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作者采用特质拖延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 0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倾向令人堪忧,但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别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不具备调节效应;拖延行为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和内部整合动机皆负相关,与外化原则动机和缺乏动机皆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拖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皆具负向预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基础上对锻炼动机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拖延行为对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Aitken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中低度拖延倾向和中等水平的锻炼动机,其锻炼行为亟待改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而拖延在性别上却具有同一性;拖延对锻炼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在拖延的基础上,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拖延解释锻炼行为时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锻炼动机在此关联的中介效应具有特异性。结论: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阻滞影响,以及锻炼动机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摘要:探讨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考察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在余暇锻炼中能够感受到中等偏低的性别角色冲突,但其余暇锻炼的状况却不甚理想;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余暇锻炼在性别角色冲突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和性别角色冲突是余暇锻炼的两个前因变量,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皆显著;在性别角色冲突的基础上,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显著,即:性别角色冲突是社会支持影响女大学生余暇锻炼时的一个中介变量,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10%。结论:给予更多社会支持与认同,并通过改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来缓解性别角色冲突,可能是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余暇锻炼自主性的一个关键环节。研究结论为制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采用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学习自我效能感等调查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层次式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通过正向影响专业承诺,进而显著负向影响学习倦怠中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低落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与行为不当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低间没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扬州大学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对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通过影响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间接促进心理健康。结果表明:1)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说明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2)运动群体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运动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人际关系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效应稍大于自我效能感,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力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400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结果:体育锻炼对个体力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量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提升力量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女大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体育锻炼,以需要层次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为框架,采用锻炼需要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48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女大学生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体育行为间的关系,构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体育行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具备多维度需要、高自我定向、低运动量特征;锻炼需要和目标定向各维度均与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其中,任务定向与高一级锻炼需要密切相关,自我定向与低一级锻炼需要密切相关。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女大学生的目标定向(任务定向或自我定向)在锻炼需要解释体育行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值占总体近16.67%。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父亲在位中文简式版量表(FPQ-R-B)、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自尊量表(SES)对陕西省某所省属普通地方高校5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和户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在不同户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存在两两相关关系;自尊在大学生父亲在位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37.11%.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会通过其自尊影响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耐力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421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对个体耐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耐力在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这就表明,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耐力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一次性身体锻炼对人格特质、流畅状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文献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一次性身体锻炼对大专女生的流畅状态存在直接的正性效应。(2)一次性身体锻炼能够对主观幸福感及主观幸福感具体每个因素产生直接的正性效益。(3)一次性身体锻炼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流畅状态,以及流畅状态的具体因素(除行动意识融合因素)对大专女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正性效应。(4)把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流畅状态作为中介变量在一次性身体锻炼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作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检验,发现人格特质在假设模型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有氧舞蹈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加有氧舞蹈锻炼对其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有氧舞蹈锻炼能有效地减少女大学生皮脂厚度,降低身体围度指标,塑造优美体型;使安静时心率降低,心肺机能和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腹肌力量和躯干柔韧性及耐力素质加强;对女大学生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舒缓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身体锻炼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身体自尊和身体锻炼量对自我效能感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均衡决策和自我效能在锻炼经历和锻炼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肥胖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经历、均衡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均衡决策、自我效能在锻炼经历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对锻炼经历与均衡决策的关系,以及均衡决策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均衡决策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效能的调节,并且均衡决策也是自我效能和锻炼行为关系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起间接中介作用,调节了锻炼经历与均衡决策、均衡决策与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作用轨迹和特征,促进了锻炼经历对锻炼行为的预测作用,影响了肥胖青少年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5.
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状况调查。研究普通高校普通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的特征。主要结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元化特征;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兴趣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转移;余暇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善度余暇的能力不高;休闲活动中体育锻炼所占的比例较低;学习方面的因素是影响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的主要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机制是具有社会性和心理性特征的,集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于一体的复杂工程。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动机具有多样性、多向性、多层次性特征。偏倚的行为目标、淡漠的消费意识、不良的行为结构、受限的行为内容,导致大多数女大学生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是制约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科学的引导体育认知、培养良性的体育需要、激发健康的锻炼动机、规划科学的体育行为、充实行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356名大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压力对坚韧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由此可知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较长时间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普通女性大学生STI是否有良性的影响,30名普通女性大学生分成实验组(15人,3次/周,90min/次)和对照组(15人,1次/周,90min/次),共16周(一个学期)有氧健身操定量锻炼.分别在锻炼前、第8周末、16周结束时测量STI指标.结果表明,8周有氧健身操锻炼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显著,直到16周结束STI相应指标才出现较明显的变化.提示:短期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较小,要使心脏发生与运动相适应性的良性变化,锻炼的周期要长,且要保证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Bootstrap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问题解决纬度在体育锻炼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0193,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为[-0.0433 -0.0053],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28.4%;其他8个应对方式纬度中介效应都不显著.结论认为,积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