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两大重要领域是学校与家庭,分别以学校家长会和子女学业为重心。影响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性别和年龄,影响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是社会地位、学历与家庭收入。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的经验和不足对大陆有以下三方面启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实质性参与;激发低阶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动机;平衡参与家长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是新生一代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要实现社会性别公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学校并非天然的性别公平环境:它既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偏见、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从而成为产生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又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平等的信息和观念、形成性别平等的信念和相互尊重的理性态度,从而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外女子中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学校教育曾经是女子获取正规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小.针对当前性别混合学校中出现的女生对待不公和发展不公,单一性别教育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综观国外最近对女子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国外的研究活动从研究质量、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还有待完善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8所学校的1 527名大、中、小学生为被试,通过自编问卷(性别观念调查问卷)对他们在学校领域、家庭领域、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发展趋势上,小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低,中学阶段性别平等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大学阶段又重现下降趋势;(2)在性别差异方面,在各学段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性别平等意识初中阶段最强,男生性别平等意识高中阶段最强;(3)在不同领域中,被试在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家庭和学校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职业领域。根据研究结果,对性别平等教育提出了建议,指出小学和大学阶段是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时期,男生群体尤其需要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应成为教育重点。  相似文献   

5.
透过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平等观,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学校教育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为教育目标的。用社会性别视角重新审视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不难看出有着这样的一种倾向,教师是以陈规定型的性别角色来建构学生的自我概念、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和未来发展,甚至形成特定的人格或形象,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或互动方式也常常是因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材施教应该源于个别差异而非性别差异。目前,从宏观上来说,我国性别平等教育应从课程、行政或教学教材的改进着手;从微观上来说,社会性别平等文化的建构主…  相似文献   

6.
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为什么要在大学开设性别教育课影响男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和态度的因素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高等院校大学生既定的性别意识和态度,一方面源于以往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职业和劳动分工的性别分化模式;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分配和就业的不利处境以及大学管理与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均等 教育领域,性别的平等(equality)不同于性别均等(parity)。后者是数字概念,它反映相同比例的男童女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年级的状况,通常指男女儿童接受和完成各级教育的数字比例,它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充分条件,是比较容易监控和测量的;而性别平等包含男女儿童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以及发展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均等 教育领域,性别的平等(equality)不同于性别均等(parity).后者是数字概念,它反映相同比例的男童女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年级的状况,通常指男女儿童接受和完成各级教育的数字比例,它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充分条件,是比较容易监控和测量的;而性别平等包含男女儿童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以及发展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9.
浅谈全纳教育观视野下的性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应该考虑儿童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需要.然而在学校教育中,仅仅因为性别原因,部分学生被隔离于正常教育之外,校园中的性别排斥现象、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全纳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全纳,更包括性别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高校中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已成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反思和批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性别缺失已成为教育公平的民主诉求和两性和谐发展的客观必要;如何清算传统社会性别教育下的性别刻板印象,充分挖掘女生潜能,给男生以松绑,还女性以本来,成为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的重要渠道;创新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性别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两性的平等与和谐,促使男女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67名留守儿童和34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比较显著(P<0.05);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留守儿童的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382)。从而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儿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及性别。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儿童研究理论的发展,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股"与儿童一起研究"的热潮。与以往的儿童研究传统相比,"与儿童一起研究"主张重构儿童在研究中的角色与地位,倡导儿童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综合,并尤为重视儿童研究的伦理问题,对促进儿童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面对"创造"日益成为时代主题的社会,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应成为广大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物质环境创设路径为:设置"小问号"信箱,引导幼儿善思、好问;设立"巧手角",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让"自然角"成为幼儿主动探究的阵地;丰富活动区材料,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精神环境的创设路...  相似文献   

14.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童书市场的繁荣与失衡并存。广大家长对于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资源越来越重视,市场上3-6岁学龄前儿童图书不断涌现,但是动辄上百元的价格和种类繁多等因素限制了优质图书的传播与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搭建有质量、有内涵、有特色的共享童书平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之需。"共享童书"策略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借鉴共享经济思维,推进3-6岁学龄前儿童阅读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已成为许多父母最感棘手的问题。本文作者就什么是问题孩子、问题孩子与家庭的关系、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Ethological observational techniques and a sociometric test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and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s of five handicapped and four normal children in an open-informal preschool classroom. The observations revealed normal children primarily verbally interacted with normal children and the teacher. In contrast, the handicapped children interacted most frequently with teachers and less frequently with normal of handicapped children. Handicapped children were rarely verbal actors but rather receivers, with most of their communications coming from teachers rather than peers. Most of the positive play with and talk to sociometric choices obtained from both types of children indicated normal children were most frequently chosen while handicapped children were rejected or neutral. In addition, the less severe the communication handicap, the more apt the child was to be socially accepted. Spacing patterns of the children indicated that the normal children may serve as models who are not interacted with but who are observed by handicapp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界已被普遍接受。然而,反思当下教育实践,不难发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认知存在理解偏误、教育行为存在实践异化的问题。通过对"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历史梳理与内涵解析,澄明其意蕴,用以指导教育理解与实践,即以"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来匡正认识偏误,"通过儿童"实现"儿童中心"来纠正行为实践,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以儿童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a second language: A problem with more and l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al terms more and less when used in a mathematical setting is described for two distinet groups of children. The first is a group of Papua New Guinean children attending government schools in Papua New Guinea; English isthe second language for these children. The second is a group of expatriate children attending international primary schools in Papua New Guinea. English is the first language for these children.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both school systems is English. In all, 376 Papua New Guinean children in grades 2, 4, 6, 8 and 10, and 255 expatriate children in grades 2, 4, and 6 were given a test in which the words more and less were us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Although analysis of errors suggested that Papua New Guinean and expatriate children tended to make qualitatively similar error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grade levels by which class mastery of a given meaning could be assumed, with the Papua New Guinean children lagging from 2 to 4 years behind their expatriate contemporaties. This difference appears to have seriou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the learning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in Papua New Guin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