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古诗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诗的表面含义,更在于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融情于境,晓之以情,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诗画结合 情境相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小语教材所选的几十首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古诗须根据诗体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诗境与诗情的联系,以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境中,理解诗意,感受诗境,领悟诗情,从而通过诗与画的结合,情与境  相似文献   

3.
陈春燕 《学子》2013,(11):95-95
众所周知,古诗诵读的三大任务是识字(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花些时间把字读准,这是读好古诗的关键)、朗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背诵(强调积累语言)。学好古诗有三重境界:明诗意、悟诗情、人诗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是: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浮于表面,与其说是理解诗意,不如说是在背诵诗意。  相似文献   

4.
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探索诗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为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努力。可采取的措施: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剖析诗眼,引导学生入境。找诗情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契合点,使作品之境与学生之情交融。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感受不同美的样式,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诗、写诗。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古代诗歌处处蕴涵着意境美,常令人沉吟玩味。难以忘怀。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的古典诗歌、书画、音乐等都十分重视意境,是艺术中一种“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情景交融的境界,也是启迪学生美感、帮助学生鉴赏美、创造关的好教材。因此,笔者的古诗新教法就由此而产生。在学生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的意境美,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在古诗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而“意”往往蕴含在“境”之中,那么,我们就要随流溯源,引发想象,进而悟出其中的意境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 ,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表达了深挚的感情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与意境美融为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应该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就初中第三册《诗五首》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一、读诗作画 ,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 ,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 ,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 ,融诗情…  相似文献   

8.
古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哲理深邃,语言精练,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美,教师该如何进行“美”的教学呢? 策略一: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 在古诗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教师首先应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教学时,通过有感情的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达到作者、教者和学者(学生)三者情感的统一,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激发学生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小学古诗教学要点亮“四盏灯”,即着力于四个环节:导入引“渡”,朗读求“悟”,联想入“境”,诵读融“情”。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时空差距、意韵单纯、情感乏味及背景障碍等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定位于析其意,知其情。这样的做法未尝不可。但对照201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强调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不难发现这种教法的弊端,那就是过于从工具性的角度来剖析古诗,忽视了古诗自身存在的诗情、诗意,也忽略了古诗凝练蕴情的特征。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立足语文教学的理念,体现出唯美的特  相似文献   

12.
张玲玲 《教师》2013,(36):110-110
小学古诗意栖居在哪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在小学必备古诗80首里,在现代诗的引申里,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诵读是基础,入境是手段,悟情是目的,要让学生经历“言、象、意”的心理过程,达到妙引诗情上碧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字句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要回归本色,立足“乐”“画”“境”“情”“蕴”五要素,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一些古诗名篇,依据古诗特点,将学生引入诗境,领会诗意,体验诗情,即:入境、会意、悟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带入诗境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能背诵和默写古诗。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些古诗,达到悟情悟道的境界呢?曾国藩的《家训》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凡作诗最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今天的孩子要感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古诗,那么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  相似文献   

17.
以“运动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长时间地压抑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无形中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的体育困难生。而以“情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个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的环境中学习,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技能障碍,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树立一个自尊、自信的良好自我形象,去努力学会、学好每一个运动动作。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学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以情优教”十分必要。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德育教学的一个主力军,更应该调动和运用教材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坚持乐情原则、冶情原则、融情原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