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课题将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方式、有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媒体资源等。研究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有效性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课程资源,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善于合作、乐于探究、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
乡土是品德课程资源中的一朵奇葩,人文内涵丰富,既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能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笔者就乡土资源与品德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实践从两方面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董明华  於敏 《生活教育》2013,(11):80-81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品德课程教学最优化,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从实践操作层面探讨了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演绎灵动品德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课程强调,要选择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资源作为活动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儿童学得有趣,过得快乐。就目前品德课堂来看,就是以教材为主,参考教师用书进行上课,这些内容远远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品德课程又是涉猎面很广的一门学科,有些知识老师可能还没有学生了解得深入,跟不上学生日益增长的"胃口"。该给品德课堂加入新课程资源了!品德课只有多元化整合,与其他课程整合、与课程内部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5.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一切对品德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也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将有全面的发展。对于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一、活用教材资源。充分合理使用教材,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现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要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可进行多种尝试,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之间资源的整合,学科外部资源的整合等等,这样既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内交流生成教学新资源;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广辟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作出选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吕菲 《小学生》2013,(5):47-47
《品德与生活》是帮助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课程,我们要充分整合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创设从家庭生活中提炼的课堂情境,让生活事件、生活问题参与到课堂中,让孩子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认真地找一找,仔细地想想解决方法,让他们在模拟的课堂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教学资源整合意义课程资源的整合是将课程从规定性、统一性,进入到变通性、综合性的桥梁,是对课程预留空间的丰富和补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通过课程资源的融合,达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每课的内容仅由几幅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内交流生成教学新资源;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广辟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作出选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要依托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品德课堂育人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纪四清 《中国德育》2013,(12):50-51
2002年秋,著名德育专家鲁洁教授带着《品德与生活》的课题走进上元小学。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实践,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及内容,"德育大课堂"应运而生。"德育大课堂"是以品德课程为基点,根据课程目标和孩子的发展需要,整合多种德育资源,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活动。正如鲁洁教授所说: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课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间文化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整合《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参与开发课间文化,让课程资源的整合立足于开发儿童的课间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空间资源是众多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它包括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我们在品德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空间资源,能给学生以更真实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自身的真切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和良好品行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实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在小学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性课程。根据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践这一基本策略,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与行为的主人。一、实践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影响人品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代心理  相似文献   

20.
董明华 《小学生》2013,(12):112-1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提出一个重要概念。而小学品德学科对课程资源的要求更为迫切,如果没有丰厚真实而多样的课程资源进行支撑,品德课程就让人感觉是纸上谈兵,无法让学生的道德向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教学实践中,品德课教师经常会出现困惑,为什么我们依据教材展开教学,可实效性却不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德课程缺少资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品德教师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