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1998年世界渔业捕捞量达1.31亿吨的最高纪录。但是,在世界15个最主要的渔区中,有11个渔区的捕捞量下降,主要鱼类资源60%已被充分捕捞或过量捕捞。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安妮·普拉特·麦金撰写了一篇题为《网下留情:保护渔业资源和就业机会》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养殖期短且品质低劣的鱼类的捕捞,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大量出口鱼类以及渔业养殖的快速发展掩盖了海洋渔类资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8年至2000年间舟山群岛地区鱼类栖息地环境、渔业劳动力和管理措施、渔获物产量和产值等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参数的海岸剖面分析模型(CTAM)的构建,实现该地区渔业资源变化以及渔获物、现金和劳动力流通的可视化,初步评价近海、外海大小型渔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东海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①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长可通过鱼类栖息地的保护和渔具类型与规模的控制实现;②舟山地区可加强海洋捕捞业的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③科学发展舟山群岛渔业需要严格控制近海渔业,做好近海小型渔业转产转业工作,并适当发展外海渔业,同时做好近外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闫新刚  黄硕琳  姜作发  刘艳红  陈蓉 《资源科学》2008,30(10):1585-1591
鲑鱼渔业管理及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北太平洋鲑鱼的种类、鱼源国、洄游分布等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北太平洋鲑鱼渔业管理国际公约及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鲑鱼的措施进行讨论,指出了我国鲑鱼渔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黑龙江中上游是中俄界河,下游经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每年溯河洄游的鲑鱼在到达黑龙江中游与乌苏里江我国境内之前就被大量捕捞;②我国作为溯河性鱼类的鱼源国之一,至今尚未获得参与管理北太平洋鲑鱼资源的权利;③我国存在过度捕捞及渔业水域污染等问题。建议:①提高中俄渔业合作水平;②加入《北太平洋溯河性鱼类性鱼类资源养护公约》;③提高鲑鱼增殖放流的能力;④加强关于鲑鱼资源状况的调查工作;⑤保护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4.
陈琦  韩立民 《资源科学》2016,38(6):1088-1098
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在查阅文献和组织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市场、技术、政策和外部保障5个层面,详细识别出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17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7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4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渔获物市场分布及需求、渔获物市场价格和渔获物市场流通体系完善水平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渔船及配套设施技术水平、捕捞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渔获物加工及产品开发能力、渔场作业环境、新鱼种开发潜力等构成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海渔业资源量、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能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国家及地方远洋渔业扶持政策和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国家参与水平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探讨广西渔业生态资源和环境现状。从江河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养殖模式、养殖生产管理方面提出广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新山  陈勇  白秀芹 《资源科学》2008,30(4):526-531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阐述了渔业和水生生物资源的概念,探讨了渔业捕捞许可、捕捞渔具和渔法管制、禁渔区(期)、重要的渔业生物资源名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等渔业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以及濒危水生动植物名录制度和保护措施,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依法区分渔业生物和非渔业生物、未建立明晰的重要的渔业生物资源名录、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缴纳义务人范围过窄、区分野生动物为“国家重点和地方重点”的立法思想缺乏科学性、环境资源立法的行政部门性和地方主义等,由此导致渔业法规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不协调和冲突。建议依据《立法法》修改《渔业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清理有关的法规,维护渔业法规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协调性,厘清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依法建立渔业资源增殖基金和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渔业科技创新是国家渔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加强长江上游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我省首例研究鱼类的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ishesresour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主要依托内江师范学院,重点围绕学科、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法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测量浮游动物和鱼类的主要有效方法。渔业声学评估是以声学积分值来衡量水域生物的资源量。而鱼类目标强度是将声学数据转化为生物量数据的渔业资源声学评估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参数。目标强度这个物理量是一个定量的物理量,是用来表示目标反射声波的强度。影响鱼的目标强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声波的频率,鱼是哪种类型,鱼体的大或者小,鱼体在水中倾斜的角度等原因,对于不同种的鱼来说鱼的目标强度差别会很大。基于实测法和模型法可对各鱼种的目标强度进行分析,得出平均目标散射强度值,是应用于其他学科如内陆水域渔业资源量、渔业捕捞等多方面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存的中国史料典籍中,上至传说时期的尧舜禹时期下至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关于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文字记载颇为丰富。归纳总结,主要有虞官设置、时禁制度、渔业税、渔具渔法、鱼类尺寸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中国古人在渔业管理实践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尤其是生态智慧,时至今日都有极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代渔业危机,甚至其他环境问题的解决,亦需要从先人实践经验中寻求支持帮助。可以从转变立法理念、严格遵循生态规律、保障人类本能环境利用行为,限制超越极限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等方面对现代渔业管理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保持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是保证渔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但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对渔业养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黑龙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现状,结合拟建工程的生态效应,初步预测了水电梯级开发后对中上游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影响的程度,并提出保护与补救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黎 《资源科学》1994,16(4):26-32
利津县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深渊湾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交汇。其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客水资源、鱼种资源、劳力资源及饲料供应,为淡水渔业的开发创造了优良条件。全县不但有可观的天然水面和人工水面,更有大片的盐碱荒地可通过“挖池抬田”的方式发展生态渔业,进行综合开发。现在的400余ha渔塘,其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已开始露,而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有必要通过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开发,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强管理,搞好配套建设,增加科技与资金投入,保证鱼苗供应及销售服务等,以确保淡水渔业与盐碱荒地的综合开发得以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贴现率的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雅丽  陈新军  李纲 《资源科学》2011,33(11):2157-2161
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与其种群大小有关,而且还与作业规模、单位作业的经济成本和贴现率等有关。传统生物经济模型通常忽视了贴现率对渔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根据1999年-2009年中、日、韩三国在东黄海捕捞的鲐鱼渔获量以及生产成本数据,结合贴现率和渔获价格等数据,构建基于贴现率的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结果表明,贴现率为10%~30%时,短期利益占长期利益的10%~20%,渔获价格在(2327~4654)元/t时,可保证鲐鱼渔获量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从而有效地控制捕捞强度,确保鲐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菹草资源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富亿 《资源科学》1993,15(6):39-47
菹草是松嫩平原湖泊、水库等渔业水域较重要的资源植物。本文根据1984—1992年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初步报道了该平原区渔业水域菹草资源现状和菹草型渔业水体生态系统特点,探讨了菹草的渔业经济价值,并提出菹草资源的渔业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渔业资源配额微分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分对策理论,构建了微分对策捕捞配额模型,深入研究了渔业资源的分配问题,为当前解决船多鱼少等尖锐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增强  章守宇 《资源科学》2009,31(12):2183-2191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具有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功能。21世纪以来我国东海区开展了较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用以改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局面。科学地评价人工鱼礁建设的经济效果,对指导今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东海区建设规模超过5×104空m3、建成时间大于2年、礁体结构为具有代表性的钢筋混凝土和旧船改造、并且有跟踪调查记录的4个有代表性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项目的调查资料,选取净现值(NPV)、动态投资回收期(DPP)、内部收益率(IRR)和益本比(BCR)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法建立了相应的模糊隶属函数,运用熵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了经济效果评价值。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吻合,评价方法可以作为东海区相近海况的同类型鱼礁经济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东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局势,首先回顾了两岸开发与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历史与现状,得出东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养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海峡两岸东海渔业资源联合开发与养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两岸应建立海洋渔业资源合作管理机制,健全渔业资源携手养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