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课程、校园文化和活动等方面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教学策略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35):132-133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德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之首,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要积极响应我国提出的"以德树人"教学理念,优化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便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通过以学生为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本文将从科学设计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生活德育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三个角度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教育之本,学生的道德品质关乎学生和家庭的幸福。因此,我们应该着力开发、开展特色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净化、陶冶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在学生时代打好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4.
体验化德育课程以“爱的教育”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成长规律,从“爱自己”到“爱集体”、“爱祖国”不断往复,螺旋上升,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把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儿童自身的体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思想品质,把德育的目标内化为他们基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成长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为突破点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科学且可行的教学策略。然而我国一些高中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德育教学效果不好等。基于目前高中德育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先分析了分层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又针对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实施分层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郭志玲 《学周刊C版》2023,(36):148-150
活动型德育课程应用的关键在于课程目标明确、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活动,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文章主要探讨了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多个案例阐述了活动型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社会性品格、关键能力等的培养作用。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不断丰富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教育教学范围,促进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校本德育课程成为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了"立德正行,快乐成长"的德育理念,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端正的行为,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汤志强 《教师》2013,(25):116-117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功能是以体育人,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身体和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品质。体育课程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联系和活动进行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其实数学课上的知识点与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长足发展。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教师要善于发扬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也得到发展。通过我国历史上有关数学科学的重大发现,我国数学家的杰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教育可采用“周德育”的模式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周德育”从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在设置德育教学主题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用完善的德育方式和评价模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1.
思想名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门及其重要的课程,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努力以思想品德课教材为载体,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对学生加强时政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教育工作开始注重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德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为重要的德育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本文就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情况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德育再认识     
德育再认识陶娥,张继军什么是德育?照一般的说解,德育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新中国学校中德育的任务是把我国年青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接班人。”最简单的理解和解释,德育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与智育、体育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发展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思想观念成熟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科高考是检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测评活动,是学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科高考是通过科学公平的考试、凝聚并反映社会"正能量"的试题素材、突出价值导向的考核内容等形式来体现其德育功能的。当前发挥思想政治科高考的德育功能,重点要从认知能力培养的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10):107-108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应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极为重要。德育是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与道德品质转化为个体思想道德意识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教育部提出了立德树人与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此能够得出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校本课程开发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方法。希望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与效率,能够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陈瑞棠 《辅导员》2012,(12):77+72
进入21世纪,"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校本德育课程成为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了"立德正行,快乐成长"的德育理念,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端正的行为,在快乐中成长。一、构建《快乐成长存折》校本德育课程,让学生立德正行,快乐成长(一)精心规划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立德正行我们开设了《小学生快乐成长存折》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要求学生行动能力最强的一门课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备受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分析探究,意在为学生创造更好、更加全面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独立而又极其重要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学生的道德现状,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校研究小组成员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国家规划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延伸和补充了德育内容,自编了校木教材《道德学堂》,确定了17个教育课题。每个课题采用“看、写、讲、评、行”五步教学法,营造德育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增进健康并不是体育的唯一功能,因而也不是体育课程的唯一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首先是指学生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包括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体育课程的目的不是一维的,而是三维(德智体)甚至四维(德智体美)的。2.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