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今社会上各种学习辅导资料很多 ,有些资料上的题目难免会出现差错 ,造成“错题” .如何对待这些“错题” ,也是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应妥善对待“错题” ,不要简单地下结论 :“这道题错了 ,不做” ;“这道题少了一个条件 ,应更正为……” ;“这道题条件给多了 ,应该……” ;等等 .此时要因势利导 ,倡导学生通过讨论探求这题错在什么地方 ,可怎样改正过来 ,有哪几种变更方法等 ,从而“变费为宝” ,“变封闭为开放”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开放题的能力 ,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编撰了大量的教辅资料,不少资料上的例习题难免会出现差错,即造成“病题”.在课堂教学或个别辅导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这些“病题”,即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这道题出错了,不要做”;“这道题条件不足,应更改为……”;“这道题条件过强,应纠正为……”等等.教育者此时要抓住机会,让受教育者参与讨论,自主探求这类“病题”错在何处?如何更正?有哪几条变换途径?从而“变废为宝”,“变封闭为开放”.这种处理“病题”的教法不但能培养学生解开放题的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创作这个活动的期望是,通过“错题分析”的新案例来提高编题质量并改进解题教学.而“错题分析”的基本态度则与我们的“错解分析”相通,其要点为:  相似文献   

4.
顾嫣宏 《海南教育》2014,(18):92-93
不少学生面对曾经错过的题,“吃一堑”却并不能“长一智”。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开展错题分析,教师对学生错题的分析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分析,学生的“订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分析”。订正只是“会这题”,而没有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就引导学生“会一类”,当然更重要的是“会思维”。  相似文献   

5.
错题管理失效是目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对目前错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对错题管理的价值做了有效的准讯,并针对错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7条具有一定操作性、有效性的错题管理策略:1.深层解读错题管理,营造错题反思氛围.2.完善错题管理的环节.3.示范错题管理过程.4.对错题进行研究性学习.5.培养学生错题反思的习惯.6.错题管理应分层指导,分层强化.7.监督学生错题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错几道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就中学化学氧族元素部分错题类型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7.
错题管理失效是目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对目前错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对错题管理的价值做了有效的准讯,并针对错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7条具有一定操作性、有效性的错题管理策略:1.深层解读错题管理,营造错题反思氛围.2.完善错题管理的环节.3.示范错题管理过程.4.对错题进行研究性学习.5.培养学生错题反思的习惯.6.错题管理应分层指导,分层强化.7.监督学生错题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学中,出错题是常有的事。如何对待错题,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面对错题,假如我们教师能因势利导,那么错题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错题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在同一知识点产生同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数学“错题库”是我让错误“变废为宝”的一个巧招儿。一、“错题库”的建立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广开渠道收集易错题。如通过课堂提问、巩固练习、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环节把学生易错的题目收集记录下来,作为“错题库”中的原始材料。然后,再对原始材料进行详细分析,归纳整理,按知识点分类后收入数学“错题库”。二、“错题库”的妙用“错题库”中收集了学生不容易理解且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使用“错题库”可在后期的练习中…  相似文献   

10.
办公室某教师辅导学生时,某学生问:“老师,这个写的什么意思,我这道题是对还是错呀?”原来是他读不懂老师的批注。作业批改作为实现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批”应指教师批注,“改”应是学生主动改错,这应是作业批改之原意。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偶尔遇到错题,但多数教师往往不屑一顾,对之置之不理,或是草草了事.有时这些题“错误水平”很高,不容易看出错误的原因,这时教师若能帮助剖析出错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说题”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主要以学生“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说题”的内涵和“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从培养“说题”意识,激发“说题”欲望,掌握“说题”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掌握基础概念,深化知识理解;强化“说题”语言转换,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强化“说题”情感体验,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因而,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予以介绍。一、“三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划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地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  相似文献   

14.
错题也是教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高考临近,各地“模考”便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与教育教改同步、推陈出新,提高命题质量成为命题的最重要目标,确实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叫绝的“好题”。但“问题题目”也难免出现,有的还犯了科学性错误的大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评讲时往往是告诉学生“题目出错了”草草了事,而这些错题又常会“错误水平”很高,不容易看出错因。这时教师若能帮助剖析出错因,则“错题”的意义将会比“好题”还大,“错题”就成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下面就探讨今年较大规模“模考”中的一道题目(其他资料也出现了类似的错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理科(包括化学)复习,出现了一种常见的“怪”现象.老师常常“甩开”教材“闹革命”,以资料代替教材:同学却在满天做题.像婴儿总是“吮”着奶瓶一样,他(她)们很希望能多做一些原题来应对高考,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只管做题,而不去看书、整理笔记、剖析并记录错题?”同学答道:“我们的题做不完!”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不少同学在呻吟:看见新题心发慌.遇到老题还是错!  相似文献   

16.
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错题.教师如果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剖析其错误之处,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剖析错题,学生往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下面仅举几例,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例1.将下列各种溶液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为两层,滇水层几乎是无色的是().A.氯水B.乙烯C.苯D.碘化钾溶液E.食盐水剖析:本题存在两个错误:①题干和选项发生矛盾.题干中讲的是“下列各种溶液”,而选项中涉及“乙烯”、“苯”并不是溶液,而是单质.②题干叙述的“静置后分为两…  相似文献   

17.
这样改错好     
我在处理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时,除在错题后打上错号外,还要求该生认真检查错在哪里,并书面写出错误原因,而后再改正过来。教师进一步批阅“原因”及“更正”。例如,某生在做“”—题,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我在批阅后,只在题后画上错号,错生拿到后经过细心检查,终于找到了错误原因,改错时先写到:“我忘记了带分数乘法应先化成假分数才能进行约分计算。”这样改错至少有以下好处;1.这些错误大部分是由他们马虎、粗心、听课不专心等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由于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他们通过追究各自错误原因,有利于进一…  相似文献   

18.
田一平 《今日教育》2007,(6S):42-44
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阅读.阅读一本本优秀的书籍、一个个优秀的人生,阅读所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物,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思考,思考哲理,思考人生,那么,思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真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那么,认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进行创新.那么.创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所有的行动都优秀了,优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34年来.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永红学校走出了一条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的“三化教育”特色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一、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画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精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到胸有成竹。二、补…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出错题是常有的事。如何对待错题,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面对错题,假如我们教师能因势利导,那么错题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错题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高二“立体几何”教学的一堂课上,笔者出了下面一题要求学生解答:长方体的对角线是8,三度之和是14,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到五分钟,学生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解法。解法1设长方体的三度为a、b、c,则a2+b2+c2=64①,a+b+c=14②所以,S表面积=(a+b+c)2-(a2+b2+c2)=132解法2由①—8×②,配方得,(a-4)2+(b-4)2+(c-4)2=0所以a=b=c=4,故S表面积=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