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斯洛通过对需要层次的理解,完整、清晰地展示了他的幸福思想及其特质。其主张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幸福感的层次。低级层次需要的满足并不一定能够带来一种幸福愉快的感觉,或者说需要的满足只能产生短暂的幸福。唯有追求高级需要以至于当一个人实现了自我、成为他自己时,他才是最幸福的。文章结合马斯洛的幸福思想提出,现阶段建设幸福社会,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建设,应该注重法律建设、人文建设,帮助民众树立一种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幸福理念,使人们的行动遵循幸福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营造幸福的教育要着眼现在、遵循规律、解放师生、科学施教,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教育引领生活幸福,应当要放眼长远,重视教育效能,提升师生素养,从而形成文明自觉,使师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长时间、更优质量、更高层次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生存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教育管理者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地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实现,实现自己的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4.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视角,论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过程要使人体验幸福,教育贯穿于各种层次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5.
幸福与幸福感是不同的.幸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系,不同层次的幸福之间可能相互矛盾.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克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教育促进人的幸福."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必然导致学生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水平的幸福,全面发展的教育必然能提升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针对已有幸福指数测量方法中的两个主要缺点,借鉴幸福指数单测法的合理成分,由幸福分数构成幸福指数的综合指标。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生存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安全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社交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尊重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这样五个一级指标以及23个二级指标构成幸福指数的分指标。居民幸福指数统分结合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幸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全面发展的角度,透视了教育与幸福,提出建构幸福教育的设想,分为四个层次:认知与情感统一的教育与幸福,重量与心理统一的教育与幸福;个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教育与幸福;幸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人向往幸福,追求幸福的生活,只有从伦理维度真正理解和把握幸福的真谛时,才会懂得幸福婚姻的真谛。以精神的充实、人性的完善、心灵的恬静与安宁、人生意义的获得为指归,才有可能解开离婚率高的原因,才能经营好幸福的婚姻。人们开始注重婚姻的质量而不是婚姻的形式,注重婚姻的和谐度、持久度和幸福感。婚姻的幸福意味着家庭的幸福,家庭的幸福必然促使社会的幸福,乃至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0.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1.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三大价值,都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幸福。其中,真的问题直接与科技进步相联系,善的问题直接与社会道德风尚相联系,审美对于这两都有重要的推动和成就作用。一个幸福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法制的社会、道德的社会,也应是一个审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庄子在其代表作《庄子》中讲述生命的重要,对人的生命关怀表现为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主张超然物外、精神自由的幸福哲学。庄子用虚静的智慧解读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与本真,脱离一切外在的、世俗的羁绊和束缚,消除与世间万物的纠纷与矛盾,实现内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种超越时空的"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温婷 《中国德育》2008,(2):17-19
幸福是个体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人获得幸福体验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幸福教育可视为在知识上科学“求真”、在品德上积极“扬善”,两者完美统一,最终达到“唯美”境界的教育。只有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幸福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16.
幸福之德育与德育之幸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人们在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物质与闲暇的同时,幸福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甚至更多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多了病态幸福的危机;德育必须反思自身,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科学地进行幸福的德育教育,使德育变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培养幸福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的"德福矛盾"要在制度的不完善、道德观念的转轨、公民意识的缺失以及媒体的负面引导等方面找原因。在理论上可以论证德福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开展荣辱观教育、提升公民意识、发挥媒体舆论的正面作用等方面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实现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必须以人的欲望为出发点,而人类欲望的本质是快乐.经济与快乐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快乐是人类经济行为的根本动因和终极目的,因此,经济学必须并且只能以快乐为逻辑起点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它必须以理性为引导,在至善的基础上,求取效用最大化;同时,它又是社会的,是社会经济生产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必须与时俱进;它还是至美的,而在当代大众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要警惕那种快乐审美化悖论的蔓延,从而使人在“诗意的栖居“中回归快乐及幸福的真实本体.  相似文献   

20.
“幸福”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怎样去衡量人的幸福水平,对幸福感进行量化,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从高校教师的幸福现状出发,阐明了提高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意义,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