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兰卫国  张永安  杨丽 《软科学》2009,23(8):140-144
依据系统协调理论内涵,建立多元化协同度测度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以美的企业为例,选取2001~2007年年度报表数据,实证分析了美的企业多元化静态协同与动态协同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企业多元化协同的复杂性,反映美的企业与其多元化业务———空调业务之间协同效应的协同度先降后升,说明其发展并不是总处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煤炭产业整合调整的过程中,新的竞争规则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产能要求推动行业整合,资源成为行业竞争焦点。竞争格局将演绎为各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强强竞争。主要煤炭企业纷纷制定产能扩张目标,中国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方向集中在相关多元化方面。针对目前的竞争格局,伊泰集团如何确立正确的战略思维导向非常关键。文章重点分析了影响伊泰集团发展的战略环境和战略条件,并提出了伊泰集团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视角,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理论根源,构建了资源协同、制度协同、集聚协同和竞争与协作协同共同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体系,设计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机制模型框架,提出了实现协同效应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作用机制,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制度创新指数,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关系,并测算了两者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政府干预下降、市场发育和产权制度创新具有显著协同关系,通过"技术→制度"和"制度→技术"两条路径对产业生产率升级产生协同效应,其中市场发育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最大,产权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次之,政府干预下降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最小。除政府干预下降与技术创新外,"技术→制度"路径协同效应大于"制度→技术"路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家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煤炭企业要快速发展,呼唤煤炭企业构建切实可行的融资发展战略体系,结合企业发展阶段,选择多元化融资方式,以此为煤炭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煤炭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双期交汇"的新阶段,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的是为抓住历史性机遇,创造新型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在分析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方式选择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煤炭企业多元化影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对策,以实现产业的顺利接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树臣  高长元 《软科学》2013,27(9):13-18
从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价值创造环节出发,分析其合作与竞争产生的动因,建立HTVIC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价值网运作模型。在考虑HTVIC价值单元间合作、竞争及自组织协同效应基础上,构建HTVIC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演化的稳定性与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HTVIC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平衡状态受价值创造最大规模、合作与竞争强度及自组织协同效应的共同影响。最后,为引导HTVIC平稳有序发展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制定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的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理论机制的分析,构建科技创新、金融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用浙江省1990—2013年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浙江省科技创新与金融体系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科技创新子系统、公共金融子系统以及市场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科技创新与公共金融体系、科技创新与市场金融体系之间的协同度在样本期内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于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协同度在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波动;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市场金融子系统协同度高于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公共金融子系统协同度,且二者的差距伴随时间推移存在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浙江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效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有助于煤炭企业的创新发展,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此,以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6年的数据,运用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并对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的协同度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线性增加,而煤炭企业创新子系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协同度呈现倒U型。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对策,推动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IT协同是多元化企业实现战略控制的重要途径,而获取IT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目标之一。迄今为止,IT协同的概念内涵并不统一、IT协同的测量并不完整,这有碍于IT协同的进一步研究。扩展并明确IT协同的概念,提出IT协同从边界上包括组织内IT协同和组织间IT协同,从内涵上包括价值IT协同和成本IT协同,通过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开发一个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IT协同二阶测量模型。该模型由组织内IT协同和组织间IT协同构成,组织内IT协同包含了IT基础设施相关性、IT战略制定流程相关性、IT供应商关系管理流程相关性和IT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相关性4个维度,而组织间IT协同包括IT共用性和IT同步性2个维度,这6个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间水权交易潜力及制约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楠  梁爽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5,27(5):90-95
