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梅花绝唱     
中国古代有许多咏梅诗,但称得上“梅花绝唱”的却只有两句,那就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他住在西湖的孤山,植梅畜鹤,无妻无子,因有“梅妻鹤子”之称。  相似文献   

2.
沈婧 《新读写》2014,(3):10-11
自古关于梅花的诗句、典故数不胜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陆凯借梅花比喻他和范晔之间的真挚友谊,并以此寄语范哗美好将来。“梅妻鹤子”的主人翁林逋则隐居孤山,以梅做妻,写下了不少咏梅诗词,《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梅花的剪影写照。  相似文献   

3.
乙白莲 《语文天地》2010,(11):99-99
宋代诗人林逋,不求名利,终身不仕不娶,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为伴,世称“梅妻鹤子”。他超凡脱俗的品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4.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一生过着隐逸生活,不仕不娶,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日以种梅养鹤为乐事,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后人称之“和靖先生”。喜为诗,长于五七言律,其诗风格淡远,尤以咏梅诗著称。《梅花》与《山园小梅》就是他的两首七言咏梅名作。诗如下: 一、梅花 二、山园小梅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咏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相似文献   

5.
夜访林逋     
张国生 《语文学习》2010,(2):F0003-F0003,80
放鹤亭就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北麓,是专为纪念和靖先生而修的。和靖(967-1028)先生名林逋,字君复,北宋时钱塘(今杭州)人。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平日除绘画作诗之外,唯喜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其节操和学识得宋真宗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便葬在孤山北麓,宋仁宗谥“和靖先生”。  相似文献   

6.
咏梅话意象     
意象是经过诗人选择并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林逋生前隐居在西湖孤山,死后被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他独爱梅花和白鹤,因而又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的《山园小梅》妙在摆  相似文献   

7.
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高尚隐逸情操备受后世景仰。这种思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接受了东晋“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不爱官场、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明隐逸时生活情趣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林逋也吸收了陶渊明创作手法,形成了“平淡邃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公认的咏梅绝唱,可是对此绝唱中"月黄昏"的解释却至今人言人殊。本文以部分古典诗歌为例,分析了"黄昏"所指的时间和双重含义,认为古典诗歌中的"月黄昏"乃是黄昏时朦胧的月色和月光。  相似文献   

9.
林逋是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晚年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分析前人的论述和他的诗歌,可以发现林逋的隐逸思想是决绝的,他的隐逸原因是无奈的——理想不能实现、学不应时和身体多病。  相似文献   

10.
花不为君开     
因为有太白之诗“云想衣裳花想容”,花便成了美的象征;也因为其奇丽的色彩,多姿的造型,短暂的生命。古往今来,人们似乎从花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那种种的品质。从古便有以莲自喻的周敦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逋,今日更有被牡丹之高贵所征服的作家张抗抗,甚至是一死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相似文献   

11.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相当多的诗歌作品。历来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不胜枚举。陆游在作诗之余,写下了一百多首小词。这些词内容丰富,抒发了真挚的性情,却为人所重视的程度不够,对陆游词的研究也非常少。本文从陆游作词的态度,对其中属于豪放一派的词作,写作特点及咏梅词重点作了讨论和阐述。无论是以柔情写哀情的豪放词创作,直抒胸臆的作词手法,还是孤芳自赏的梅的意象,都构成了陆游词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两宋后的梅花诗多平庸,独高启梅花诗如绵绵丘陵间突起的奇峰,令人叹为观止。高启的梅花诗对传统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其浓厚的主体色彩、复杂化的梅花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悟。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史上,梅花很早就被文人赋予了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到了宋代,咏梅成为文人的一时趣尚,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一生以大量的诗篇咏梅,在梅的意象中,或寄托高远的人格理想,或传达脱俗的诗艺理念,或寄寓深切的怀乡之情,托意丰富,风格清迥,梅花的人文色彩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近代诗人郑珍,终其一生写下了九百多首诗歌,其中亲情诗约占四分之一,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这些抒写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父慈子孝等人伦亲情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诗人至孝的品性与责任感,是为儒家“仁爱”典范.  相似文献   

18.
王绩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以妻子为描写对象,即最早从事婚姻诗创作的诗人.王绩在其婚姻诗中,不仅以"野人"与"野客"等自称,而且还戏称其妻为"野妻"与"野妇".由于这些"野"字的存在,使得王绩的婚姻均充满了"野"味、"野"性与"野"趣,因而极具审美特点.王绩于婚姻诗的创作,不仅拓展了唐诗的题材领域,而且也影响了时人与后人,而使婚姻诗成为了可与山水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  相似文献   

19.
曹寅在梅花诗里既表现了他自己对君子高标人格的追慕,也表现了他对曹宣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和睦的期盼;还表现了对具有"超世之志"、"不屈之节"的前明遗民和江南士子的敬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因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中国咏梅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