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精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集中在“和”字及其运用之上。“和”的思想源远流长,蕴涵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精髓主要表现在五个大的文化意识范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理想精神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姜斌 《文教资料》2007,(19):8-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和核心价值,充分发掘儒家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内容,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提倡的“忠恕”思想、“孝悌”人伦、“仁、礼”道德以及“克己、修身”对在高校中进行人际关系、家庭亲情、人与社会以及自我心灵和谐的教育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影响,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禅学是中华二千年封建社会思想范畴的三大主流,它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归结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特质,即美在意象、美在和谐、意境为美、伦理为美、和合为美.中国传统美学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现代设计风格民族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长期积淀和历史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追求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认识中,“和”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意指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和谐统一关系.即古人所谓的“和而不同”.与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性”问题也是相通的。和谐是中华“和”文化的最佳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探讨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是一种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7.
以“心和、人和、天和”为主要内容和向度的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高校和谐校园必须由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文化,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便深入人心,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营造普遍的文化氛围,让生活中充盈“和谐”因素,才能使文化中透出和谐思想.“和谐”因素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终,由古及今,这一思想做到了与时俱进、常谈常新,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出发,再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实践经验总结,推及到现代社会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到了对文化中“和谐”因素的追溯、反思、总结和开拓,探索了“和谐”文化的历史渊源,很好的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和谐”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传统和合思想本质含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合思想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客观、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含义,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对传统和合思想的含义进行考证分析.并指出,传统和合思想围绕着两个核心范畴(即天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来展开它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综合地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学派之中.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诸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论和“和谐”观念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比如,推崇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和为美的思想.苗族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巨史宏篇之中有着无数关于人类美好未来的设想和生动描绘。这些憧憬、理想与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历史的联系,其中大同思想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的宝贵资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启发与指导,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缘法而治""明德慎罚""群体意识"与"尚中贵和"等治国理政思想,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以德治国、群众路线与和谐社会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理论。这些民主政治理论已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有力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是中国文化理念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演绎方式是由“仁”至“和”,佛家思想的演绎方式是由“善”至“和”,道家思想的演绎方式是由“道”至“和”。探索中国文化理念的核心对今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这一核心思想的吸收.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必然。这种继承和发扬集中佟现为两个方面:一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二曰和实生物.差异并存。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在当代中国,人际交往既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特色,同时又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寻求一条科学合理的社会学路径,提高现代人际交往的质量,对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协调社会关系,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古时期的“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诗歌和礼仪为一体的复杂文化形式,它与当时的农事、政治等社会生活方面息息相关。“乐”的形式与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孔孟思想中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个体身与心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孔孟“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健全个体的身心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