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也是惟一由自己掌握并组织进攻的机会.所以发球在网球训练中至关重要。发球技术包括抛球举拍动作技术、放松倒拍动作技术、屈膝下蹲动作技术、挥拍击球动作技术和击球后的随挥跟进动作技术。本文具体分析了每个技术动作特点和影响发球技术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也是惟一由自己掌握并组织进攻的机会,也是网球教学与训练中最难和最关键的地方所以发球在网球训练中至关重要.发球技术包括抛球举拍动作技术、放松倒拍动作技术、屈膝下蹲动作技术、挥拍击球动作技术和击球后的随挥跟进动作技术.本文具体分析了每个技术动作特点和影响发球技术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臻  苗苗 《考试周刊》2013,(75):120-120
文章探讨网球发球三种不同的击球方式(平击式发球、侧旋式发球、上旋式发球)挥击时不同的轨迹变化。随着击球方式的不同,抛球及击球的位置也会改变。抛球时的抛球高度及抛球位置等因素需控制得宜,否则便无法将力量集中于一最理想的击球点而发出理想的球。要发出强而有力的球,需要利用膝盖的弹性,借由腹肌、膝盖、手腕三个部分共同完成,击球时手肘的弯曲也是整套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网球发球中速度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方法,对网球发球技术中的准备站位、抛球、过渡、向后挥拍、向前挥拍击球和随挥进行分析,并从发球技术所运用的身体素质这一方面,从而提出如何提高发球的速度力量,进而提高发球速度.旨在提高网球选手发球的球速;提高我国网球选手的发球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手击球作为一项基本技术,相比其他击球方式在力学和生理学上有相当大的优势。对于学习者具有击球点掌握不准、拍面角度控制不好以及挥拍轨迹不明确三大技术难点。正手击球的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七个方面,本文在这些方面做了阐述。通过对网球学习者学习正手击球的技术教学,主要围绕正手击球的动作要领,对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适应网球学习者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网球运动中,发球与击球技术是网球的主要练习内容之一,也是保证网球技术提升的基础.随着发球技术的不断提升,大力发球在网球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加强对网球运动中大力发球力学原理和大力发球能力的研究,成为提升网球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网球发球技术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就网球运动中大力发球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网球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康 《成才之路》2011,(21):52-53
网球步法是指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控制身体改变位置、方向、速读所采用的各种动作方法的总称。随着球技术水平的高度发展,步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好步法有利于使人球之间的关系合适,便于有效地挥拍,达到佳的击球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网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初步探讨了高校球选修课中的步法练习。  相似文献   

8.
在网球各项基本技术中,正手上旋球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击球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即有进攻性又有稳定性,通过对底线正手上旋球动作的技术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明确了上旋球技术教学的重点环节应该是挥拍的过程和击球时球与地面的倾斜角度.  相似文献   

9.
网球的发球技术是网球各种技术中主要技术之一,是比赛双方进行隔网对抗的开始,同时也是进攻性的击球武器之一。在网球的各项技术中,发球这一技法是唯一一项能由自己掌握而不需受制于对手的,故而提高发球技术对提高网球运动水平至关重要。异步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练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还会在面向大众的基础上,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因此把异步教学法引入网球发球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现实出发,制定较全面的练习计划,使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有所收获,从而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公元13世纪网球运动出现以来,网球的技战术打法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众所周知的现代网球运动中的发球上网型、底线调动型和综合型打法各有特色,但是无论什么打法都不能忽视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目前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了多球练习和器械力量训练的方法,针对阜新市业余体校2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运用器械锻炼下肢力量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网球运动员运用器械锻炼下肢力量对发球、正反手击球和高压球成功率网球技术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多球训练法对零基础学生网球水平的提升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于常规训练法,多球练习方式对学生的网球水平提高效果更明显,除截击技术,学生的发球技术、底线正手击球技术、底线反手击球技术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多球练习可以给学生足够强度的刺激,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不仅有着更强的训练强度,也通过创造全新的训练环境,有效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球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艳辉 《考试周刊》2007,(39):94-95
网球的技术性很强,正手击球是其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技术。正手动作一般分为准备姿势、引拍、向前挥拍、击球以及随挥五部分。本文主要根据生物力学中人体协调链的原理对其中击球环节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杨  唐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231-231,23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人们对网球运动了解的越来越多,网球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受到大家普遍的欢迎。特别2004年雅典奥运会至今,中国各地网球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网球人口也急剧增加,涌现了一大批的网球爱好者。大多数网球爱好者在正、反手底线击球方面颇有造诣,可是通过初步了解,在发球这项技术上水平突出的却凤毛麟角。在网球技术中发球是惟一由运动员自己掌握,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发球技术的好坏对比赛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市高校网球爱好者的发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加强发球技术动作的练习等的解决的方法,为业余网球爱好者的发球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拍平击球是网球技术中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击球时多采用球速快、打法凶狠的平击方法,这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很大的技术动作。通过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提高击球速度关键在于挥拍速度。而合理加大引拍幅度,选择好击球点,以球拍甜点击球后中部等几项主要技术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就此为广大网球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网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发展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网球教学方法,提高网球的教学效果,激发学习欲望,培养终生体育意识,本文在网球教学中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启发式教学法在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等技术的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法,且在发球和高压球这类复杂的技术中,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网球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高校开展人数众多,场地较少,学生练习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网球墙在高校网球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网球墙不仅仅是为被动补偿性练习而提供的,它的作用非常大,是全方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墙击球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有利于动作的定型,同时也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墙击球练习方法的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强度及难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网球基本技术教学中,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和发球是教学中的重点.和正手击球技术相比,反手击球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而且在实战中不易得到正确运用.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常用的几种反手击球动作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结论:在网球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反手击球技术是学生打好反手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网球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高校开展人数众多,场地较少,学生练习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网球墙在高校网球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网球墙不仅仅是为被动补偿性练习而提供的,它的作用非常大,是全方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墙击球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有利于动作的定型,同时也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墙击球练习方法的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强度及难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网球发球是惟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的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开始,也是向对方进攻的开始,同时还是双方进行攻防对抗的开始.在发球的同时,它包括了发球者的目的和意图,它是力量、速度、旋转和发球落点的组合.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网球发球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动作,而是一种战术.  相似文献   

20.
发球在排球比赛中有它的特殊意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比赛中断的第一个球都必须从发球开始,得发球权才能得分,在三米宽的发球区内自己抛球自己击球,可以不受别人干扰以主观的技术来决定;同时在五秒钟内实现自己的战术意识从而达到,直接得分,破攻,为本方进攻创造条件,尤其在女子比赛中,(因球网较低,接发球前后移动范围广,而造成接发球难度大。)发球技术更得到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