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学生自信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河南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显示: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各因子与大学生自信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平媛  冯秋迪  徐超 《科教文汇》2010,(27):167-168
随着在大学阶段步入婚姻殿堂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婚恋观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研究将主要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以及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同时考虑了性别学科以及年级与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调查选用由Olson编制的Enrich婚姻质量量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量表,Jackson等编制的权威教养方式问卷。调查以方便取样为原则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12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与子女婚恋观显著相关,教养方式与子女婚恋观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性别、年级等大学生的疏离感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05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的环境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三个维度的年级差异均显著。(2)大学生疏离感及其各个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环境和社会适应性有待提高;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大学生产生高疏离感。  相似文献   

8.
何树坤 《科教文汇》2008,(14):53-5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刘航 《科教文汇》2010,(10):163-164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卢欣  廖维 《科教文汇》2010,(16):13-14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对于培养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已经由原来对其概括、宏观的总结性研究方式逐渐转变成对其具体影响因素作用的研究。文章通过实证研究,以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有效研究数据为依据,阐述独立学院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就业能力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恩施土家族地区选取101名初中生,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进行测试。101名被试,男生54人,女生39人,平均年龄为14.5±0.7岁。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自我意识呈现显著地相关,并以积极的教养方式为主,而且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习惯了的教育行为。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其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对儿童的性格发展、社会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满佳奇 《科教文汇》2020,(8):162-163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且无法取代的地位,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的家庭就开始对其认知和情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业情绪,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学业情绪;反之,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则会造成儿童消极的学业情绪体验。因此,本研究将从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切入,说明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将会引起小学生不同的学业情绪反应,从而证明何种教养方式是可取的,何种教养方式是与小学生现阶段的发展不适配的。  相似文献   

17.
要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教养方式除了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促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的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还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隔代教养主要是指幼儿由祖辈养育和教育,而父母对幼儿的抚育时间较少,甚至是完全将孩子交由幼儿祖辈照顾。造成隔代教养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幼儿父母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和工作压力或者是出现不少夫妻离异情况,进而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抚育应接不暇。随着时间的推移,隔代教养现象逐渐增多,但是这一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针对隔代教养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颜倩 《科教文汇》2014,(13):200-201
大学生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人尊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探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建立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以期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深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涵,促进大学生实现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人尊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探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建立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以期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深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涵,促进大学生实现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