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荣辱,尤其是清代前期康熙、乾隆两代,山庄之地位不可谓不重要,其历史之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近年来,对于避暑山庄的研究颇多,但有各自为战,不成体系之况。本文即对此做一整体性回顾梳理,以使避暑山庄研究更为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植物等组成的,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园林景象空间的影响很大,园林中因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而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园林建筑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造园的成功与否,同时园林建筑的多少、大小、式样、色彩等处理,对园林风格有很大影响。避暑山庄作为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64km2,有近10km蜿蜒曲折的宫墙和120余组园林建筑。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建造的一个大型宫苑,清朝帝王进行了精心尽力营构,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历时8…  相似文献   

3.
清代自入关以来,统治者通过策划移民垦荒、设立驿站、北巡和木兰秋狝、设立行宫等对热河地区逐步开发。特别是康熙时期避暑山庄在此肇建,产生了人口和经济上的聚集效应,为承德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成为在避暑山庄周围形成城市的直接原因和决定因素。乾隆时期,继续完善避暑山庄及肇建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并将避暑和秋狝长期化和制度化,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承德人口猛增、商业不断繁荣,逐渐拉开了与周围地区其他行宫及城镇的差距,城市规模扩大。包围着避暑山庄的承德成为地区行政建制的州府所在,文化教育事业也从无到有。这里不仅成为了集皇家文化、贵族文化以及市井文化等社会各阶层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多种宗教相容相合的道场,是满族文化、蒙族习俗、汉族传统水乳交融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4.
避暑山庄宫墙始建于康熙年间,宫墙长近十公里,又称虎皮宫墙.是避暑山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乾隆避暑山庄纪事诗是研究乾隆时期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6.
一、原则目的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历时八十九年.这些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的多处建筑群,创造了诸多种类的雕刻品,这些造诣精湛的石雕艺术体现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技艺水平,成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但由于岁月及自然界的摧残,加上人为的破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蹦损、开裂、粉化、酥解等,这些难以复原的石质文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康熙、乾隆的北巡,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相继诞生,承德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和外交的舞台。承德地区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逐形成颇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成分有满、汉、蒙,甚至包含西方文化艺术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如何把承德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京津冀生态文明示范区已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利用承德传统地方文化资源,整合承德历史人文景观,引导承德旅游市场走向成熟,成为国际高端旅游产品,从而带动承德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承德避暑山庄内的万树园是"康乾七十二景"之一,建于乾隆初年,因绿草如茵,古木蓊郁而得名。乾隆、嘉庆等皇帝曾多次在此接见、宴会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作为避暑山庄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万树园在清代前期起到了独有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林寺作为避暑山庄内一座修建较早的寺庙,建筑规模较小,几经改建,建筑格局至乾隆时期方确定下来。建筑内陈设丰富。清时,寺庙内宗教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10.
法林寺作为避暑山庄内一座修建较早的寺庙,建筑规模较小,几经改建,建筑格局至乾隆时期方确定下来。建筑内陈设丰富。清时,寺庙内宗教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11.
乾隆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六次御驾亲临济宁州,登太白楼,赏游南池,御制诗文,缅怀李杜:御制太白楼诗歌6首,御制南池诗歌15首,并作《御书杜诗》文一篇,立南池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碑,题济宁南池少陵祠"荩臣诗史"匾额一个。乾隆以帝王之特有视角,吟诗品评李杜劣优。以详实全面的史料文献为依据考证源流力图还原乾隆畅游济宁太白楼南池的本真历史和作为一代帝王乾隆情系南池杜甫的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12.
保存于避暑山庄永佑寺内的乾隆御制石碑以其装饰精美的龙型纹饰倍受世人瞩目.这些纹饰形象丰富、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气韵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保护好这笔文化财产,是每一个文博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3.
清朝康、乾二帝频频驻跸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中心的热河(承德),围猎习武,避暑休闲和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实施民族怀柔政策.而雍正帝在皇子时代多次随从康熙来热河,虽然即位后从未到过热河,颇令人疑惑且为后世争议,但他对热河关注不减,采取了加强热河军事驻防,确立行政建制、加大移民垦荒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为热河(承德)的进一步开发打...  相似文献   

14.
温聪聪 《职大学报》2010,(3):111-113
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从对外领土的扩张、对本国、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个人人格魅力与军事才能等三大方面来详细比较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两位帝王,可得出亚历山大是帝王中的最强者这个更接近于客观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承徒清代人文景观主要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皇家寺庙群,这些人文景观与承德自然景观——承德丹霞奇观、热河、武烈河等的关系是先有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后由清帝康熙、乾隆建承德避暑山庄和皇家寺庙群,它们相互依托映衬,相辅相承,构成了风格独特内汉涵丰厚的承德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清朝康、乾二帝频频驻跸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中心的热河(承德),围猎习武,避暑休闲和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实施民族怀柔政策.而雍正帝在皇子时代多次随从康熙来热河,虽然即位后从未到过热河,颇令人疑惑且为后世争议,但他对热河关注不减,采取了加强热河军事驻防,确立行政建制、加大移民垦荒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为热河(承德)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五、清代承德社会经济 承德社会经济研究,主要集中于热河官田以及木兰屯垦方面.清朝入关之后,自康熙年间北巡成为定制,之后木兰秋弥频繁举行,清朝皇帝每岁驻跸避暑山庄,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自然受到政府的重视.承德经济以宫苑经济为主,主要有口外皇庄、宫仓、寺庙经济几种.赵艳玲,于多珠探讨了清代承德地区庄田之建立,认为清代的庄田建立及分布分为三部分,即:后金政权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关外庄田;二是入关初建于畿辅500里范围内的庄田;三是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口外庄田.  相似文献   

18.
清代河南集镇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河南省集镇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表现为:在康熙末年恢复了兴旺生气,先后经历了乾隆、道光、光绪3个高峰期和嘉庆、咸同年间2个低谷期,各区域在集镇数量的增长率、递增率、平均占有率诸方面均存差异,总体上,全省集镇经济在清代处于波浪式前进,呈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以东,距离宫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座北朝南的寺庙--永佑寺.这座寺庙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祖父康熙皇帝而建,寺内御容楼供奉着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皇帝的御容(高宗乾隆死后,御容也供奉在这里).永佑寺是山庄内十几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相似文献   

20.
粉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自康熙中后期创烧至今,各个时期的粉彩瓷纹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本文就现有资料概述了乾隆及其以后历朝粉彩纹饰的区别,并以"婴戏图"为例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