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童年的春天     
我不是植物学家,但是很久以来,我总觉得收集花草是一种快乐。我喜欢碰见自己不认识的植物,然后借助书本来识别它,等到下一次我在路边看到它摇曳弄姿,我便能叫出它的名字了。倘若发现的是稀有植物,那就更令我开心了。大自然这伟大的艺术家,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创造出了普普通通的花  相似文献   

2.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朋友,我想对于这首山歌你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这是50年代至今流传中外的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由于它的旋律优美动人,因而享有"东方小夜曲"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夜夜色降临乡间,月亮从树间升起,星星依稀可见。在夜幕中,空气有了凉意,大地上露珠莹莹。我坐在敞开的窗户旁,享受着这一切。此时夏日的风在耳边作响,大树的影子犹如黑色的船,停泊在草海上。我看不见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儿,却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草场的远方,查尔斯河...  相似文献   

4.
山居小屋在山坳里或者山坡上拥有一间小屋,被绿树繁花所包围,被包围其中的还有我自己,这是一种朦胧的想象。这种想象像月亮,像星星,不管我走进喧嚣的都市,还是天涯海角,它总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总会在该闪烁的时候闪烁。  相似文献   

5.
父亲与月亮     
小时候看到月食,心里就特别恐慌,恐惧几乎占据了整个心灵. 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会慈祥地对我说:"那是天狗吃月亮."接着,他便拿出那只心爱的猎枪朝天鸣放,意在赶走那十恶不赦的天狗,不让它把月亮吃掉.那时的我当然是接受了父亲的说法,因为在我心目中,父亲所说所做的永远都是对的.  相似文献   

6.
灵鹫寺漫笔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抽空至少回故乡一次.每次都要随祭祀神灵的乡友们,到村子后面山上的本主庙和灵鹫寺欢聚.这不仅仅只是“入乡随俗”,而且是一种感情,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我从事文化工作30年来的热情,都源于执著的民族感情,而这种感情全都是生我养我的村庄赋予的.这座山,山上的这组寺宇建筑从小给了我深刻的文化陶冶,不论走到哪里,都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7.
从盛夏到初秋.我一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每当夜晚看见月亮我就难受.因为我在月亮下与兰兰相爱的时候是一个健壮魁梧、生龙活虎的民警,而现在……痛苦中我甚至觉得。月亮很丑,怕见它。直到快出院的一个晚上.我突然发观窗外的月亮水灵灵的美.我对守在床前一脸幽怨的兰兰说.你猜我此时最想的是什么?兰兰看一眼我躺在病床上的样子,翻动着漂亮的杏眼,  相似文献   

8.
南涧县拥翠乡长虫街的迎高台,是一种大型的高空民俗活动,去年的正月初十,我第一次在长虫街看到它时,就被它深深感动了.今年在南涧县城举行的正月初九龙灯会上,我第二次看它,看着上百人的父老乡亲身着盛装,欢天喜地演绎着古老的民俗风情,我的心底再次涌起了感动.于是,正月初十这天,我和朋友们再次赶到长虫街,开始了一次对长虫街迎高台的寻踪之旅.  相似文献   

9.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10.
正我爱花,更爱洱海源头的果树花。因为果树绽放的花儿可欣赏,果树花结出的果实可品尝,又因为大片的果树锻造出洱海源头的生态更加文明。每逢冬末春初,使洱海源头成了令人陶醉而忘返的万花园,到了夏末秋初,又使洱海源头成了令人垂涎而流连的百果园。于是,我每年都要到洱海源头观花赏景。  相似文献   

11.
我迫不及待地与朋友们分享刚刚吃到的一种美食:墨西哥辣肉酱炖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源自墨西哥,当然这并不重要.当祖父把它端到我面前时,我并没有感觉它好吃,甚至觉得糟糕透了——简直像一团烂泥.不过,在尝了一口之后,我马上改变了看法,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杨木华 《大理文化》2021,(11):76-83
蓝花大叶报春 我骑摩托载着妻子去大理苍山飙水岩寻花.记得去年4月底,我在那里见到一种果已初成的报春,据说花开魅蓝诱惑无穷.我查了相关记录,说花期3到4个月,虽然这才2月底,但可以查看花情的同时还可以拍摄瀑布.于是,我带了相机脚架一路轻松而去.  相似文献   

