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小清新”成为青年人中颇为流行的一个名词,在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上广泛传播.目前,传统媒体对“小清新”的覆盖主要集中在概述性的专题介绍等方面,网络媒体则是“小清新”文化发源和繁荣之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减压宣泄、逃避现实和寻求认同的情感需求是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从符号学和“消费社会”理论来看,追求“小清新”商品的符号价值以实现身份认同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告成功的关键是广告创意,广告创意的关键是广告语言。“一言兴厂”“一字千金”准确概括了广告语言在广告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写好广告语,除有明确的定位、定向和定点外,深谙其语言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形成广告语言风格的内因是广告语言的直接功利性,而媒体特点的不同,则是导致各自广告语言主体风格不同的外因。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创意是广告生产流程中的第一要素,一条好的广告创意,产品定位要准确,目标对象明确。广播媒体是通过向听众传播声音来达到广告产品诉求的。广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说服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态度。而人的态度是扎根于情感之中的。中国有句话说:“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4.
何谓策划?《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出主意,想办法。《辞海》的解释是:划,.亦作“画”。计划;打算。《后汉书·隗嚣传》:“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在我国,“策划”一词,是改革开放后逐渐流行起来的。继市场策划、广告策划、影视策划、出版策划等等之后,近几年新闻策划也谈得越来越多,叫得越来越响。什么叫新闻策划?有的同志认为,“新闻策划”可以理解为“新闻媒体动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  相似文献   

5.
唐鑫萍 《视听》2023,(4):87-90
原创棚内喜剧脱口秀竞技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第五季除了节目本身的喜剧特性抓人眼球外,广告植入与其他网络综艺节目也有不同之处。节目通过“花式”口播、小剧场演绎、对话式植入、以“梗”联结等方式来植入广告,传达广告产品的功能、理念,丰富并扩展了网络综艺节目中广告植入的形式。同时,广告植入方式凸显出节目自身的喜剧特色和鲜明个性,为其他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在电台越来越多,为了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大家都在研究如何“讨巧”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其中如何定位就是大家经常研究的议题之一,如节目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也有人把这种定位具体成了专业化运作,因而电台就有了“经济台”、“艺台”、“娱乐台”、“新闻台”等。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和愿望相违背的,有的自以为定位很专业,但收听率却上不去,或说是不理想,相对来说广告收入也上不去。结果为了有更高的收听率,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许多电台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偏离自己原先定的节目内容,开始往里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体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趋势,财政“断奶”而带来的生存危机让媒体反思,“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使媒体在进行准确定位和精心打造内容的同时,还要通过广告等现代营销手段塑造自身形象。很多媒体不仅在自己的版面、时段上刊登、播出自己的广告,而且也通过其他强势媒体宣传自身形象。媒体自身形象广告是指大众传媒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目标受众传播自身的品牌、理念、产品或服务等内容,从而培养、强化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英国广告大师埃里克·克拉克曾经说过:“通过广告,花时间创造出一个形象,这样才会带你闯过20世…  相似文献   

8.
李昕  张秀岑 《今传媒》2008,(6):57-58
期刊的品牌定位包括读者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以及营销定位等,它决定广告价值的大小.小众期刊读者定位准确,风格定位独特,内容定位精当,具有较强的传播力、表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任雅婧 《青年记者》2017,(14):66-67
电影预告片是“自恋”的广告 电影预告片是指将电影拍摄的多种素材进行有机组合后,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让目标受众提前获得影片的相关信息而制作的短片.①究其实质,预告片就是电影的广告.但是,普通广告与电影预告片之间仍有区别.广告的本质是营销,广告的策划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消费者需求对产品特点突出放大,影响消费观念,产生购买行为.②电影预告片的实质目的虽然也是营销,但核心是对电影的展示,通过对电影内容的整合将电影所要传达的理念传递出来,呈现一种吸引的姿态.因此,电影预告片具备了广告的基本属性,但更加强调产品(也就是电影)本身,将“外化”转为“内修”,是升级版的“自恋”的广告.  相似文献   

