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师范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电教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教学管理、培训教师电教能力、加强教学评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否自觉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去实现教学目标,将取决于教师的电教意识。本文试图从电教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来探讨师范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电教意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十分重视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目前,许多聋校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正确和清晰的认识。认为这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因而产生畏难情绪。也有的教师迫于要求,往往以简单的电教手段机械地套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指示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时期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之必然。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更加突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强化舆论宣传工作,从而使广大电教工作者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有足够的认识并积极地去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该从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从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电教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要从模仿式的推广应用中超越出来.把推广工作的重点放在电教观念的更新上.电教研究成果的精神实质,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掌握三个观点.采用三种方法,坚持四个原则,坚定一个目标”.要抓好推广应用的三项基础工作:电教教材建设,教师电教知识的培训和电教政策法规的建设.电教教材要全面进入中小学教材目录;要重视电教工作的教育督导,评估指标要加大电教的权重;教师电教知识的培训要列入继续教育内容,电教技能要成为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考评的内容.要建立起一个上下畅通的推广应用网络,依靠群体的智慧,群体的优势,群体的力量.造成整体推进的声势,把电教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扎扎实实搞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已得到较为普遍地运用,打破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思想,给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引来了源头活水。但是面广量大的农村初中由于观念、设备、师资、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的“超市”仍旧如火如荼,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屡有发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8.
略谈教师的电教意识邵林兴1电教的时代意识时代意识是指在当今社会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社会这个大教育中,对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认识和感受,也就是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比教学,推广运用现代比教学手段”的大自,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教学手段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一、增强运用电教媒体的意识,发挥媒体教学的作用。采用电教手段,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增强电教意识,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修学习,熟悉各种电教媒体的不同功能、特点及其局限性。其次,要学会灵活应用各种电教媒体,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本刊新辟的“电教之窗”栏目今天和广大读者见正了、本栏目主要面向厂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单值和书育行政部门。旨在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践、教材编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装备等方面的问题;报道省内外电教研究成果及动态。突出指导性、可读性,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及电教工作者提供一块可耕耘的回国,为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服夯。教育心理学认为;“理解”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记忆”是对经验过的事物能识记,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小学…  相似文献   

1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为支撑点,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加大教育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现代化电教设备,并不等于就实现了教育现代化。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教育面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给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迎来新的机遇。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制高点。如何抓住这“两点”已成为当今广大电教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结合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和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强了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并在全县教师中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达标活动,取得初步成效。1努力营造适合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有利环境1.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根据省、市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县情,我县成立了以教育局长为主任,副局长…  相似文献   

14.
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从1984年开始,我校就开设了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而利用常规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则有更长的历史。为了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近几年,我们又投重资,开始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力求达到“现代、领先、一流”的水平。目前,我校已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完成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建设,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电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学生电视台、演播厅等,拥有相当数量的常规电教媒体和现代媒体。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作 《广东教育》2004,(6):14-14
化州市第三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电教优秀等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作为化州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三小全面实施“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丰富第三课堂”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电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科研兴教、电教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编辑室、演播室、电视转播室、电子阅览室、软件制作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36个教育教学功能室。有计算机238台,电子图书3万册,班班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小平台,完善了校园教学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建有50G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现代素质的核心是现代意识,因此,教师的现代意识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实现教育信息化,关键是广大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何谓教育技术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先生将教育技术能力看作“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认为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教育强市的重要一年。今后电教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继续以“电教扶薄”为措施,以用促建、按需建设,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以府用为本、开发项目,着力建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核心,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着力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设法让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世纪之交我国师训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对师专学生进行电教素质培训,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