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金华生 《大观周刊》2012,(47):325-325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是实践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精神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弘扬学生人格主动精神,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丽红  姜浩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11-112,110
高职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操作是: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价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体验、思考、判断、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在“探究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心愿、探究能力和探究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子平 《大观周刊》2012,(22):153-153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要想课堂更高效.需要加强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王枝 《大观周刊》2012,(13):264-264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终身受益,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5.
龚常胜 《大观周刊》2012,(51):328-328
在数学教学中,《标准》中的理念强调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这与传统的数学课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不同的。这种数学学习过程,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既然学生是主人,那么这个过程就应半是一个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万俊杰 《大观周刊》2011,(14):245-245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吴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现和发展。因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国强 《大观周刊》2011,(50):150-150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何小忠 《大观周刊》2012,(19):269-270
高中新课改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因此,课堂由老师的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雷顺锐 《大观周刊》2011,(28):164-164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乐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0.
李素波 《大观周刊》2011,(44):226-226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相似文献   

11.
杨传亮 《大观周刊》2012,(43):397-397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刘安民 《大观周刊》2012,(44):249-249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小学教育在强调规范性统一性的同时,内涵与精神文化的引领、办学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学校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从特色学校发展的深层问题,即学校文化的建构出发,提出"特色学校建设如果不能够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就依然是一种外在的、表层的、形式的、抽象的理念和哲学"的思想,重点阐述了特色课程的建设之路,即:立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开发德育课程,立足经典诵读实验校开发阅读课程,立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立足学生个性发展与学习的需要开发社团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4.
王晓峰 《大观周刊》2012,(11):185-185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项目, 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命令、灌输、模仿训练、统一标准检查的流水线教学流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无法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基于此,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提出了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上完成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闫爱菊 《大观周刊》2012,(29):228-228
小学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是融人文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发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三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四是允许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6.
晏祥利 《大观周刊》2012,(44):282-282
为了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快乐体育教学就是把运动中的乐趣作为教学内容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快乐学习,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学生身心,让学生热爱体育课,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赵学锋 《大观周刊》2012,(27):192-192
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张扬个性,风暴头脑,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话评价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使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马涛 《大观周刊》2012,(9):258-258,242
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的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权利,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服务者。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以爱心树教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力,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高富 《大观周刊》2013,(12):220-220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13,(1):152-152
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