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特征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2004年对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进行创新文化建设评价为案例,通过对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一级、二级评价指标的总体分析与变量差异性分析,探讨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共性规律与差异性规律,并提出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与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管理》2015,(5):8-13
阐释了创新文化建设意义及作用,分析了新建研究所的特征,构建了新建所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路径,基于中科院若干新建所的创新文化实践,总结了新建所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和难点,提出了创新文化建设的动态反馈评价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毛允华  林海宏 《今日科苑》2010,(18):270-272
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总结了乾大综合服务公司自重组整合以来,打造强势企业文化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创新经济学发展理论出发,对国内外国家创新能力、国家竞争力、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创新评价的理论依据、目的和范围等差异,探索国家创新评价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同时,借鉴国内外典型的国家创新评价经验,提出开展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国70年来,我国创新文化的演进脉络始终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从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在创新文化发展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作为引导我国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可将我国创新文化战略进路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观念文化的引领战略、制度文化的保障战略、环境文化建设与不同子文化的织就战略及评价文化的导向战略等。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坚 《内江科技》2010,31(9):69-69,81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如何建立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方法,培养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320篇创新型城市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演进趋势、内涵与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脉络主要体现出初步摸索、稳固发展、深入推进和持续探索4个发展阶段,其内涵包括3个方面,构成要素包括创新基础环境、核心驱动力、创新实施主体、创新政策和创新目标5个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包括全面创新型、改进创新型和引导创新型3类,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强调创新内容、强调创新过程,以及强调创新合力和城市文化3类。最后明确指出了创新型城市研究存在内涵与评价体系脱节,且现有指标过多关注创新要素,而忽略了城市发展方面的因素等4个方面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与和谐文化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介绍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意义、目前的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结语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本文认为建设高水平学首先要重视战略管理,走向科学发展,具体包括战略定位、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其次要明确发展路经,走向深度变革.大学深度变革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具体来讲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二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支助和科学评价体系;三要将研究与创新结合起来,构建国家目标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强化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促进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理论创新的创新体系.最后,高水平大学必须引领文化发展,走向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创新的竞争力评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一项主要职能和任务,高校科研创新竞争力评价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设计和论证了一套新的国内院校科研创新竞争力测度的方法,从“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出发,以分类评价为原则,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的科研创新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我国科研创新竞争力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态创新是企业走向绿色发展的根本路径,评价生态创新是小微企业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关键之举。以贵州省小微企业数据为样本,从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两方面初步设计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验证与完善,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适用性,生态资源创新水平对小微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较大,生态文化建设水平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提出建立环境主体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企业生态管理有机协调体系,加强企业生态资源要素动态整合等提升小微企业生态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蔡宁  闫春 《科学学研究》2013,31(3):469-480
创新绩效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可是现有研究对创新绩效的测度却过渡关注财务视角的评价,从而不能全面衡量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得到的综合收益。在剖析现有研究中对开放式创新的绩效评价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其维度构成,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理论测度量表,然后收集实证数据,采用EFA方法进行指标筛选、维度定义和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最后通过CFA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可以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它们分别代表了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的不同类型收益。  相似文献   

13.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14.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23,52(3):104704
In recent years, innovation policy has increasingly embraced “situated” perspectives to better account for both how culture matters for innovation in diverse settings and how to deal with growing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and conflicts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landscape.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the framework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ultures” to put these perspectives on more solid theoretical foo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ultures refer to unique ways in which reg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s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their goals, meanings, material organization, and actor constellations) are being brought into alignment with local identities, socio-economic legacies, and unique political cultures. Our framework foregrounds five analytic dimensions: imagined social orders, representations, political cultures, relationship to national and global initiatives, and local controversies. We apply this framework to one in-depth regional case study of the German state of Bavaria, focusing on innovation policy in three sectors: space, agriculture, and automotive. We show how Bavaria enacts what we call a “conservative innovation culture”, where innovation is framed as a way to preserve socio-economic orders rather than disrupt them, and wher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cumbents forcefully shape and absorb emerging niche activities. Innovation in Bavaria is performed through a political culture of small state-like corporatism that emphasizes strong coordination of all major actors, grants state bureaucracies a key role in defining directions for innovation in the form of a quasi-technonationalism, and tends to sideline alternative visions and voices for innovation. Across all three sectors, culture serves as a framing device to legitimize innovation primarily as an extension of existing social orders; conversely, innovation serves as a vehicle to reinforce dominant ideas of the public good. Through the lens of culture, innovation ceases to be primarily a source of social change and disruption, but can be understood as a mode of socio-cultural reproduction subject to tentative, constrained experimentation. Innovation initiatives cannot break too radically with existing social norms and orders without risking public support or legitimacy, thus creating a trade-off between proposing novelty and ensuring continuity. Our analysis lends further support for constructivist approaches to innovation studies, emphasizing plural and socially grounded perspectives on the rational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轩  时勘  石兵 《科研管理》2001,22(3):134-137
创新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本提出,中国科学院创新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管理创新之中,由此,提出了体现在管理创新中的创新化建设的实施建议,其一,可以引入现代管理措施如CI技术,其二,可以在致力于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创新化建设的评价方面,本认为管理行为评价是创新化建设的直接的结果性评价之一。  相似文献   

17.
众创空间作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多主体、多要素、多功能的特点,需要依托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培育、监督规范管理行为、优化众创空间效率,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以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为核心的众创空间管理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特别是在众创空间的具体功能定位差异、成员准入规则设计、创业要素互构作用、评价指标建模细节等均缺乏实证探析。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自身特点,立足调研数据,通过对众创空间主体、客体及环境等要素的梳理,着重挑选与分析和众创空间功能发挥息息相关的预期、网络、学习、市场培育与市场保护因素,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法阶梯式递进评价,构建完善"投入-产出"三形态两阶段模型,并以广东省众创空间为实例检验评价效果。结论证明,通过加强创业前景规划、规范空间运行、优化革新技术服务、优化市场孵化服务、增强创业市场产出,可有效提升众创空间的实际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论文学术创新力指标体系中特征的重要性,为学术创新力评价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过 程】系统梳理学术创新力评价相关研究,根据对现有成果的分析以及对学术创新力内涵的研究,提取学术创新力相 关的特征指标,并给出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动态网络测度法计算论文创新力,并通过散点图 分析单个特征与创新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单个特征对创新力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各指标特征与论文学术创 新力不是简单线性关系,不能简单使用传统指标体系来评价学术创新力,需要探索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创新/ 局限】从新的视角研究特征指标体系,通过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各个特征对创新力评价的重要性程度, 筛选出真正与学术创新力相关的特征,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