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探索规律的积极性,便有了浓厚的兴趣、充分的自信和顽强的毅力,这是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关键条件。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阐明意义。学生自己探索的数学规律,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灵活。这种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创设条件。对于学生能自己探索而解答的问题,我们一般都给他们创设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决不包办代替。对于某些引而难发的问题,我们就设置些阶梯练习题或思考题,逐步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探索规律而解决问题。积极诱导。对于积极探索的学生,以及探索中的好观点、好方法,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兴趣更浓,信心更足。  相似文献   

2.
刘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47-248
中专生学习基础薄弱,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只有在扫清学习障碍的前提下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发现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使学生认识数学,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3.
中专生学习基础薄弱,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只有在扫清学习障碍的前提下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发现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使学生认识数学,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4.
对于探索规律,是新课程标准下确立的新教学内容,其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应用规律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探索规律环节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是指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能力,重要的是指学生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一个人的数学素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自学·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正是以使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掌握运用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此种教法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结合实践,对运用"自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新课标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文章从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纵观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学极其讲究逻辑性和推理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规律的这一特点,着重于引导导学生对数学本质性规律进行认识和理解,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实例为开端,引导学生对数学规律性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规律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认为要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突出学生的“亲历性”,注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揭示问题、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互转换的内隐性认知过程。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巧设问题情景 ,在引导学生探索过程中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使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在探索中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一、通过实验探索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实验探索 ,即通过实验、观察、操作、猜想得出结论然后再论证的方法进行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 ,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完成的 :第…  相似文献   

10.
左莉霞 《小学生》2023,(4):73-75
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有效评价,能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小学课堂中,评价的开展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通过这一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应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内容引导等,探索教学评价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数学从形和数的角度反映运动的规律.所以对于数学问题,也需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去探索,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猜想、去发现、去辨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效丰 《成才之路》2011,(28):65-65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出发,使各种教学活动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思想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在小学数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方法,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学生已经学习的数、式、运算以及直观认识的图形在各单元中分散安排探索规律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数、式、运算以及图形排列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更是根据内容每册各独立编排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从丰富的探索规律内容中引导学生探索一类又一类典型现象的规律。尤其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蕴含规律的情境不再简单直观,而是偏向于复杂内隐,其中隐含的规律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才能被探索和发现,这就意味着"探索"的过程成了寻找规律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探究方法、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文笔者以"和与积的奇偶性"为例,提出"探索规律"教学的"四重奏"。  相似文献   

15.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出发,使各种教学活动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中有不少习题都有一定的潜在"功能",发挥其潜在功能,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大胆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加深,有些学生逐步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数学史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以数学教学为例,来探讨如何运用心理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