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学校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主阵地。教师一般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特点,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地设计教学环节,让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成功,同时在作业巩固设计环节上设置必做和选做,以满足不同学情巩固提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能体现教师分层教学的愿望,问题直指教学对象;分层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热情。但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对特殊学生有时因针对性的训练量不足,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这两个因素,教师一般还会选择在课  相似文献   

2.
江丽英 《教师》2012,(13):50-50
初中化学教师在初三接触到新的学生,所教的平行班比较多,课余时间接触学生的时间比较少,很多化学教师与所教班级的学生缺乏交流,对学生、班级缺乏主人翁的态度,只是着眼于化学这一门学科,价值仅仅体现在学生化学成绩的高低上。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者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下是这三种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见表1):表1设计意图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教学设计一学计二教设解自1解1说22生生....,了尝利通利学分画内同试用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的系统规划,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两个问题,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科学化的要求,能综合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笔者两次执教《9加几》一课的不同感受,仅以此为例,谈谈自己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一、案例对比项目十年前的设计十年后的设计第一环节1郾复习准备(1)口答:9+(摇)=109+1+1=(摇摇)9+1+2=(摇摇)9+1+5=(摇摇)(2)看卡片口答。21()81()51()41()2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的知识。1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出示“校运会”全景图。)师问:这是学校运动会,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各自自由表达)2郾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教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第二环节1郾教学例1:9+2教师拿出装皮球的纸盒。提问:纸盒里一共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学科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是关键。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要反映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效率。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在设计上下功夫。传统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教案,主要是从方便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入手,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学生学的法子,就是教的法子。”当代教学倡导以学为本,要求教要为学服务,树立知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学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  相似文献   

7.
黄永兴 《教师》2013,(21):105-106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跟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直接相关的。而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如何,又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能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很好的设计,除精心研究教材及所任教的班级和学生外,还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积极开发课堂资源,悉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和完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丁志林 《考试周刊》2009,(33):89-89
学数学必定要做作业,教数学必定要批作业,教师的作业设计与批改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决定着所教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一、作业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导思想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的作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B-learning远程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设计是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它所体现的网上教学设计其实质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本文以B-learning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探讨了在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过程,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而两个主体和两个过程又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教学的关键在于互动,而互动教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教学设计.互动教学设计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观、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现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是"四个注重",即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多媒体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注重模块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种职业,是艺术的展现,因此说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就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如何给自己做一个定位,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堂情况,创建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就教师的教而言,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它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教学"低成本、高产出"的必由之路。能够最终促成有效教学的高三地理问题设计应该是紧扣课标要求、紧扣考试要求、紧扣教学实际的,有层次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有效快捷地向教学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14.
汤百智  辛磊 《江苏教育》2023,(13):83-84
<正>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既要遵循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一、做好教学对象的分析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分析,目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过程,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而两个主体和两个过程又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教学的关键在于互动,而互动教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教学设计.互动教学设计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观、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观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是"四个注重",即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多媒体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注重模块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学生的学,而弱化教师的教。但是在弱化教师教的同时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现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分层教学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由教师所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深入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与能力,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有针对性,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一定的学与教的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包括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其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无论哪种教学过程设计其核心都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卢健 《教学与管理》2012,(21):108-109
早在1974年、1978年、1988年和1992年,美国的加涅在其四个版本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对教学设计提出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学生的"学"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二是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1]。因此,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和必要的学习条件为基础。2008年鲁子问在《英语教学设计》[2]一书提出"教学是人类有计划的活  相似文献   

20.
张利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105-107,114
新课程改革倡导有效教学,提出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本文所探讨的有效教学设计仅针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人的要素"而言。只有把握教师主导和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设计,才堪称有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