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运用物质质量守恒解释化学变化现象 例1 为什么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细铁丝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因此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  相似文献   

2.
生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步骤怎样?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如下:(1)将光亮的细铁丝呈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2)点燃火柴;(3)待火柴临近燃完时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细沙);(4)观察现象(变化中、变化后)。生细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师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物相互接触。实践证明,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容易。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进行。生火柴的作用是什么?师铁丝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火柴起引…  相似文献   

3.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并不等同于反应物的质量,反应后的存在物质也不一定就是生成物.反应后存在的物质中除了生成物,是否还会存在其它物质,这由反应的具体条件来决定.下面根据不同类型,谈谈对反应后存在物质的推断.一.有催化剂参与的化学反应,反应后的存在物质中一定含有催化剂.例1: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轻时,冷却后称量残余固体为c克,则反应后的存在物质有:逸出氧气(a+b-c)克;氯化钾为(c-b)克;二氧化锰b克.二.反应不…  相似文献   

4.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2.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熟练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揭示了不同物质之间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它不仅可以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现象,还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质量比、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组成及质量分数、确定混合物中元素的组成及质量分数,等等,从而可以明确思路,简化步骤,快速解题.现仅对几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进行判断的试题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定律,深刻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简便解答有关化学问题。现结合近两年来各地的中考题,归类分析其应用。一、解释有关现象例1氯酸钾受热后质量减轻。解析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减少的质量应等于逸出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氯酸钾受热后质量必然减轻。二、确定物质的组成例2(97fy天津)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该物质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科学课本中有一条极其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由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中的同一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生成物)中该种元素的质量总和——“元素守恒”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中出现了许多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准确无误地记忆这些化学方程式呢?这需要运用一些方法。一、结合实验现象,个别记忆借助从化学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获得对化学反应的感性认识,容易逐个记忆一些化学方程式。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实验现象是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这种黑色固体物质是四氧化三铁。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助于记忆这一化学方程式:_点燃_3Fe+ZO,HedFe。O。。二、寻求内在联系,巧妙记忆观察下面一组化学方程式:其特点是两个反应的反应方向相反:A中反应物恰恰是B中的…  相似文献   

9.
化学方程式与代数方程式有以下七方面之不同:(1)化学方程式的建立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假设,不能随便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而代数方程式可以假设。(2)化学方程式的左、右两边不能调换,左边必须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必须写生成物的化学式;而代数方程式的左、右两边可以调换。(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必须是最简整数比,不能是分数;而代数方程式中的系数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4)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在反应物中表示几种物质相互反应,读作“和”或“与”,在生成物中表示有几种物质生成,也…  相似文献   

10.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的依据有三点:1、化学方程式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间的质量比是一定的;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溶质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须弄清下列两点:一、弄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含义对于反应物来讲,一定要注意是参加了化学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对于生成物来讲,一定要明确,是反应后生成的那些物质质量总和,原在反应体系的部分不包括在内。例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克镁在3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克氧化镁(B)12克镁在32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氧化镁(C)12克镁在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克氧化…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技能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及书写格式;理解计算的原理,懂得气体质量和体积的换算;掌握关于纯净物(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的解题步骤为:1.依题意设未知数Z、y、Z等;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3:按题意写出有关物质的关系量(各物质的式虽乘以系数——物质的总式量);4.将已知量、未知量写在关系量下面;5.左右(或上下对B比列比例式;6求出未知数并作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下列几种题…  相似文献   

13.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初中学生在掌握了计算的一般步骤之后,关键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三量”,即确定隐藏在命题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已知量;确定过量问题中的不足量;确定不纯物质的纯量。下面谈谈我这方面教学的做法。一、直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隐藏在命题中的已知量。在综合性命题中,往往未明显地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解这类题,既要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要熟悉、理解、应用有关的物质性质和有关概念,启发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找出隐藏在题意中反应物或全成物的已知量。如: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15.6克装入大试管,给试管加热,制取氧气,反应后获得10.7克固体物质。问:制得的氧气多少克?原混和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10.7克团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此题没有明显地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将其隐藏在命题中,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生成物氧气的质量,为此,应启发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了解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催化剂的性质。使学生自己得出:反应前试管中混和物质量=反应后试管中混和物质量 生成的氧气质量即:  相似文献   

14.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用语,学习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会写、会读、会配平,并通过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增强对错误化学方程式的识别与纠正能力。一、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概括为“一物二比”。一物:表示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二比;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二、写书写规则: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符号含义:“+”表示“和”的意思;“一”表示“反应”;“凸”表示“加热”;“+”表示生成物是气体”;“+”表示生成物为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15.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一得定远二中吴兰英在按大纲要求完成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教学后,学生对课后习题“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物质量轻”,“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镁条质量增加”这二现象往往都解释得不尽人意,甚至不少同学反应漠然。分...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要来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掌握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2.掌握有关纯净物、不纯物及气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等计算的方法。二、主要内容提示回.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是进行有关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还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依据。2.解题的一般步骤:()根据题意设未知数(通常用x、y表示);(2)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按题意找出相关物质的关系量;(4)将已知量、未知量写在对应物质关系量的下面;(5)按上下(…  相似文献   

17.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了化学变化中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比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也无增减所致。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除外.它还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物质的组成题目的特征是告诉某一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的生成物,要求根据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来推断反应物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或可能含有的元素。例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解析因为蜡烛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T化学反应。而在蜡…  相似文献   

1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常依据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快慢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 计算式: 注意:(1)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相应的物质.(2)固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故一般不用它们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3)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只有…  相似文献   

19.
一、联系实验,趣味记忆记忆化学方程式要密切联系有关实验,借助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获得对化学反应的感性认识,容易逐个记忆一些化学方程式,这是防止枯躁、增加趣味性的好方法。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实验现象是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溅落下来,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叫四氧化三铁0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助于记忆这一‘,、。,、__。_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07allHFe。乙。联系实验记忆,是经过观察、联想、理解的记忆,因而是牢固的、深刻的。二、正反逆向,对比记忆观察…  相似文献   

20.
谢忠 《中学理科》2007,(8):33-35
【知识要点梳理】 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标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