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墨 《家长》2014,(Z2)
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深以为然。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  相似文献   

2.
孟佳  翟超 《家长》2014,(Z2)
正浏览网站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图中的父母亲手用大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孩子只是无奈地站着,任凭他们剪着自己的翅膀。图片的配文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翱翔!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出这张图片和这句话。作为天津市首位为家长和孩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     
《内蒙古教育》2009,(13):64-64
世界上的所有的爱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尽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有。  相似文献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总是把孩子当成老母鸡翅膀保护下的小鸡,那么等孩子长大了,他们非但不能成为勇敢的人,反而会成为一代娇懦的弱者。现代家长应该尽早地让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感。春节乘火车外出,对面的座位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父母一...  相似文献   

5.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6.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7.
独立性格是指人具有不受他人的影响,有自己的主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性格特征。让孩子成为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未来人才.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相似文献   

8.
刘从良 《教育文汇》2014,(18):41-41
我的孩子在读小学。 我一直认为家长教育孩子是有很大学问的。在读了很多家教类书籍后,我却发现,家庭教育的学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家长必须爱孩子。爱,是成功家长公开的秘笈。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怎么表达这种爱呢?我认为,家长爱孩子最基本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而不少家长特别是父亲,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很多男人把家教的责任全部交给女人,几乎不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当家成为男人的旅馆,他回来只负责点评家中的卫生和饭菜时,还有和谐完整的家庭教育吗?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应该爱自己的,吃饭、穿衣等事情家长帮自己做也是应该的,很少有孩子想过去爱老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一、让孩子了解爱意味着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先让幼儿轮流谈谈“每天家里人要帮你做什么,家里谁最喜欢你,他们是怎么喜欢你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好。讲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10.
姜秀红 《山东教育》2021,(12):61-62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你让他往东他就往西。你不让他干什么,他偏要干什么!”一天早晨,刚到班上,就有家长给我发来了微信语音,吐槽自己孩子的“叛逆行径”。说起来,这也是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原来那么听话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变得不太听话了,这让爸爸妈妈很难接受。其实,解决这一难题的药方并不难寻,就是爱,爱才是治疗孩子叛逆的“解药”。  相似文献   

11.
班会背景:这学期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给每一位家长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为我的孩子而……》。最近,家长们都把自己写的文章交了上来。为此,我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评讲父母的“作文”,看父母是为“我”(孩子)自豪、欣慰;还是遗憾、伤心,旨在教育孩子学会关爱父母。题目设计:“要爱你的妈妈”是前苏联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的校训,该校校长就是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正是他给学校制定了这个校训。校训贴出来以后,有人就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说爱祖国爱人民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这里的“爱妈妈”,实际上包…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周云 《幼儿教育》2001,(2):41-41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  相似文献   

14.
普天下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同样,美国家长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爱不是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内心。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不去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幼小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在中国,对于孩子,家长的态度永远是大包大揽,赶在孩子前面把问题解决完,而很多孩子既厌恶父母设计的路,又怕走错路辜负父母的期望,在亦步亦趋中变得迷茫,其实,父母应该把孩子交给世界,让他们独立地面对生活,在克服各种困难之中学会生存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且不需要大人的帮忙呢?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在孩子生命的一开始,在他有能力去处理事情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把事情完成的方法,就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好的方法。当今社会,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事事让父母家人帮助解决,连幼儿园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父母家人代替做了,大人还总埋怨,现在的孩子独立  相似文献   

18.
刘霞 《生活教育》2013,(2):119-122
工作过程中一直有父母向我咨询一个很有代表性、很普遍的问题,说孩子缺乏主见,太过依赖大人。有的家长甚至会很气愤地直接将手指指向孩子脑门,洲斥孩子优柔寡断、窝窝囊囊。其实,当父母将一个手指指向孩子的时候,有否意识到至少还有三个朝向自己呢?是否反思过,家长给过孩子自主的权利和机会了吗?孩子的无主见是由谁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9.
王莉 《中华家教》2020,(5):28-28
学业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多做一点主,不要怕孩子选错,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明天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如选课这样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1,(9):104-105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新称谓,比喻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日寸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你是“直升机父母”吗?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成了“直升机父母”?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蹦寺孩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