13.
白桦 《大理文化》2004,(1):31-33
我第一次访问滇西北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虽然,后来的滇西北之行使我十分忧伤,我的许多年轻朋友都老了,有些我所熟悉的森林、湖泊和古迹消失了.但,今生今世,香格里拉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第一次去滇西北,除了带回了美好的友情、沉重的思念,我还带回了许多诗篇,出版了一部四千行的长诗<鹰群>,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藏民骑兵队>,八十年代去滇西北,带回了一部长篇小说.滇西北给了我延续终生的、饱满的诗情.  相似文献   

14.
陈爷     
陈爷走了. 陈爷的葬礼是在今年中秋的当天举行的.我接到电话的时候,中秋的月亮透过细雨漂流过的薄云,停留在高高的东山顶,轻轻地撒落在这一片盖满了高楼大厦的城市.这个时候,按照家乡千年来的风习,七十岁的陈爷已被乡亲装敛入黑色的棺木,在时而忧郁时而欢快的唢呐声中隆重地安放在他为自己选定的那座山梁上了.  相似文献   

15.
情系映山红     
清明回老家祭祖扫墓,恰逢如火似血的映山红热烈相迎,妻女和同行朋友欢呼雀跃、欣喜若狂,纷纷奔走采摘.我自然也被这久违了的热烈色彩给深深地震撼折服了.映山红就是映山红,像它的名字一样石破天惊铮铮作响,耀眼山坳,响遍山头. 映山红属大树杜鹃类,老家人习惯把它称为马缨花.年少时有幸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后,我甚是惊讶和不解.惊讶的是,想不到老家山上那种灿如红霞、艳若火焰的野花竟上了电影,且还有个十分动听的名字--映山红;不解的是,老家人何以固执地把"映山红"称作"马缨花".自那以后,我一直认为把"映山红"称为"马缨花"不仅费解,而就从花的色彩、花开的气势上看都是极不确切的.我喜欢"映山红"这一称谓,因为它不但逼真贴切,而且充满了诗意,令人遐想.  相似文献   

16.
三尾鱼     
这是一个有关三尾鱼和我之间的故事. 先讲阿彩吧!阿彩是第一个进入我私人空间的小生灵,它是我在一次野外的踏青中意外获得的小青鱼.它的模样较相同种类的鱼来说很不一致,仿佛它那与众不同的可爱身形和身上五彩的鳞片就注定了要跟我相识相知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叫《花仙子》,主人公为寻找七色花走过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人和事,每次告别的时候,她会留下一包种子,不久以后便会有一种饱含深情的花朵在这片土地上开放。那时,我总在想:如果真能走过这么多地方、见识这么多花该多好呀!谁知在东瀛的一年,竟然真是伴着花开的节奏度过的。从早春的樱花、玉兰、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关于它的命名也很普通,因为沿河两岸胜产美人儿,所以这条河流就被叫做美人河。河水清清处,每一个村子的河边都有浣衣的少女和老妇。河岸边除了高大的倒插柳树,就是袅然随风的杨柳树,再有丛丛翠绿的毛竹和金竹。春天时,河两岸边的田地里开满了油菜花,油菜花的小径上是奔跑的孩子们,那些花花儿由着性子摘下来戴在头上,织成花环,盛大得像是取之不尽。油菜花的尽头,有的人家种了麦子,青油油的麦子一望至河岸边,下了阵轻雨,像是看得见它们在拔节。夏天时,河里多了捉鱼摸虾的娃娃  相似文献   

19.
走进城市     
我现在所栖居的这个县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这并非是我在有意地贬低它.我怎么会贬低它呢?它是我儿时的一个梦境,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港湾.况且,我的祖祖辈辈一直都在那个被重重大山包围着的小山村里耕耕种种、种种收收.父亲虽然是教师,但也一直都在那个不大的山区乡的几所小学中转来转去、转去转来.我能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算是一种幸运,一种福分.我应该感谢这座小县城才对,因为她毕竟也默默地接纳了我那沾满泥土气息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20.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我可以等待你的爱慢慢成长起来:你手里拿的那束鲜花,就是四月下种,六月开放的呀。我现在把满心种子播下,至少有几颗种子扎根发芽;你也许会喜欢那长出的鲜花,尽管你不会爱它,不会折它。爱的遗迹—墓上的一朵紫罗兰,你至少总会看它一眼:你看它一眼?—那就补偿了千种辛酸,死算什么?你总有爱我的一天!在轻,舟中先来个飞蛾的接吻!吻我,仿佛你要我相信:今晚,你的心里捉摸不定,我的脸面,你的花朵,为什么把花瓣收缩;所以你吻去吻来,直到我明白是谁要我,花朵大开。现在来个蜜蜂的接吻!吻我,仿佛在中午时分,你欢快地钻进我的心, 不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