10.
“湿”环境催生了新的网络广告形式——“湿”广告,其主要凭借消费者在网络社区中主动参与分享产品的信息,或贡献智慧改进与经营产品,以获得认同而达到发散型推广的目的。与传统网络广告形式相比,“湿”广告公信力更高、更容易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更具创造力与亲和力,是一场真正的广告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李翔 《新闻世界》2009,(11):131-132
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广告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告逐渐从借助产品进行传播变为借助符号进行传播。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理论,浅析广告的符号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过6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进入了一个节目创作繁荣发展的阶段。姑且不谈节目的形态和内容的异彩纷呈,单就节目“代言人”———主持人的业务表现来说,业已值得称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与“形声俱佳”的专业条件标准差距越来越小;职业道德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养不断提升;与节目定位和风格相贴切的个人播音主持风格逐渐成熟;播音主持的美学价值逐渐提高……特别是随着节目形态、类型的不断开发,节目主持人对节目定位、特色和风格与个人主持特点的关系的认识更加清醒、更加理性。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13.
做广告,谁都希望能以最小的投入赢得较多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在策划创意广告时把握好广告的定位是个关键.广告定位实质上是从产品的诸多功能属性中,选取产品有竞争力、差别化的独特品质作为广告诉求重点,然后采用多种手法予以不断强化.广告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家电台为了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都在研究如何“讨巧”地吸引更多的听众,自然,如何定位就成了经常研究的议题之一。如节目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也有人把这种定位具体成了专业化运作,因而电台就有了“经济台”、“文艺台”、“娱乐台”、“新闻台”等等。但实际情况并非能如愿,有的自以为定位很专业,但收听率却上不去,相对来说广告收入也上不去。结果为  相似文献   

15.
文化风格是广告在成熟阶段表现出来的整体特色,具有文化性和审美性的作风、格调,广告须考虑文化风格的呈现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未引起重视。文章对文化风格定位进行界定和分类,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例证分析美国著名公司在华广告的文化风格定位策略,借此反观我国企业广告在这方面的问题,反思不足之处,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构建行之有效的跨国广告传播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冬晶 《报刊之友》2014,(2):128-130
近几年,“小清新”成为青年人中颇为流行的一个名词,在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上广泛传播。目前,传统媒体对“小清新”的覆盖主要集中在概述性的专题介绍等方面,网络媒体则是“小清新”文化发源和繁荣之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减压宣泄、逃避现实和寻求认同的情感需求是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从符号学和“消费社会”理论来看,追求“小清新”商品的符号价值以实现身份认同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社会在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受众特征等方面不同,各自在电视广告的诉求内容、创意路径、整体风格和投放策略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中西方电视广告传播差异1、广告诉求内容上的差异中国的电视广告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围绕产品而展开,以产品功能特点为诉求,突显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利益;西方的电视广告多是围绕品牌而展开,诉求品牌为主。其广告常常运用感性诉求的手法,通过营造一种氛围带出品牌,突显品牌所附加的心理共鸣点,激发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既是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广告的最后归宿。这种差异与中西方…  相似文献   

18.
定位本是一个营销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提出来的。两位学者在《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中这样说”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目的是在潜在顾客心中得到一个有利的地位。“从而”促使消费者建立选购该产品的稳定印象”(孙有为先生语)。使得特定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能想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月6日,由聚胜万合MediaV联合艾瑞咨询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营销产品发展论坛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办。论坛邀请了互联网营销业内精英专业人士,以开放的心态探讨互联网营销产品的定位,关注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提升产品价值。以技术驱动中国互联网营销产品的创新步伐。自互联网的广告模式诞生以来,互联网营销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的发展,展示广告形式也从最初的几种尺寸的图片广告,逐渐派生出动态图片、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版开辟了新栏目“悦读”,每天选用一两则哲理故事式的小言论或清新明快的短评,既是对版面的调剂,更是对当下时评创作手法和语言风格多样化的一种探索.眼下,时评语言风格的趋同化,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革除“沉闷化”的痼疾、同质化的积弊,时事评论实现语言风格上的改良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