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说:“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爱觉 《广西教育》2006,(7C):55-55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曾说到:“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思维活动形式千姿百态,由此导致数学思维方法的多姿多采。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宁说过:“优秀学生倒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这句话的确值得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深思。 一次听一位教师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时,他出了这样一道  相似文献   

4.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说: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5.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实验表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形象、启发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舞台呢?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平德 《教育艺术》2005,(10):22-23
“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的优秀成绩,而在于他的优秀思维.”(杨振宁),而优秀思维的培养更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8.
杨振宁说过:"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在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课堂巧妙地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舞台呢?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说过:"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在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课堂巧妙地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舞台呢?  相似文献   

10.
一、以“说”激活课堂,让学生有动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找准时机,充分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潜能,使之能进行充分的表达,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11.
王刚 《教书育人》2001,(21):20-20
一、重“少”轻“多”。不少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陷入应试教育的讲授法中。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由于缺乏老师用语言开导,单凭学生自主探索实在难以解决很多难题。如此一来,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的机会多,动耳听老师讲话则太少了。该误区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实际上前者的“讲”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后者的“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区别不在于课堂“讲”的多少,而在于“讲”的目的不同。所以,引导性语言、开启智力和思维的语言、提高能力的语言应该多“讲”,…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就者,无不对其事业有强烈而浓厚的兴趣,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因而,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被世人称之为“思维的时代“。思维是一轮照耀人类创新的“太阳“。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人不在于思考什么,而在于怎样思考。因为,成功没有定势,优秀却可以“复制“,让我们从思维入手,去寻找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  相似文献   

14.
陈佳 《现代语文》2014,(4):68-70
贝尔(Bell)说:“提出好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做出反应之前,对这些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有效地回应、理答、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理答和评价不一定要作出肯定、褒扬,有时以问的形式来代替回答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以问代答”,即“不按常规对对方的提问给予解释,而是用提问来代替回答”。语文教学中,“以问代答”使用于学生思维混沌时,思维肤浅时,思维狭窄时,思维受阻时。其策略与技巧在于,填空式探问,装笨式提问,选择式询问,合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是著名教育家斯第多德的教育格言。在斯第多德先生看来,发展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他说:“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真理,而且要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同样的话:“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维、语言、文字三项一致训练,使之相辅相承。”我们教师就是要利用课堂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条件,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优秀学生主要在于他的优秀思维,而优秀思维的培养更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质疑,营造一定的思维空间等几个方面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7.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指出:“优秀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思维的重要性。从解应用题来讲,尤其是那些有一定难度或比较抽象的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循常规不拘常法,正确而别出心裁地完成了解答。作为教师来讲,态度不一,有的漠然置之,大有让其自生自灭之势;有的积极肯定热情赞扬,使之发扬光大。我们认为只要学生思路对头,算理通顺,结果又正确,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家普希金教授曾说:“好的教学方法应能培养学生深刻的、巩固的、自觉的知识,并能使学生听讲时,思维永远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好的教学方法,不在于能否把课本知识讲深讲透,而在于对学生能否做到相机诱导,启迪思维。古人说:“思源于疑”。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设疑—生疑—质疑—释疑”教学法是培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本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这可贵在于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通俗地说:凡是克服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即可称之为创造性思维。它的特点是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式,正如但丁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