东京泉岳寺参拜,祭拜那些为主殉葬的死士的魂灵。由池宫彰一郎的小说《四十七个刺客》改编的电影《最后的忠臣藏》(2010)讲述了日本江户幕府中期发生的"赤穗事件"中两名赤穗浪士带着不同的秘密任务,在民间隐名  相似文献   

5.
江户时代是日本庶民艺术在城市获得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当时日本绘画以江户城与京都为中心,至江户中期,从中国传入的写实风格在长崎逐步发展并形成“南苹派”,将一股写生新气息吹向日本画坛,影响了“圆山四条派”及伊藤若冲等人。  相似文献   

6.
正何为"浮世"江户东京博物馆馆长竹内诚说:"江户吉原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但若离开吉原,江户文化将无从谈起。"作为日本第一花柳街的吉原花街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是江户时代公开允许的妓院集中地,这个地名到1966年为止一直存在,即东京台东区新吉原江户町。两百年来,吉原、歌舞伎和浮世绘都是江户时代平民文化的三大支柱。吉原花街以木楼为主体,历史上曾多次  相似文献   

7.
杨曼 《世界文化》2009,(2):24-26
江户时代(1603-1867)中后期,日本经济文化的中心逐渐从京都、大阪移至江户(今东京)。18世纪的江户是世界第一大都会,滞留江户的地方大名和他们的家眷刺激了消费,催生了一大批豪商巨贾,但他们却处于“士、农、工、商”制度的最末端,追求金钱和享乐成了他们的人生,文化市场空前发展。相对于在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京都、大阪形成的上方文化,江户后期的文化以表现世俗人情为主要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浮世绘、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9.
据说,稻子原是印度高原地带的野生植物,经人类栽培并不断改良它的品种,始有今天的稻子。中国早在5000年前,发明了造水田种稻的方法。东南亚以及日本也自古种稻,以稻米为主食。日本在17、18世纪的江户时代,整天光吃精碾的白米,流行起所谓“江户病”来。这就是脚气(软脚)病。1910年,日本的铃木梅太郎博士发现此病是由于维生素  相似文献   

10.
活跃于日本江户末期的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1797-1858,亦称安藤广重),其作品以情感丰富的特色脱颖于浮世绘画师群中,尤其“名所绘“风景版画,颇得当时受众称誉。尽管歌川广重绘画的形式颇具江户气息和古典意境,却是日本近现代绘画第—人,他不仅走在时代前端,并对欧美印象派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菊池宽是日本近代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特别是他的通俗小说脍炙人口。他于公元1888年12月26日出生在濒临濑户内海的香川县高松市,这是一个风光明媚的南国小城市。父亲菊池武修,祖上为松平藩的藩儒。江户幕府宋期的汉诗人菊池五山便是他的祖先之一。菊池宽兄妹五人,他在男孩中排行第三,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明治维新后,菊池宽家和其他士族家庭一样,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贫困。从他能  相似文献   

12.
杨曼 《世界文化》2008,(2):14-15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为了幕藩封建统治的巩固,其对外政策由积极的贸易开放逐步变为闭关锁国。锁国政治持续了两百多年。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同时,货币经济的确立,使商品经济日趋活跃起来,城市日趋繁荣,产生了反映町人(商人、手工业者)生活及社会现实的町人文化。町人文化在第五代将军纲吉执政的元禄年间(1688—1703)达到高潮,文化史上把这一时期前后的文化统称为“元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影响,日本很早便有了面条,但都是刀切的。江户时代卖切面条的馆子很多。进入明治时代以后,才有了想用机器生产面条的人。1884年,一个叫大竹荣助的人取得了轧面机的专利。1888年,真崎照乡又研制出与之不同的轧面  相似文献   

14.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的姓     
如果翻阅一下一百年以前日本的旧书卷的话,就会发现,农民、市民的名字没有写着姓。例如,翻开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户籍簿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把姓和名字两者都写全的,只是写着“甚兵卫”、“半助”等等的名字。到江户时代结束以前,能有正式姓的只有武士或者得到特别许可的人们(象大商人,村里有地位的人等等)。所以,一般的人如果被告知允许他有姓和佩刀的话,定会感到非常荣幸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观念: “武士是特别伟大的,百姓与市民若和武士一样有姓是不成体统的。”  相似文献   

16.
香菜的妙用     
香菜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中国人特别喜欢它,在《中国名菜谱》中,把它摆在很高的使用顺位上。你一旦习惯于它的特殊香味,就会喜欢得不得了,和葱、姜一样多多地用它。然而这种蔬菜的原产地远在地中海沿岸,古埃及拿它当药物用,后来传到中国和欧洲。中国是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将香菜带回到中国来的,是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老蔬菜了。现在,不仅中国,连东南亚各地具有民族风味的菜肴中它也是不可少的作料。日本在公元927年出版的用汉文写的记载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古书《延喜式》,以及江户时代的食谱类书籍中,都有关于香菜的记载。后来,不知是因为香菜不合日本人的口味,还是因为它不适用  相似文献   

17.
王振忠 《寻根》2000,(1):91-96
竹枝词是研究地域文化及民风时尚的重要史料。近年来,随着地域文化热的升温,状摹风俗、叙写人情的竹枝词日益为学界所重视,《清代海外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和《中华竹枝词》等一批竹枝词资料陆续出版。不过,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作品。而域外作者所写的竹枝词,尚鲜为人知。 在江户时代(1603年一1867年),位居东土的日本人醉心于中国文化,“颦效西施,夸称土风”,写有大批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大多是摹仿明清的文人趣味,记叙日本各地“山水风土之明媚佳丽,叙才子佳人之温雅丽婉”,其中也不乏治明清文史及中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书法教育始于汉字的引进。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先于教育机构的设立,因此日本书法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不是学校,而是宫廷。书法教育被上流社会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手段,直到江户时代随着庶民教育机构的发展,书法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逐步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连枷和扱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峰 《寻根》2000,(4):98-102
日本神奈川大学河野通明教授的《日本有关稻的脱粒方法的改良》一文(刊《寻根》1999年第6期),对从日本弥生时代到当代稻谷脱粒工具的发明、改进和逐步改良,作了深入的论述。文中有两件事涉及中国稻作历史,即:“连枷”和“扳箸”,尚有一辩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平安时期宫廷女官紫式部(978——1015),原姓藤原,是日本文学的光辉代表。她于11世纪初写成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描绘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紫式部写作《源氏物语》的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曾广泛吸取了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大量引用中国典籍及汉诗文,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