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开放型的活动中挑拣——解除“写什么”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一提起作文便发怵、害怕,孩子对作文的害怕并不在作文技巧上,而在于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呢?1.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组织《春》的习作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说春;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春的古诗,通过…  相似文献   

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情感。它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源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去玩,让他们在玩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未来。同时,他们从玩中能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而那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自然地刻入脑际,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结合作文教学实际,我开辟了“玩——想——写”的训练路子,要求学生“无拘无束地玩,认真反复地想、放心大胆地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老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尽情地投人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鸟语、亲情、泪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大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让学生在假期里写一篇作文,记叙假期里的一件事,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没有几句话。责问学生不用心写,他们反向你大倒苦水:不是无事可写,而是脑子空空,不知如何去写。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努力拓展孩子们的写作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善写呢? 一、在学生丰富材料的积累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生活本身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的美。在写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观察的对象上。如上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课.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在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一、写前感知,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前接触命题,老师扼要讲明作文要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作文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组织现场观察、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从各个途径寻找素材,掌握素材,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观察、思考与表达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边观察边指导的写前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学生普遍感到面对题目开始“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令人生畏的作文课变得轻松多了。二、口头交流,互相启发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先…  相似文献   

9.
提到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头疼,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让他们写篇作文, 更是抓耳挠腮,有如登天。万般无奈时,只有到现成的作文海洋中去探寻了。要么,把人家 的文章改头换面搬到自己的作文中;要么,抄录人家作文的事件;要么,干脆原文照搬,以 求完成“任务”。这样长此下去,学生永远也不会写作文。要想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让“巧妇易为有米之炊”。就该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观察的过程实际是积累材料的过程,感受社会的过程。小学生由于作业繁多, 阅读量小,语言贫乏,加之对社会,…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写作动机”;第二,“有东西可写”;第三。“能够写出来”。在这三个方面中,我认为第二个方面“有东西可写”尤为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这样。如果心中无感、胸中无事,学生怎么能写出“感情真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呢?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到“四多”:  相似文献   

11.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却往往熟视无睹,作文时往往勾不起回忆,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写出的东西也大多是些假、大、空。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有话可说,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的观点就是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不会布局谋篇而无从下手之外,而更多的学生则是“无米下锅”,即无材料可写。每逢作文,他们只好翻翻作文选,东拼西凑,应付了事。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突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搭桥引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绝大多数教师怕教作文。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范围有限,加上所接触到的书面材料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在他们的作文中,所写的事情无外乎“割草”、“放牛”、“找猪食”之类,而且还经常会出现一些“方言土语”。如若教师一不小心遏制了他们写这类事件的思维和兴趣,则他们将无话可写,只好大段大段地去抄袭其它文章的内容来应付每一次的作文。这样的作文,不但读着给人一种“忒假”的感觉,而且对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毫无积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怕作文 ,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一大现象。要让学生喜欢作文 ,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 ,冲破旧观念 ,淡化各种“清规戒律” ,让学生自由想象。一、淡化命题 ,自由表达小学生习作是起始作文 ,只要有话写就可以。如写人的作文 ,可让学生在“写人”这个范围内自选素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 ,也可写妈妈 ;可写老师 ,也可写同学 ;可写大人 ,也可写小孩 ;可写好人 ,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就可以了。他即使写了个坏人 ,只要他能把这个坏人坏在什么地方写出来 ,就可以。同样 ,如记事的作文 ,也可以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可写的材料。如何使学生乐于作文呢?首先要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真挚的感情;其次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新奇事物;最后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江可佳 《教师》2010,(29):78-79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就“作文难呀”地叫苦不迭.怕写、不会写、不爱写,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事实上.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作文的内容空洞乏味:二是套话、假话多.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乏童心童趣;三是错别字和语病多,作文中使用文字的基本功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不怕作文并对作文有兴趣.使他们能选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地作文.  相似文献   

19.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地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一、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怕作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他们认为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要“以小见大”,“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