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以后,在恢复重建中形成了灾后重建精神,这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继续.从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呈现的新气象、新风尚、新乐章,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视角,把灾后重建精神初步概括为:"坚忍不拔,率先垂范;大爱和谐、感恩进取;我为人人,人人奉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灾后重建精神,都是宝贵的时代精神财富,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开展抗震救灾、抓紧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时候,“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论坛”在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市隆重开幕了。来自北京和西南各省市的著名专家同四川的学者济济一堂,共商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大计,这正是我们抓紧抗灾和重建工作题中应有之议。我代表  相似文献   

7.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为科学总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深入研究灾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灾难学"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做好北川地震纪念馆展陈工作,我于3月7至9日,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一行四人到日本内阁府了解减灾防灾情况,去神户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使众多羌族村寨遭受严重破坏.在羌族村寨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了四种重建模式和五种建筑类型,分别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羌族村寨的文化重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乃至严重破坏.在未来的灾后村寨重建工作中应重视村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克服重居住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的倾向,做好规划设计,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文化因素贯穿到各个方面,影响着灾后重建的进度、方向、形式和结果.在重建之初,文化重建就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并形成了汶川地震重建的独特模式:保护利用式重建、城乡互渗式重建、原地起跳式重建、创意植入式重建、主题反差式重建、产业延伸式重建、复合多样式重建、科学教育式重建、机制创新式重建等."五民"模式等是四川灾后文化重建的基本路径,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基本经验.文章分为"春回大地·春歌如潮·春暖花开"三部分,我们将陆续刊发.此为文章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当前社会,需要我们继续挖掘、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把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的长征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出现了感恩奋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以传统感恩文化为文化根源、以灾后救援和援建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为前因,以灾民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在党委政府组织引导下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感恩奋进文化现象对弘扬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灾区精神家园重建提供文化支撑,加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解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抽样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同,但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指导"空壳化",精神信仰"真空化",主流道德"虚幻化"等主要问题。认真解决以上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路径,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党员干部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社区、低碳型社区、法治型社区、志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是我们进行社区精神家园建设应该努力的方向。转型时期,加强社区精神家园建设,是完善社区功能,促进社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国共产党及其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47-48
1月26日,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清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展未成年人主题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净化和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中国媒体对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良善风俗、培养理性公民、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及价值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媒体从业人员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被赋予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秉持崇高文化追求,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生活、体现上海城市价值取向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