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例1 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频红外碳硫仪器测定金属纤维FeCrAl中的碳含量,对助熔剂、称样量、最短分析时间和比较水平等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采用钨作助熔剂,称样量为0.4g,测定结果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菜农对大棚蔬菜钾肥施用存在的问题,施用氯化钾、硫酸钾,研究其对番茄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大棚种植番茄,施钾肥有增产作用,氯化钾用量为K:015kg/667m^2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幅度29.0%.而用量为K2O 30kg/667m^2增产作用不显著,说明已过量.在施钾量相同情况下氯化钾的增产效果好于硫酸钾.  相似文献   

4.
以本地果汁生产所产生的柑橘皮渣为原料,采用重铬酸钾法和凯氏蒸馏法测定了其碳氮比,同时探索了测定中硫酸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品量约0.3g时,重铬酸钾法中硫酸最佳用量为50mL和凯氏蒸馏法中硫酸最佳用量为6mL,在此条件下测得原料中碳氮比为36.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新型聚合硫酸铁的合成实验 ,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用量、氧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并利用自制的聚合硫酸铁对染料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试验。结果表明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硫酸铁产品 ,试验表明产品的混凝脱色性能良好 ,盐基度在 1 2 .7%~ 1 5 .2 % ,CODCr去除率 >80 % ,脱色率 >72 % ;增加硫酸用量及氧化剂用量 ,都可提高合成反应速率 ,当硫酸与Fe2 + 的摩尔比为 0 .1 4~ 0 .3 2时 ,减少硫酸用量可显著提高产品的盐基度 ,但当该比值小于 0 .1 4时 ,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铁凝胶沉淀 ,导致最终产品的盐基度和铁含量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凯氏定氮法测定虾壳中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一套简易凯氏定氮装置,对提高装置气密性方法进行研究,并采用单次单因子法对加入双氧水测定虾壳中氮含量的消化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国标法进行对比,确定该方法测定虾壳中氮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加氢氧化钠的漏斗采用水封能提高蒸馏装置的气密性;最佳消化条件为:虾壳0.2 g,五水硫酸铜0.2 g,硫酸钾0.6 g,浓硫酸8 mL,双氧水4 mL,消化40 min。所测虾壳氮含量为(63.48±0.88)mg/g(P=0.95),加标回收率在95%~100%。该法准确度与国标法相当,且省时、经济、环保,适用于实验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利用硫酸铜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合成了癸二酸二丁酯,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0g/0.05mol癸二酸,醇酸摩尔比为4,反应时间3.0h,带水剂12ml,癸二酸的酯化率可达97.23%,该催化剂催化效果好,使用量少,酯化率高,可重复使用,无环境污染,价廉易得,是一种极有应用价值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钛为催化剂,通过乳酸和异戊醇反应合成了乳酸异戊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3g/0.1mol乳酸,醇酸物质的量比1.2:1,带水剂(环已烷)8mL,反应时间1.5h,温度80~105℃,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38%。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氨水的浓度、氨水的用量、氨浸时间、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称取1g(精确到0.0001g)的矿样,经过最佳条件的焙烧后,最佳浸出条件是:氨水浓度为1:1,氨水用量是4.0mL,浸出时间为2小时,浸出温度为60℃,分2次浸取,浸出率为95.95%。  相似文献   

10.
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江市城市生活污水为原料,研究了煤系高岭土的焙烧温度、煤系高岭土的用量、pH值、吸附平衡时间、反应温度对氨氮吸附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当煤系高岭土的焙烧温度为750℃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值;煤系高岭土的最佳用量为60g/L;pH为6.0~8.0时,煤系高岭土对污水中的氨氮都具有较好的吸附;吸附时间取90min为宜;吸附量的最大值为3.38mg/g;此吸附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以熔盐法制备珠光颜料用片状氧化铁的最佳制备条件的探讨过程,通过在不同条件如熔盐种类、熔盐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下进行合成,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产品形貌和尺寸进行观察,从而推断出助熔剂法合成片状氧化铁的最佳条件.通过研究发现,在采用Na2SO4+K2SO4作为复合熔盐,并且熔盐用量与三氯化铁的摩尔比为5的条件下制备前驱体,在1 100℃下煅烧4 h,可得到平均粒径约为20μm,表面平整,形貌良好的六角形片状氧化铁晶体.并对制备的片状氧化铁进行了包覆二氧化钛应用尝试,表明该法制备的片状氧化铁满足珠光颜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十八水合硫酸铝作为铝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六方形氧化铝晶体.通过激光粒度仪、XRD和光学显微镜等检测手段,系统考察了复合熔盐的用量,磷化剂的用量,钛盐的用量,煅烧过程的升温速率以及添加晶种等对晶体的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熔盐与铝盐的比例为4,磷化剂的用量为1.0%,钛盐的用量为1.O%的情况下,可以制备出具有粒径为12μm的六角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13.
以桑葚为主要原料,以酿酒活性干酵母为桑葚酒发酵菌种,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可以确定桑葚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总糖含量22%、发酵温度28℃、接种量0.1%、SO2添加量40ppm。影响桑葚酒发酵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总糖含量(A)〉发酵温度(B)〉接种量(C)〉SO2添加量(D),桑葚酒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果酒。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研究了Ce2O3的最佳添加量,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的反应,探索到了最佳反应条件.Ce2O3的最佳添加量为2.0%,最佳反应条件为0.10mol丁酸使用1.0g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醇酸摩尔比2.0,反应时间为2.5h,丁酸的酯化率可达96%以上,并且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烟草根系施用5种配方肥料,并分别检测烟草移栽前、后20,40,60,120 d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等数量均比不添加有机肥的处理(N0处理)呈增加趋势;其中,50%无机氮+50%有机氮处理(N3处理)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真菌、细菌、霉菌数量分别达到2.46×10^5,2.96×10^8,2.95×10^4个/g .在烟草种植中,施用50%无机氮+50%有机氮的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烟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大豆根瘤菌AWCS13-4菌株在YMA、TY、PA、BSE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AWCS13-4菌株在YMA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粉为最佳氮源,最佳p H为7.0,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培养温度为30℃。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其最佳培养组合为:每升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7H_2O 0.2 g,K2HPO40.5 g,NaCl 0.1 g,CaCl_2·5H_2O 0.05 g,Rh微量元素液4 m L;p H为7.0,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为介质,在不同温度下,通过对3201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钢试块的浸泡试验,对其耐H2SO4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01乙烯基酯树脂在30%H2SO4,70℃以下耐腐蚀;在50%H2SO4,40℃以下耐腐蚀;在80%H2SO4,25℃以下耐腐蚀.3201型乙烯基酯树脂具有较优越的耐H2SO4腐蚀性能.上述结论对玻璃钢产品设计时的选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SO2, SO3 on de novo synthesi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and dibenzofurans (PCDFs) were studied using model fly ashes incorporating copper oxide and activated carb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SO2 on PCDD/Fs form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SO3.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CuSO4 formations from both CuO and CuCl2 were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SO3 to convert CuCl2 and CuO on a silica support into sulfate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SO2. However, replacing silica by activated carbon leads to a much high conversion of CuCl2 to CuSO4 in the presence of SO2. The promotion by activated carbon is expla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CuCl2 to Cu2Cl2 and the eventual conversion of Cu2Cl2 into CuSO4 is the main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SO2 on de novo synthesis of PCDD/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