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09年,一代大侠霍元甲与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史称"精武四杰")等爱国青年,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始创"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会"强国强身"的宗旨,在华人社会中得到积极响应,数年间在全国各地及港澳、东南亚相继成立一批当地的精武会。佛山精武体育会(以下简称佛山精武会)于1921年7月6日成立筹备会,在众多热心精  相似文献   

2.
各地通讯     
上海体育文史委员会与精武会于1990年9月8、9两日,举办了精武历史论文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的精武会代表及苏联技击协会的代表。来自国内的有上海、广洲、佛山、天津、余姚精武会的代表、部分省市的体育史工作者和在沪的老精武会员也出席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3.
关峰 《精武》2005,(1):55-55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人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佛山精武月刊》为例证,从多个侧面窥探精武会所提倡的民族主义与推进武术社会化发展间的联系与矛盾,试理清精武会在应对西方体育入侵与保护民族固有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影响。以史为鉴,为武术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并且立足于武术文献学之建立,作勇敢尝试,试图达到提倡与支持武术文献学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历时三天的“第三届精武国际武术锦标赛”在“以武会友,交流技艺”的欢快气氛中,于9月23日在上海市虹口体育场降下帷幕。来自美国、日本、波兰、瑞士、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余姚、天津、上海、佛山等地市的数百名精武会员参加了本届精武锦标赛。这次比赛分规定拳术、器械和传统拳术、器械及自选项目的表演。在  相似文献   

6.
忆武友德泉     
陈平秋 《精武》2009,(6):49-53
德泉都走了十八年了,我仍然情不自禁地时常想起他,他是我武术之路上真正的知音,我同《精武》最早的接触也是从他送我的武术书中有两本《精武》开始的,认识他后,我的眼前就展开了一个广袤的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4,(2)
“为《精武》喝彩!为《精武》加油!”这是一位读者送给我刊的改版祝词,说实话我们授之有愧。《精武》确实努力,因为还有许多不足正待完善,也因此,《精武》还未到接受喝彩的时候——还有更多的创意等待着我们去实现,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接着我们去纵横驰骋、尽情遨游。 由16开改版为大16开,这是在跟随流行趋势,也是《精武》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举措,同时也是在追求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我们不敢自诩成功,因为评委是广大的读者,为此我们通过电话随机采访了十位反馈评刊表的读者,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8.
精武本纪序     
孙文,即孙中山先生。他生前对体育很重视,尤其是武术。他本人也是武术爱好者,专门请武术家教过拳术。他多次赞誉过精武体育会。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10周年之际,由该会发起人之一陈铁笙编著了一本精武画册,名《精武本纪》,请孙中山先生题词作序。孙中山先生慨然应允,遂作此序。  相似文献   

9.
QQ日记     
《精武》2006,(6):62-62
某月某日文武双全将他的群加盟为精武的聊天群。酒浓欢迎大家将聊天群加盟精武,方法很简单,只需在群名字前加上“精武”两个字就行,便于武友搜索和互相沟通。精武群宗旨:各门各派,团结起来,爱我中华,弘扬武术。  相似文献   

10.
"精武会"是中国近代体育组织的一面旗帜,从诞生起就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但以往研究涉及的却很少。文章在研究精武体操学校创办的过程中发现,学校的初创就得到同盟会的支持,而联想到同盟会组织者陈英士和农劲荪,以及财力方面的资助等。这种特殊关系便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链条:陈英士追随孙中山,成为中部同盟会的主要领导者,并与农劲荪共同筹划同盟会;农劲荪曾在天津开设怀庆药栈时,结识习武之人霍元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情节,才特请霍元甲到上海与奥皮音比武,未遂后由陈、农二位撤霍元甲大旗创立了精武体操学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出精武体操学校的创立之初是有深厚政治背景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5,(1)
精神常在 文/关峰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入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12.
致《精武》     
《精武》,像一杯浓香的热茶,使我精神倍增。《精武》,像一桌美味的佳肴,使我回味无穷。《精武》,像一艘豪华的大船,带我驶向武术知识的海洋。《精武》,是我的另一个家,使我无比温暖欢乐。《精武》,是我的朋友,是我人生路上真诚的伙伴。致《精武》@程元江~~  相似文献   

13.
盛世舞狮贺升平——漫谈佛山狮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佛山功夫,不能不提到南狮技艺。但凡看过电影《黄飞鸿》《狮王争霸》的朋友,都为影片里展示的舞狮技艺而惊叹。事实上,在佛山,舞狮活动非常普遍,因为舞狮和练武是融合在一起的。随着南狮活动的普及,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地,都有南狮的踪影。而作为发源地的佛山,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  相似文献   

14.
正王凤岗老师河北景县虎头庄人,师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总教练赵连和,1919年首批从精武会高级班毕业,1921年被派往西贡、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锡兰等国精武分会授拳,1 948年回国在时候精武总会任教,1959年在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武术队任总教练。1965年在南京逝世安葬于"南京黄金山公墓"。王凤岗老师武功超群,素有"单刀王"之美誉,他一身致力于武术事业,桃李满天下,对中华  相似文献   

15.
古修玄 《精武》2004,(2):39-4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16.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7,(3):60-60
精武会员以武会友欢迎加入精武俱乐部,成为《精武》会员,加入武友交流活动。精武俱乐部参加条件:热爱武术事业,喜欢结交武友,经常阅读《精武》的读者,都可以申请成为会员。参加办法:会员分为A类和B类。A类:为《精武》提供优质稿件、珍贵古拳谱、有价值信息(老武术家近况、比赛、活动)等,经审阅、拟定在杂志上刊出的均可。邮寄调查表回精武编辑部,认真填写个人资料,随信附个人练功照(清晰、以个人为主体)3张以上(电子邮件也可)。B类:只需认真填写个人资料,把调查表邮寄回精武编辑部即可。A、B类会员要将个人资料中的必填项认真填全,保证真实可靠。A类会员最好邮寄出调查表和稿件后,致电到编辑部确认(要成为A类会员的意愿),以免中途丢失,耽误刊登。  相似文献   

17.
《精武》2009,(4):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愿无私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18.
程元江 《精武》2008,(7):58-58
我是《精武》的老读者,从《精武》杂志创刊至今,我每期必看必读。陈平秋先生的多篇文章在《精武》杂志上发表后,我对余拳、苏派功夫着迷了,但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陈先生讲的余拳、苏派的故事,很是惊、悬、奇、疑。  相似文献   

19.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韩锡曾(浙江省湖州市体委313000)蜚声中外的精武体育会创始人是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此说也不尽然。1983年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曾提出异议,并在《上海体育史话》上发表题为《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不是精武会的创始人》的文...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9,(7):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水火居士)竭诚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