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贸易、战争与宗教是古代中国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文化上的交流必然引起中西方古代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西方作家对中国的想象,随之出现了不少涉及东方或中国的作品,特别是明清之际元杂剧《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与改编,对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伟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日后比较文学诞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武术特色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应运着国际大交流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国际弘扬的大好机会,而且它是在国际社会中建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本文针对武术特色孔子学院的发起、原因、目的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明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不但积极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乃至最后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而且为中华民族蔚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和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晔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82-183
"地球村"的发展促使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离不开我国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这是我国的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形势下对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中西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坚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让中西文化更好更顺畅地交流融合。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对国家所起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国家的兴衰存亡。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随着大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使得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本文就目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5.
自16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华后,东西方之间便以传教士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开始了一场文化的双向交流。这是东西方之间一次史无前例的文化交流高潮,在16—18世纪时是以东学西渐为主。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西传,对欧洲近代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近代文化的产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也对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元素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融合的层面,也有冲撞的层面。现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着手,来看一下中硬方文化交流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宋晓川 《海外英语》2014,(7):219-2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科学交流、文化交流也在逐渐加深。英美是西方两大发展强国,其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文化发展对全球国家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已经渗透到我国人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国文化的扩散和传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如何在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同时,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作用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广大文化工作者、传播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该文针对英美文化发展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特点,深入研究英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释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三个问题:中国史学与20世纪苏东剧变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史学两支史学潮流的相关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与西方新史学的关联;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的关系。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其前提与基础在于相互了解,史学交流尤甚。当下,为了进一步开拓中西史学交流,不断地加深相互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此,才能使中国史学在与西方史学交流中出彩,在与国际史学互动中前行。  相似文献   

9.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本文从经贸人员在跨文化交流中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出发,归纳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几个主要方面,强调经贸人员应该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谭蓉蓉 《考试周刊》2012,(33):15-16
翻译活动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在阐释翻译活动与文化交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翻译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充分认识翻译的跨文化意义,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翻译活动为媒介,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和中国文化的外译,在交流对话中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中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联系的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汉语和英语之间词语含义差别较大。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更好地促进中西方在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英汉词汇的语义、内涵、情感、联想以及搭配等方面分析并解读英汉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期能为广大的翻译工作者以及文化交流使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融合的层面,也有冲撞的层面。现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着手,来看一下中西方文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随着人类交往的深入而更加广泛,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西方国家通过中国的各类文学作品的译本了解中国文化,因为文学作品上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所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以许渊冲先生和张廷琛先生的几首中国古诗词英译本对比为例,提出为了实现成功的翻译,即译者与目标读者流畅顺利的交流,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找到目的语中与源文本中最佳关联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被提出后,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日益显著。本文以1983-200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为线索,选例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到海外的作品,分析翻译中的文化交流趋势,探析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作为文化传播者、塑造者、构建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及其在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与对话、文化积累和创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伟大人物,波里比阿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他的史学理论及其特点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古典文化交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由于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笔者就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论述中西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了解中关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各国的往来。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基本形式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府外交和战争;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明清之际来华的西方文化以及长期的中外物品、科技、文学艺术的交流,对中国的儒学、道家、民间文化、宗教、民族构成、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等都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谢红菊  黄彬 《华章》2007,(4):155-155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还反映在文化上.西方的一些强势文化大国就借助于国与国之间的正常文化交流推出所谓的"文化西化"."文化霸权主义".于是,如何在与世界文化同发展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由于历史发展环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的差异,使得东方的龙与西方的Dragon这一传说物种的形象在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消除其中的误解,无疑对促进东西方相互理解、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