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萧红将鲁迅尊为师长,在先生逝世后的两三年间,陆续写了三篇纪念散文——1938年写了《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1939年10月又写了长文《回忆鲁迅先生》。《记》(一)是忆写鲁迅生活片断中的点滴印象,尊爱之情犹如温暖、深沉之泉从记忆中涌出;《记》(二)是写鲁迅逝世后对一群庸人的反应所持的态度,充满了孤愤、郁闷之情。而《回忆鲁迅先生》,则是  相似文献   

2.
肖宗六 《湖北教育》2003,(23):19-19
粗读《鲁迅日记》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例如1922年的日记为何失落?为什么鲁迅的日记写得如此简单,只记一些生活琐事?日记中只记生活琐事有什么意义?我们从《鲁迅日记》中学习什么?这些疑问,我只好自己来回答。  相似文献   

3.
<正> 《伪自由书》是鲁迅一九三三年一月至五月间的杂文集,内收杂文四十三篇,同年编集成书时作《前记》,《后记》各一篇,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除《前记》、《后记》以及最后四篇外,其余都曾在《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过。 本集中《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决》《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材》等九篇系瞿秋白所作,以鲁迅的笔各发表,虽然经过鲁迅的修改,但不应看作鲁迅作品。它们已收入解放后出版的《瞿秋白文集》里。因此,本集中鲁迅自己的杂文实际上只有三十四篇。  相似文献   

4.
<正> 鲁迅的十六本杂文集,除《且介亭杂文未编》、《集外集拾遗》外,都撰写了《序言》(或称《题记》、《前记》、《小引》《题辞》)或《后记》(或称《附记》),计有《序言》十四篇,《后记》六篇(即《写在〈坟〉后面》、《〈华盖集〉后记》、《〈伪自由书〉后记》、《〈准风月谈〉后记》、《〈且介亭杂文〉附记》、《〈且介  相似文献   

5.
风流云不散     
朱航满 《河南教育》2010,(10):50-51
北京大学教授夏晓虹因为研究和编辑梁启超的文集,辗转寻觅20世纪20年代南梁氏弟子周传儒和吴其昌笔记的《北海谈话记》,后终于在由吴其吕的女儿吴令华所珍藏的一册《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中觅得此文,而《北海谈话记》恰为这册同学录的代序。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其实,鲁迅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过许许多多的编辑工作。从1907年与人创办《新生》到1936年逝世.鲁迅主持或参与编辑了20多种文艺刊物.11种丛书.76种书籍。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鲁迅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思想.也显示了他在编辑工作上的卓识远见。学习鲁迅.对于今天我们当好高校学报编辑.搞好新时期的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鲁迅而言,1907年前后具有重要意义。鲁迅因"匿名信事件"与"幻灯片事件"而最终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创办《新生》杂志就是其文学活动的起点,但筹备《新生》而终于失败的经历将其日本体验推向了纵深。随后他被机缘推向了《河南》杂志,在那里发表了六篇论文。这些可视为《新生》的议论部分的文字,与可视为《新生》的文艺部分的文字——《域外小说集》的诸篇章,共同构建了他文学活动第一期的宏富内蕴。但很显然,在《河南》上发表论文与出版《域外小说集》并未让鲁迅对1907年前后的深度体验释怀,因为,事隔近20年后,鲁迅首先是因为《河南》上发表的这些文章而编辑出了自己的杂文集《坟》,而且他对六篇文章的择取、排序与改动等等行为中,都隐藏着1907年前后的体验的印痕。另一方面,鲁迅编辑过的那四篇文章,折射出的正是1907年前后鲁迅在日本时体验到的思想、文化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这样的鲁迅     
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且介亭杂文·后记》杂文这种体裁,是在鲁迅那里达到了高峰的,就像格律诗是在唐人那里达到高峰一样。每次重读鲁迅的杂文,总有新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鲁迅的杂文,代表的是鲁迅背后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一生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20世纪的中华民族之魂,鲁迅的著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即便是鲁迅研究专家,也鲜有见过全部的鲁迅著作手稿,这对于世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在鲁迅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福建教育出版社将《鲁迅著作手稿全集》影印出版。为了保证质量,采用了中国优质宣纸,大十二开套色影印、线订,织锦缎函套。《全集》由肖振鸣编辑,启功题写书名,鲁迅研究专家王得后为学术顾问。《全集》的影印出版,既为鲁迅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使文物藏之于民和用之于民。《全集》是各图书馆、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同郁达夫的交往甚早。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二月,郁达夫就在北京认识了鲁迅。同年秋,郁达夫到北京大学教书,又去砖塔胡同会见鲁迅先生。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作的《回忆鲁迅》中,记述了他第一次会见鲁迅以及尔后与鲁迅交友的种种情景。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里也约略提到他与郁达夫的友好往来。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三年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合作撰写了十四篇战斗性很强的杂文。据许广平和冯雪峰同志回忆:这批杂文中有些是秋白与鲁迅相互交换意见后由秋白执笔写成,再由鲁迅修改并托人誊抄后,署上鲁迅自己的笔名,在《申报·自由谈》和《申报月刊》发表的。鲁迅和瞿秋白用这种方式合作写就的杂文,后来由鲁迅编入自己的杂文集的,有《伪自由书》中的《王道诗话》、《伸冤》(原题《苦闷的答复》)、《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原题《人才易得》),《南腔北调集》中的《关于女  相似文献   

