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2):F0002-F0002,I0001
2002年12月,由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各出资1亿元人民币启动了“院省市三方共建华南植物园工程”,首创了院地合作共建科学基地的新模式。植物园建设工程分为展览温室,广州第一村暨地带性植被园,  相似文献   

2.
华南植物园     
寥琼 《科学中国》2007,(4):54-57
华南植物园的前身是华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08,21(6):67-67
<正>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万种植物园"项目和"植物园二期"项目的实施,使物种收集保存数量和专类园区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跻身于国际一流的热带植物园行列。  相似文献   

4.
《学会》2006,(7):37-37
2006年6月25日,广东省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于广州举办了“2006年广东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暨首届广东植物学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8,(7):2-2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承担的“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近期在广州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已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6.
毛荣森 《学会》2004,(12):24-24
广东省植物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研究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职博士生):王英强、张奠湘研究员、陈忠毅研究员在2004年9月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Nature)》第431期上发表了题为《A new self-pollination mechanism》的科学论文,近几年来,我学会的上述三位专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和研究,他们在广东、广西的热带季雨林中的姜科植物黄花大苞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Pollen sliding)。这个新的发现,对于研究有花植物繁育系统的演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具有重要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正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科普基地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建设,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兴隆温泉旅游区,2004年被认定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收集保存热带香料饮料植物、特色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和热带珍奇植物等2300多种。植物园划分为植物观赏、试验示范、科技研发、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代院管理中国科学院在云南的科研单位.它们是:云南天文台,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生态研究所.昆明分院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办事处,始建于1957年.1958年扩建为云南分院,下辖的研究所包括物理、天文、化学、植物、动物、贵金属、地质、冶金等学科.1962年云南分院撤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院所属的12个植物园分布在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它们在全国140多个植物园体系中所占的数量比重虽不大,但多数建园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实力。在植物迁地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在中国植物园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并均被国家有关部委及所属省市、自治区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其主要优势和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功能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的设计和建设都是围绕植物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其机理等研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莫江明研究员于2002年10月始在广东鼎湖山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氮沉降研究”样地,研究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及其机理,开创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研究的先河。该样地同时也是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最早开展该方面研究的长期试验样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