对我国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内在驱动因素;从用水效率和经济激励角度对三次产业在水权交易中的地位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前者的着眼点在于三次产业间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后者在于现有产业间水价存在价格歧视,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可能驱动的产业间水权交易量进行了初步估算;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将成为产业间水权交易的潜在供应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与工业用水结构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考虑到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战略等因素,工业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的潜在需求方;第三产业比重与生活用水的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比重增加,它将成为潜在的需求方;揭示了产业间水权交易的特征,即产业间水权交易主体的集群性、客体的差异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同向性等主要特征;此外,针对制约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因素从制度完善、降低交易成本和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间水权交易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昆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路跨滇、黔、桂3省区,全长899.68km,这条铁路是大西南出海的捷径。它的开通运营,使沿线地区连成一体,实现资源共享;沟通西南四省区一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打开出海通道,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为黔煤、滇磷外运提供便利,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煤炭、电力、磷化工、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及某些加工工业。为实现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①南昆沿线区域发展与大西南发展的关系;②利用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关系;③发展能源工业与高耗能工业的关系;④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祁巍锋 《资源科学》2008,30(11):1648-1657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交易机制的模型建构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戴俊  盛昭瀚 《预测》2004,23(4):48-51,19
基于Davenport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理论,分析了企业内部知识运行的交易特征,指出知识运行的本质是知识的交易,以Holstrom和Milgrom的委托代理模型作为定量分析工具,引入知识交易意愿度的概念,对模型进行了改造,构建了需求拉动式和供给推动式的二种知识交易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二种知识交易模式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模型的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实现,本文将数字经济分解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造性的开发出在“数字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测算产业数字化的方式,并提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包括外贸出口、国内需求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高技术产业数据以及所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关指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与高技术产业产出包括外贸出口、国内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数字产业化对外贸出口无影响;产业数字化与外贸出口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与国内需求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具有相互推进关系,但当前协同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外贸出口水平低,产业数字化对外贸出口的积极贡献也不高;产业数字化对国内需求的正向作用随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而增加,随国内需求水平提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全球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更是打造我国产业升级新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逐步发展和孕育未来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开辟新方向,拓展新领域,但也带来了新问题,对原始创新、要素市场和产业生态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这些新要求和新问题,文章从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完善要素市场、构建良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优化产业分工和空间布局,以及创新领域管理模式、持续扩大对外和对内开放、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航运战略支点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贸易与战略物资运输对远洋海运依赖程度的加深,航运安全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在此背景下,航运战略支点建设成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深化全球贸易联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界定了航运战略支点的科学内涵,设计了识别方法并在全球范围内识别了航运战略支点,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航运战略支点存在战略枢纽、战略通道与战略海域的结构性与空间性分异。目前,全球存在44个战略枢纽,分别成为各区域航运网络组织的控制中枢;存在7个战略通道,集束全球主要的航线与货运量并控制着战略性物资的全球运输;加勒比海、地中海、东南亚-太平洋三大航运战略海域,成为重要航区与经济区之间联系的必经之地。这些航运战略支点对我国的战略物资运输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爱民  易醇 《软科学》2011,25(2):76-79
以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为分析起点,探讨了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性,指出我国目前已具备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客观条件。认为: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构建农工贸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和加快三次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9.
王成金  王伟 《资源科学》2016,38(4):631-644
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保障煤炭供应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并影响着国家运输网络构建与进出口贸易。本文在回顾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刻画了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及进出口关系的演变过程;详细分析了中国港口的煤炭进口和出口吞吐量格局的演变过程、基本特征及区域集聚性,认为近年来中国煤炭进出口“南进北出”格局向“南进北出又北进”格局迅速转变;进而绘制了中国煤炭进口的国别网络和中转配送网络,指出部分沿海港口成为煤炭一程接卸和二程配送的枢纽。然后,从煤炭供需关系与耗能产业扩张、煤炭产业政策、市场价格机制、运输瓶颈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深入分析了中国煤炭进出口格局快速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指出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近期爆发性增长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未来仍将保持在高位,但增长速度将下滑。  相似文献   

20.
李方  张胜  黄欢 《科研管理》2019,40(5):212-221
在专利资源碎片化的背景下,专利市场治理在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美国航空产业专利市场治理案例为对象,通过博弈分析和案例论证,研究专利资源碎片化情境下的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资源碎片化导致专利市场交易成本负担过高,市场机制失效,出现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政府通过强制交叉许可、价格管制等手段降低谈判成本、控制许可成本,促成专利池组建,有效治理专利市场失灵,避免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