12.
那是四十年前太平洋战争前夕的动荡年代。在“孤岛”上海,《鲁迅五年祭》作为《刀笔集》的第一集,由上海刀笔社编辑,于一九四一年十月出版了。出版后一个多月光景,十二月八日,日军突然袭击美军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全部占领了上海的美、英、法租界,上海全部沦为日本军事统制的沦陷区。因此,《鲁迅五年祭》一书留存于世甚  相似文献   

13.
《〈奔流)编校后记》是鲁迅众多各具特色的文本类型之一,在文体上,它糅合了鲁迅的杂文和抒情散文笔法,集记叙、议论、说明于一体;在风格上,体现为忧愤;从它与现实的关系来看,则呈现出犀利的论辩的、斗争的锋芒。《编校后记》突破了文体的限制,将作者的人格融入其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堪为“编后记”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回忆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生活情景,提到鲁迅书房里挂着这样一付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这是从屈原的《离骚》中摘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巧记鲁迅作品名称闫韧民一编故事。比如记《呐喊》中的作品,可编写成以下故事:鲁迅生病《呐喊》。急坏了投奔来的《孔乙己》,想去买《药》,手中没钱。“窃”来《狂人日记》,潜回《故乡》卖钱。路遇老乡《阿Q正传(转)》动着放着《白光》的秃头,愁眉不展。阿Q讲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2005年9期刊发了史世辉先生的《鲁迅编辑过的刊物》一文,文中介绍了鲁迅先生曾经编辑过的《莽原》《奔流》《萌芽》等10种刊物,其中提到的《雨丝》当系《语丝》之误。  相似文献   

17.
【我解读:】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该书以写人为主的三篇散文中的一篇(另两篇为《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藤野先生》记的是老师,《范爱农》记的是朋友,而《阿长与<山海经>》记的则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儿时的鲁迅以深切关怀的农妇形象。对于阿长给自己买来《山海经》,鲁迅当时只道是寻常,有得到《山海经》的欣喜和欢愉,有对阿长的感激之情。而多年之后追忆那份逝去的爱,鲁迅更是感到了这位没有任何文化、没有任何地位的"阿长"对自己的那份浓浓的爱意,从而在字里行间也汩汩流淌出了对阿长的绵绵敬意。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眉头     
1927年1月25日,鲁迅在中山大学学生会欢迎会上讲演.十年后.清水写下《我忆念到鲁迅先生》时,依然清晰地记着——  相似文献   

19.
(一)《纪念刘和珍君》的两条注释《纪念刘和珍君》文中提到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的全年。“《莽原》”课本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刘和珍预定全年的《莽原》是“一种周刊”(课本已改为“文艺刊物”——编者)么?《莽原》有两种:一是《莽原》周刊,一是《莽原》半月刊。前者为莽原社之刊物,为之奔走最力者是高长虹,中坚的小说作者为黄鹏基、尚钺、向培良三人,鲁迅是编辑。周刊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终刊。共出版了七个月。后者为未名社之刊物,先由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因被北洋军阀政府通辑离京赴厦门,半月刊由韦素园接编。此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创刊,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二十二期停刊。共出一年零十个月。未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等虽曾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20.
张雪龙 《上海教育》2007,(1A):37-37
我与《上海教育》的相识、相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切地说,我是从与《上海教育》的编辑、记们的相互交往,开始对《上海教育》情有独钟的。当年,我们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校长在上海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了上海市小学青年校长研究会,我有幸在其中担任秘书长。《上海教育》的编辑、记们非常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主动为我们搭设平台,提供机会,给予帮助。那时,我们研究会的活动也特别多,有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